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一五〇中学伯虎画社学生创新表达形式,以浮雕壁画再现千里江山图
创新表达形式与名画“擦出火花”
最近,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伯虎画社的 21 名高中生以美术教室的墙壁当作画布。他们用浮雕壁画的形式,截取并呈现了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内容丰富的一部分。完成后的《千里江山图》浮雕壁画高度接近 3.5 米,总长度为 11 米。当推开美术教室的门时,青绿山水一下子扑面而来,显得很有气势。
伯虎画社的高中生们进行了第二次与中国传世名画的近距离接触。他们从画线稿开始,接着做浮雕,然后调色,再进行上色,最后完成。21 名高一和高二学生一共花费了 129 天的时间。
今年年初,伯虎画社的高中生们开始与中国传世名画进行近距离接触。伯虎画社的创办人段英子是一名美术教师,她指导了 15 名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仅用 1 周时间,这些学生就用圆珠笔在宣纸上以原比例临摹了《清明上河图》。临摹作品完整呈现之后,在短时间内就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火爆出圈”。
《清明上河图》宽 24.8 厘米且长 528.7 厘米,它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存世的精品,属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伯虎画社的第一期课程是临摹《清明上河图》。在第一期课程即将结束之际,段英子就着手考虑第二期的课程内容了。最终,段英子确定将以不同形式并进行创新临摹“中国十大名画”作为日后社团课程的开展方向。
伯虎画社成立的初衷为传承和创新传统国画艺术。段英子认为,通过临摹的形式,学生能够深刻地了解国画,同时也能自然而然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它被印刷在高中美术课本的封面上。这幅学生们时常能在身边看到的名画,成为段英子指导学生进行创新临摹的第二次尝试。
参与绘制浮雕壁画版《千里江山图》的这些学生,此前都未曾接触过浮雕壁画的创作。而对于段英子而言,这也是她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创作。
创作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线稿、浮雕和上色。段英子带领学生一同调配了浮雕沙料与丙烯颜料。在这些材料未干且未定型之前,是能够进行修改的,这使得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试错空间。
每周四下午的第八节课,是长春市第一五〇中学的社团课。段英子会给学生上课,还会进行示范。美术教室在社团课期间全天开放,这样学生就能随时利用空暇时间来绘制浮雕壁画。学生绘制时,段英子会一直陪伴在旁,随时给大家提供指导。
这些高中生以前更多喜爱“二次元”文化。现在,由于采用了创新临摹的方式,他们有了机会能更深入地鉴赏中国画,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同。
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也能绘制出好作品
学生们进行各自的分工。每次完成一个阶段的绘制内容后,他们就喜欢站到远处去观看全景。团队合作后所呈现出的作品效果,时常会给画社的“小伯虎”们带来惊喜。
参与浮雕壁画版《千里江山图》绘制的学生,其中有很多都曾经参与过临摹《清明上河图》,并且具备一些临摹的经验。然而,对他们而言,创作浮雕壁画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小伯虎”们大多缺乏美术功底,怎样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以及怎样让大家在创作过程中一直保持积极性,这是段英子重点思考的问题。伯虎画社一直秉持的理念是“临摹的意义比追求艺术水准更重要”。在段英子看来,难度过高、门槛过高会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心生畏惧而止步不前。
段英子介绍说,之所以选择浮雕壁画形式,是因为这种形式更好上手。用油画刮刀做肌理,能很容易地凸显山石的质感,比直接画山石要简单很多。并且有些地方可以用手捏制,这增加了绘制中的趣味性。
浮雕壁画将原画的比例放大了数倍,许多场景在绘制过程中难以把控比例与平衡。在进行线稿绘制时,段英子会协助学生确定最高山以及最低山的大致位置,以便大家能在正确的位置和框架内补充线稿的细节。
做浮雕的过程耗费体力。最后的上色环节有挑战性且耗时最长。段英子称,用丙烯作颜料来还原并调配出不同层次的青绿山水颜色难度很大,她与学生摸索了许久。
颜色调配完成后,在进行上色时,怎样平衡冷暖变化以及把握虚实关系是关键所在。即便没有美术方面的功底,“小伯虎”们的绘画热情早已被激发起来,通过反复尝试,他们不断地熟练运用上色手法。段英子表示:“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不能成为拖后腿的人。”
临摹名画成繁重学业之余“有营养的加餐”
在绘制浮雕壁画版的《千里江山图》时,因为是在墙壁上作画,位置有高有低,所以大家有时得站在桌子上踮着脚,有时又得跪在地上作画,这更加考验大家的体力。
在创作期间,段英子最被学生们的热情与坚持所打动。许多学生都会利用课间 10 分钟或者午休时间,前往画室进行作画。对于参与的学生来说,这份热情和坚持是源自他们沉浸在其中所收获的快乐以及自信。
平面画变成立体浮雕的这个过程,高二学生张楚莹觉得十分有趣。在参与浮雕壁画的那一个学期当中,不但没有对她的学习成绩造成影响,还提升了她自身的专注力。张楚莹表示,临摹名画在她繁重的学业之外,就像是“有营养的加餐”一样。
对此,长春第一五〇中学副校长刘春作为观察者和支持者,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艺术素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在他的观念里,高中阶段虽然学业压力较大,然而只要能够合理地进行安排,艺术熏陶与学业发展是能够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
目前,长春第一五〇中学有 19 个特色社团,它们就像伯虎画社一样。社团课程能有效调剂高中生的学习之余。学校支持各类社团开展不同学科的创新实践,为高中生打开更广阔的视野,还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刚开始参与临摹《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小伙伴们认为周柏乐“话少”且“内向”。如今,在谈起临摹名画这件事时,17 岁的周柏乐“眼中有光”,能够向老师和同学大方且专业地介绍创作过程。最近,他还询问过段英子,在高中开始专业学习绘画是否会太晚。
周柏乐在绘制浮雕壁画期间,他的校服不慎被染得遍布颜料。然而在他心中,这却是让他深感自豪的印记。创作之时,有一名学生从桌子上下来时,不小心被尺子划破了小腿,是在康复之后才告知段英子的。他担心大家会劝他休息,从而无法继续绘制浮雕壁画。
一年前,对于伯虎画社的学生来说,临摹名画是一件他们觉得“不敢想象”的事情。现在,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的作品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同时也看到了自身可以不断挖掘的潜力,随之而来的还有他们的自信。
段英子表示会以创新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她还提到第三期课程已经开始,课程形式包括以绘制扇面的方式临摹《汉宫春晓图》,以及用素描形式临摹《富春山居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