上网课期间未成年人沉迷网游与高额消费问题及家长应对策略
各地大中小学已陆续开始复学复课。在之前的那个假期中,上网课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也有不少未成年人在网课期间沉迷于网游,甚至出现了高额网络消费的情况。
前不久,湖北十堰市公安局茅箭区分局武当路派出所迎来了一位“投案自首”者。这位“投案自首”者是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她只有九岁大,是一位小女孩。
小女孩的父亲介绍说,他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在近期上网课的这段时间里,女儿偷偷玩起了手机游戏,并且悄悄充值了一百多块钱。当家长发现这件事后,小女孩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表示以后不会再犯。然而,没过几天,小女孩的爸爸发现自己的微信钱包又少了三十元钱。为了让孩子记住这个教训,爸爸让小女孩自己去投案“自首”。
上网课期间玩起了网游,不过这位家长及时阻止了孩子的不当行为。在下面的案例里,家长就没那么幸运了。五月初的时候,江苏南通的陈女士在消费时发现自己的账户余额不够了,经过查询后才知晓近期自己的支付宝交易记录中有几十笔都是转账给一个叫“虎牙直播”的账户。
陈女士:
支付宝的交易记录显示,“虎牙”是这家抬头公司。接着,我专门计算了这笔钱,大概是 3 万多。
陈女士进行追问后才知晓,这三万多元的消费是孩子在虎牙直播平台上购买了游戏装备以及进行打赏。陈女士的孩子今年正读七年级,这段时间她把自己的手机给孩子用于上网课,然而没想到孩子借此机会在直播平台上进行了消费。
陈女士称,虎牙平台的客服人员称可以核实是否为未成年人消费。然而,最终若要拿回退费,她仍需答应一个条件。
陈女士多次与虎牙直播平台进行沟通,有之前的沟通,也有之后的沟通。然而,在记者发稿之时,她依然没有收到虎牙平台给予的任何退费。
最高法:未成年人网友充值可退还
记者进行了梳理,近期安徽出现了类似案例,吉林也出现了类似案例,河北出现了类似案例,广东出现了类似案例。针对这些案例以及相关纠纷,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指导意见,明确在疫情期间,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网游消费的话,是可以申请退费的。
最高人民法院介绍称,依照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及以上的未成年人则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践中多数涉及网络打赏等问题的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若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打赏”,且支出的款项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此时,若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 1 月 1 日至 5 月 26 日这段时间内。共监测到了各类舆情信息 2072233 条。这些舆情信息包括网课、网游和网络打赏等方面。其中,网课相关的舆情信息有 1043735 条,其占比为 50.37%。网游相关的舆情信息有 791746 条,占比 38.21%。网络打赏相关的舆情信息有 236752 条,占比 11.42%。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
从舆情情况来看,前台在运行网课,而后台却运行着网游。随着网课数量的增多,这种网游所引发的投诉纠纷也明显增多了。
部分平台推出“免费网课”借机推广网游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些网络平台借助免费提供的上网课渠道,将网络游戏推广给未成年人。
虎牙直播的网址信息表明,虎牙直播主要是以游戏直播为特色的弹幕式互动直播平台,并且累计注册用户达到了 2 亿。
虎牙直播主要以游戏类、社交类服务为主,在今年 2 月初发布了公告,称要做到“停课不停学”,为广大师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以及一站式教学服务。
今年 4 月初,记者登录虎牙直播平台的手机 APP 时未进行注册。进入该页面后,第一步就弹出了各种网游的兴趣选项。在平台页面的上方,有诸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网游的版块,还有二次元、颜值、交友的版块。而名为“一起学”的栏目被放在了最后。想要在虎牙平台进行网络学习,首先需要浏览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游戏方面的以及交友方面的。
记者进入“一起学”的“在线课堂”子栏目,找到了其免费提供的网络课堂,这些网络课堂涵盖初高中和小学各年级,点击即可观看。然而,在这些所谓免费的网课里,记者却发现了大量被精心包装的游戏广告。
在“学而思网校二年级”的直播间,虎牙直播了网友互动版,名为“主播动态”。其中,“三千牧神记”的网游广告很醒目,点击页面后会被跳转到游戏界面,该游戏通过微信、QQ等方式能快速登录,页面还提供了诸多游戏道具的消费选项。虎牙直播的电脑网页版中,记者进行了发现。在其提供的网课栏目的页面里,网游广告出现得非常多,到处都是。
在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课的网络平台上,为何会出现大量的网游呢?记者尝试与虎牙直播进行沟通,然而电话始终无法接通。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的副主任唐亮表示:推送的课程以及学习内容是面向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对于和平台内容相关的版面以及相应的推荐模块,应当通过人工审核与智能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将它们显著地区分开来。如果有这些游戏,或者有不适合青少年接触的信息内容,很可能背后存在一些利益的推送,或者引导未成年人去点击等行为,明显表明作为平台,它缺失了相应的审核和过滤责任。
“斗鱼平台”主要以游戏直播为主,记者发现该平台有几乎一致的情况。此平台提供了“教育”栏目,然而在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课堂里,网游广告以及网络小说等被放置在页面显眼的位置,用户点击后能够跳转。
直播平台开设在线教育,亟待完善监管空白
相关学者指出,以社交和游戏类作为主业的网络平台开设在线教育版块,当前处于监管的空白状态。这些平台亟待完善相关管理规定,不能让免费网课成为不良内容推广的温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的副主任唐亮表示:目前对于哪些平台能够开设网课,哪些平台不可以开设网课,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层面的界定。存在一些诸如经营许可,或者是文化经营许可、视听服务经营许可等情况,直播等业务也可以开展。目前也有将这些在线教育的形式融合到自身平台上的这种情形。
记者进行了梳理,从 2018 年起,为治理在线教育的发展,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 App 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以及《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这些文件明确规定,在学习类 App 中严禁出现色情暴力、网络游戏等行为。在相关规定里,对于像社交类直播平台开设在线教育的版块这种情况,是否属于“学习类 App”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并且对其的监管处于没有监管的状态,也就是处于真空地带。
国务院参事、北京市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甄贞:
很多平台在建立起来之后,需要获取更多的盈利。它们会根据哪些节目更具吸引力来决定投放哪些节目,而不会考虑这些节目是否适合青少年。所以我认为,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就应该追究责任。
调查中记者发现,在“虎牙直播平台”里,用户若想点击“一起学”版块,就需要手动翻页。像交友、颜值、二次元这类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用户也不得不去浏览。其中还有不少涉及性暗示、性诱惑的直播内容。对此,有法律学者呼吁,网络直播平台应当主动承担责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把网课、网络教育当作给自己增加流量的手段。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朱巍表示:平台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适用的法律,都应当完全适用于之前的那些法律法规,像网络安全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所有的法律。不能因为更换了一个平台或者一种类型,就使之前的东西全部作废。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应该更好地将这些法律落实到位。如果“互联网+”没有进入法治轨道,那么“互联网+教育”可能还不如不开展。因为这样做不仅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