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钊揭秘:资本家如何利用马克思理论缓解危机,社会主义接班人如何反击谣言
今天余大钊想要和大家谈一谈过去的人是如何进行造谣的情况,尤其要谈谈对马克思的造谣。这些谣言的传播范围很广,声势也很大。正因为如此,著名的英国学者伊格尔顿还特地写了这样一本书来对这些谣言进行反驳。资本家是很精明的,他们都悄悄地把马克思的话记在了小本本上,接着就说马克思是不对的。他们借助马克思的理论使资本主义的危机得到了缓解,我们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不能落后,二次元群体更应该在实践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作用。
以下是余大钊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视频的文字版:
之前我给大家讲述“马哥”的作品《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其中提到一本由当代学者撰写的小书,名为《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其英文表达是 Why Marx was Right,然而这本书也曾被人误翻译成“为什么马克思是右派”。
英国左翼文化批评理论家伊里·伊格尔顿是作者,他有更重要的作品,例如有一本书叫《审美(美学)意识形态》,他所批评的是文学界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我们所讲的都是审美,都是良心,而文学并非是意识形态。
审美本身属于一种高级的意识形态。它比那种枯燥的、宣讲式的意识形态更为高级。它能在潜移默化中展现出格外的魅力。
诗和远方难道不是意识形态吗?雪域高原的游记难道不是意识形态吗?它们都属于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简单来讲就是你对于自身与这个世界关系的想象。在今天要讲的这本书中,它差不多是在十多年前出版的。当看到这个书名时,就会感觉比较苦涩,竟然需要为马克思为什么是正确的进行辩护。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当代能够系统地了解和学习马克思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或者 事实上,从全球角度来看,在当代要做到系统地了解并学习马克思并非易事。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有自己的特点。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有相应的制度和理念。因为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所以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材。
有些讲课的人可能会三心二意,并且存在“反马”、恨国公知混入编写教材的队伍中,甚至还成为了资深专家。
在西方世界在国家层面上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
大学里有不少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们研究得很有劲头。然而,我认为你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正确的,相比之下,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是非常“纯洁”且“正确”的。
当然他们的研究非常的精致,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这个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本身就较为有限。越南拥有马克思主义教材,其名称为“以胡志明思想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
我对朝鲜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不过,我在朝鲜的酒店书店里看到的全是各种主体思想相关的内容。如果大家有兴趣,以后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介绍。
阅读伊格尔顿的这本书,无法替代去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原典。然而,这本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大学者伊格尔顿需要回应当代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的那些常见攻击,我认为他的写作风格与微博上的辟谣较为相似。
在这本书中,他列举出了十条他人针对马克思主义所抱有的偏见以及发起的攻击。这些偏见和攻击每一条都较为简短,就如同一条条由公知所发布的微博那般。
马克思主义并非宿命论,马克思认为存在着某种历史规律,这种规律凡人无法抗拒,封建主义会孕育出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终有一天也必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论其实就是世俗化的天命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统治的国家,如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论一样,都对人类的自由和尊严构成了冒犯。
其他九条归纳一下,两条微博也能装下。
社会主义被认为是一种乌托邦理想,马克思被指完全忽视了人性,人性本就具有自私和好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被认为是经济决定论,这种观点违背了多元主义。唯物论者被认为轻视精神、道德和宗教,崇尚革命暴力,崇尚国家而反对市场,最终会消灭个人自由。
马克思的理论一旦被应用于实践,就会引发恐怖、实行独裁并且导致暴政。马克思对于历史的预判是错误的,资本主义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发展得颇为良好。
工厂林立的时代已然成为过去。社会的流动性得到了增强。阶级逐渐消亡。人民富豪开始诞生。新的政治激进主义,像女权主义、环保主义等等,它们都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传统。
总之马克思过时了。
这本书篇幅较长,然而它对这些偏见的回答却很精辟且简短,还颇具“微博”风格。
伊格尔顿表示,如果马克思主义属于宿命论的范畴,那么就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马克思为何还要为政治斗争而竭力呼喊呢?
如果社会主义注定会到来,那我们只需等待它的来临就可以了,就像韭菜会自己成长为参天大树一样。
伊格尔顿称,任何事情皆有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与宿命论不同。知晓事物的必然性,并非意味着事情会自动必然地发生。而是要反对仅凭主观臆断行事,必须借助规律并努力去争取。
这就如同并非每个人都能自然而然地升入名牌大学,你需要积极主动并且付出努力才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必然无法进入好大学,不过这并不妨碍你去从事开赛车这项活动。
伊格尔顿称,倘若社会生活里不存在某种规律性或者大致上能够预判的趋势,那么所谓的有的放矢也就没有办法谈起,这并非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
除了有不变的铁律以及纯粹的混乱之外,我们存在着很多的选择。他表明,革命固然不是唯一可以选择的道路,然而,革命通常是被既得利益集团所逼迫而产生的。
他说当下多数西方人无疑声称自己的立场是反对革命的。这表明他们反对某些类型的革命,同时却对另一些类型的革命存有偏爱。
这些人大多会毫无条件地赞成美国独立战争。他觉得笼统地反对所有的革命暴力以及权力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台岛有个叫龙应台的,她写了《大江大海(1949)》。在这本书中,她只是一味地批判暴力,一味地渲染战场上国民党士兵遭遇了极为强大且悲惨的暴力。
如今许多爱心人士和法律人士无法阻止凶手的暴力行为,于是他们转而阻止法律对凶手实施暴力,例如主张废除死刑。
伊格尔顿狠狠地批评了那些假清高的知识分子。
他说,知识分子无需像泥瓦匠那样进行劳作。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认为自身以及自身的思想是独立于社会其他部分而存在的。而这部分内容,正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这话的意思是,那些喜欢宣称自己拥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通常是意识形态分子。 那些宣称拥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往往就是意识形态分子。 喜欢宣称拥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常常就是意识形态分子。 宣称拥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往往就是意识形态分子。 那些宣称自己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往往是意识形态分子。 宣称自己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通常是意识形态分子。 喜欢宣称自己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常常是意识形态分子。
伊格尔顿全力支持对自由的追寻。然而,他希望提醒思想与实践,二者都不能脱离现实的根基。那种轻浮任性的自由,是不值得去追求的。
伊格尔顿将经济决定论的指责还给了对手。他指出,在经济方面奉行还原论的实际上是资本主义,而非马克思主义。
资本家唯利是图,根据经济利益衡量一切。
他们的理论家,也就是那些媒体经济学家,热衷于用“经济理性人”这个概念来对一切人类行为进行解释,这体现的正是经济决定论。然而,他们却将马克思主义指责为简单的经济决定论。
有钱且有闲的人能够去学习插花,能够去练习瑜伽,能够去弹奏古琴,能够去诵读国学,能够去念诵佛,以此展现自己的多元和丰富,并非由经济所决定。而没钱的话能够去做这些事情吗?
伊格尔顿称,富有者常常将精神问题视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这个领域高高在上,俯视着日常生活。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需要一个藏身之处,一个远离自身粗鄙物质主义的地方。
我觉得这样的例子不少呢。我的朋友沈河西曾写过一篇文章,标题为“为什么每一个神棍文化大师背后都有一个‘王菲’?”在此,我要向天后表示歉意。
我的人生经验里,追求自由是很不错的。然而我发现,在很多官僚机构中,那些平日里常常阿谀奉承、搞各种关系、争夺利益的人,却特别热衷于大谈自由。
这并非虚伪。当我们阅读了伊格尔顿的书后,便能够理解这其实是一种对自我心理进行平衡的需求。
宗教的情况是,做了坏事去神父那里忏悔就可以。然而,要让他们去追求自由,哪怕只是批评单位里的不公现象,他们都是不会干的。
大家是否看过一个说唱的视频呢?有两个演员,他们分别扮演两位学者,一位是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米塞斯,另一位是马克思,他们在视频中进行了辩论。
这个视频树立了一个假的马克思当作靶子,这个假马克思的表现特别像是一个小丑,所以当然是让米塞斯赢得了。
这是自由派自己编写并引导的一个东西。他们无法避开马克思,所以只得通过自己编写并引导来获取精神上的胜利。
这种哈耶克派或奥地利学派对马克思的批评已是陈词滥调。有一位美国的文学研究生撰写了一篇文章来批评伊格尔顿的这本书,称伊格尔顿随意编造了十条偏见,并且对经济学完全不懂。
我们来看看他的做法:这位美国青年马上拿出了米塞斯和哈耶克,再次讲述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陈旧观点,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消亡。
马克思主义已经被宣布已死很多次了。
他举了例子,他批评工会运动提出要增加工资。然而,增发纸面工资会带来通货膨胀的结果,这进而导致了实际工资的下降。
工人抗争的结果对他们自身不利,相比之下,做顺民接受低工资更好。因为这样资本就会愿意雇佣更多的工人来增加生产,从而造福大家。
你看看它很有条理,然而这仅仅能证明他对马克思一无所知,把纸面工资和实际工资给混淆了,这是早期的社会主义者蒲鲁东所做的事情。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文中嘲笑了蒲鲁东的这种行为。蒲鲁东企图用劳动券来替代货币。马克思指出,工人所需要的并非是废纸,而是能够真正分享剩余价值以及政治权利。
进一步说,不是要创造一个工会,而是要创造一个新的人民国家。
资产阶级中有明白人知晓马克思是正确的,像科耶夫,他是法兰西的“国师”,并且还是欧盟理念的提出者之一,他期望法德联盟能够对英美帝国和苏俄帝国进行对抗。
20 世纪 70 年代,他曾做过一场演讲,内容是“马克思是对的”。然而,他当时没有心思对小资们讲这些,他是在给跨国公司的老板们进行授课。
他说马克思之所以预言错了,恰恰是因为他的理论对了。
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危机,这让资本家们警醒要重建资本主义世界。他重新分配了剩余价值,使得工人有了足够的消费能力,能够维持经济运行,从而避免了马克思的预言发生。
眼下法国殖民地处于贫困状态,这种贫困如同当初工人的贫困一般,对法兰西帝国非洲领地的稳定和忠诚构成了威胁。
他呼吁各位老板们继续聆听马克思的话,并且呼吁各位人民富豪向非洲多分配一些剩余价值。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于 1960 年代创作了一篇名为《卡尔·马克思》的文章。文章开篇便提及一部人类史乃是一部忘恩负义史。
后生者只是一味地获取和享受好处,甚至都没有想过为了这些好处所付出的代价。如果没有马克思和工人运动,或许工人们到现在都不会知晓什么是八小时工作制。
伯尔的观点,在伊格尔顿的新书里获得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伊格尔顿称,马克思主义者犹如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只有身患疾病的人才会想要寻找医生,而一旦病情好转,便会迅速摆脱医生。谁会愿意承认自己有病呢?
医生对此十分清楚,然而却依旧全力以赴地救治病人,资本主义的病症无法被永远根治。
伊格尔顿称,新的全球政治经济危机再度开始召唤马克思大夫的幽灵。此话语是在十年前讲出的,而如今更是验证了他所说的话。
不过话说回来,他要是敢写列宁为什么是对的,那就牛掰了。
当代存在着许多关于马克思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并不能全部由这本书来解答。
关于反对西化的事宜,有人称若你反对西化,那就意味着你在反对马克思主义,毕竟马克思主义是源自西方的。
这属于偷换概念。我们所反对的是那种盲目地进行崇拜,并且拜倒在西方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魔力之下的行为。但这并不是说不能去借鉴西方的思想。然而,那种“言必称希腊”的做法是不可行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内部产生的,它对西方自身的魔力发起了挑战。通过辩证法,它横扫了西方思想,将笼罩在人们头上的意识形态魔力驱散。它是一种科学思维。
有网友给我发了很长的私信,分享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得。
他谈到若要实现共产主义,就需跳过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直接选取发展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再进入生产资料公有阶段。
这里我倒不想多辨析这个理论,而是要提醒要防止那种思维模式:
如果生活中的实践经验比较少,而打游戏的时间比较多,二次元生活也比较多,并且你不直接参与社会竞争、工作和合作,那么你的思维模式就可能容易受到虚拟世界和符号世界的影响。
将人生理解为打怪升级,持续过关;理解为能够选择何种模式,选择何种装备。然而,人类社会是一个多方进行博弈,并且有机发展生长的事物,有一点与自然界相似。
我们能够凭借主观能动性以及掌握科学规律来进行介入。然而,你无法设计出一个如同电脑程序般的开发方案以解决问题。
马克思始终强调需借助实践去认识世界,而不能以那些被设计出的虚拟世界去理解真实世界。
有机会我还要结合马克思的原典来讲一讲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
最后喊出我们的口号:马克思是对的,一定要大力发展工业文化!
人文撞地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