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动漫产业发展迅猛:从美漫产业链化看IP价值与市场影响力
逛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些事实:2015 年,全球动漫产业发展得很迅猛,在文化产业里占据着重要地位。拿美国来说,把 IP 当作产业的核心,在游戏、电影、剧集、玩具、偶像以及偶像周边等衍生领域广泛覆盖,这种产业链化的发展,让美国漫画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美国人的同时,构建起了自己的存在体系,甚至变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符号。美漫所带来的市场价值同样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以“妇联”中的主力钢铁侠为例,这个英雄角色在 1968 年首次出现在漫画中。自那以后,与他相关的漫画总共销售了 1130 万册,销售额达到 3746 万美元。钢铁侠系列的三部电影创造了 24.23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4.94 亿美元的 DVD 收入,还卖出了 603 万份不同类型的游戏。这种强大的影响力在国内的表现是:仅一部《钢铁侠 3》就创造了 7 亿人民币票房,使中国成为了北美之外世界的第二大市场。
那么为《钢铁侠 3》在国内贡献了票房的这些美漫爱好者,或者说在动漫产业中产生了消费行为的二次元党究竟是谁呢?相关调查表明,中国的二次元党主要是以人均 GDP 突破 20000 国际元的 90 后和 00 后为人群(大概占总人数的 80.8%),他们的消费行为主要是内容消费,对周边、手办等的消费欲望很强烈。我们得承认,近些年,美帝和霓虹的动漫产业强势输出。这使得美漫和日漫的获取门槛降低了,国内 90 后和 00 后能更轻易地看到优质动漫作品。这种不同动漫文化相互交融,并且 90 后、00 后对动漫的死忠程度以及他们作为消费者的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本土动漫以及衍生产业的发展。例如:二次元党另一种“现充”的选择——漫展。
提到“漫展”时,大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二次元的元素、霓虹的风格、Cosplay 的表演、腿以及胸等。这样的印象是合理且恰当的,因为所看到的是中国的漫展。中国的动漫群体比较小众且年龄较低,还主要集中在网络世界中抱团独自欢乐。一群 95 后甚至 00 后使用着陌生的动漫头像、俏皮的颜文字在网上依次接龙嬉戏,就好像有一条无形的三八线一样,自动将三次元观众屏蔽在外。漫展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后,就成了一个难得能放肆的机会。然而,它隔绝圈外人的本质并未改变,“杂乱但单薄,宅男频出街”似乎概括了国内漫展的状况。当游客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片乌泱泱的陌生景象,免不了会望展却步。但是,难道所有的漫展都是这样吗?不是次元中人就不能逛漫展吗?
NYCC / 漫展,离你并不远
大洋彼岸,漫展被称作“Comic-Con”。“Comic”其本意是连环漫画,是源自希腊语“Komos”的,“Komos”的意思是狂欢、骚动;“Con”是“Convention”的简称,有着集会、盛事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美国的漫展就是期望到场的观众都能躁动起来,都能感受到开心。SDCC 即圣迭戈国际漫画展,全称为 San Diego International Comic-Con;NYCC 即纽约动漫展,全称为 New York Comic Con。这两场展会便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两场次元狂欢派对。
SDCC 的辉煌战绩无需再详细说明,现在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 NYCC。如果你喜欢这里,就不要让这里一直保持安静。自 2006 年首次开始举办以来,纽约动漫展逐步发展成为美国东海岸最为著名的动漫盛会,是目前规模仅小于 SDCC 的美国第二大动漫展。纽约是美国最重要的出版社聚集地。NYCC 是一项以漫画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展会。其主办方 Reed POP 隶属于专营国际书展的 Reed Exhibitions。这与以影响作品为主的 SDCC 形成了鲜明对照。美漫文化发展相对成熟,这使得两者具备相似的既定流程。其一为 Show Floor(厂商展位);其二为 Panels & Screenings(见面会/座谈会/宣讲会);其三为 Autographing(签名合影环节);其四为各种逆天的野生 Cosplay。
Show Floor / 美国本土次元文化控场
主展厅是大部分参展观众的第一目的地。今年 NYCC 的主展厅囊括了近千个展台,有大有小。这些展台几乎把所有你叫得出名字的动漫剧集相关的、周边厂商相关的、制作公司相关的、电视台相关的、漫画家相关的都涵盖了,几乎要撑爆了整个展厅。与国内漫展不一样的是,在 NYCC 的所有展台里,日漫所占的比例相当少,而靠着展台“规模”来吸引瞩目的日漫厂牌只有 BANDAI、TAMASHII NATION、VIZ MEDIA 和 FUNIMATION。更多的是美国本土厂牌。展台确实足够让人眼花缭乱,然而超过 90%的展台都展示了与星球大战、漫威超级英雄、DC 超级英雄相关的展品。相同的明星 IP 频繁地出现,捕获黑武士、超人、蝙蝠侠的几率可能比在天朝早高峰时段被堵在路上的几率还要大。
游戏部分,近年来 NYCC 开始大规模涉足游戏领域。微软、索尼、任天堂这三家全球最主要的游戏硬件厂商在现场都设置了展位。在这些展台前,漫展更像是被用来玩的。大部分游戏厂商设置了体验区,以吸引观众深度参与,让他们技能满点。CAPCOM 带着《街头霸王 5》参加了 NYCC ,《街头霸王 5》是旗下人气对战格斗游戏 。CAPCOM 在现场邀请观众试玩 。试玩现场队伍全天排着长龙 。场面十分火爆 。
除了知名的动漫厂牌、玩具和游戏之外,NYCC 吸引了大量当地的漫画零售商店参与展览,这些商店在漫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漫画最初的售卖方式一直被保留了下来”,“你能够买到最新的漫画期刊,也能买到变体封面期刊,还能买到某位英雄的创刊号”。
Panels 以及 Main Stage 与 Empire Stage 都有着神一般的存在表现。
NYCC 大厅下面整一层有很多资深粉丝、狂热动漫爱好者以及 cosplay 玩家喜爱的区域,包括发表会及签名会区域,有 Main Stage 和 Empire Stage。一些比较重量级的 panel 会放在 Main Stage,例如火影之父岸本齐史的见面会、漫威粉丝见面会等,这很大程度是因为 Main Stage 容纳的人数相对较多。入场后建议你直接前往 Main Stage 的排队队伍去拿入场券,因为是先到先得的。四天的活动结束后,NYCC 官网会提供 Main Stage 精彩的 Panel 合集,让未到场的粉丝能够观看,这能体现出它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重要,现场禁止拍照和录像。Main Stage 每场结束后会进行清场,而 Empire Stage 是全天不清场的。
两个大型舞台分别是 Main Stage 和 Empire Stage,1A 开头的小展厅也会举办一些重要活动。例如,《荒原》剧组的见面会(吴彦祖出席)就在 1A 开头的小展厅举行。1A 开头的小展厅在 Main Stage 的右手边,其形状像一间一间的会议室,容纳的人数相对较少。这里的 Panel 无需像 Main Stage 那样另外领取入场手环,只需提前二十分钟到达现场,然后排队等候进场即可。同时,在现场能够拍照、拍摄视频以及自由提问,氛围相对较为宽松。
出场嘉宾很少见到亚洲面孔,现场粉丝也一样。在 NYCC 现场,掌柜看到了彦祖和德伦儿。官方还有一名嘉宾是刘玉玲阿姨。牛社驻美直播团报道称,在现场,吴彦祖坦言在美国银幕上很难看到亚裔面孔,40 岁的他能成为主演,成为激励小朋友的榜样,非常酷。不过,亚裔主演并未影响观众对剧集的看法。现场中,除了极少数垂涎彦祖颜值的当地留学生外,几乎全是当地土著。并且,牛社驻美直播团在人山人海、高度密集的人海中穿行四天,遇到的亚洲面孔用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签名区 / 粉丝视角,自带圣光
明星降临的时刻已经到来啦!美帝的漫展,像 SDCC 和 NYCC 这样的,通常都设有独立的 Autographing(签名合影)环节。被邀请的艺人大多在开展的每一天都有固定的签名时间,到场的观众能够依据不同的时段来规划自己的行程。但有一点与国内不同,欧美明星以及漫画作者的每一分钟都具有价值。所以在 Autographing 区,签名和拍照这两项行为都是要收费的。这种“明码标价”的游戏规则可能会使不少国内次元党望而却步。不过幸好,有不少欧美明星本身也是动漫迷。要是运气好,是有机会在场馆里与他们偶遇的。例如,结束 Nerdist 采访后随意逛展的你局老干部寇森和 Daisy 汪可盈,还有装扮成不知何种模样的 Jared Leto 和 Mark Ruffalo。
谈到 Cosplay 时,霓虹被二次元人群较为认同是其发源地。然而,从广义角度来看,Cosplay 真正的发源地实际上位于西半球的美国。这群穿上米老鼠服饰的员工被称为 Cosplay 行为的始祖。来到 Cosplay 的发源地,全美最顶尖的野生 Cosplayers 无疑将 NYCC 的期待值给撑了起来!道具的素质一直都很高,与日本 TGS 等以 Cosplay 而闻名的知名漫展相比,它更胜一筹。而以下这些特质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美帝 Cosplay 的逆天属性:
美漫中的人物在对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产生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符号。Cosplay 所涵盖和装扮的含义,不仅在于外表的形象化,更关键的是要去 Cosplay 人物的内心。与国内部分 Cosplayer 的“摆拍”相比,对人物内心的表现明显更有张力且更具趣味。
种族优势体现在酥胸、蜂腰、翘臀、长腿以及肌肉和线条等方面。这些特征无需过多文字描述,看图便能领略。
在中国,Cosplay 的参与者通常是 15 至 35 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确实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这会让人觉得 Cosplay 只是年轻人的玩意儿。在美帝,不管是漫画还是漫展,其目标受众早已不再局限于某一类人群的某一个年龄段。老人白发苍苍,他们能在 NYCC 上找到属于自己的 Cosplay 乐趣。小婴儿刚出生不久,他们也能在 NYCC 上找到属于自己的 Cosplay 乐趣。
进入纽约动漫展,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特定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大家都会竭尽全力身着 Cosplay 服装,从而融入这种流行文化的氛围。在 NYCC 现场,你能够看到超人、蝙蝠侠、黑武士、复仇者联盟等热门英雄的 Cosplay 形象,同时也能看到 War Boys 等新鲜的 IP。更特别的地方在于:你所装扮的不一定就是某个动漫人物,你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装扮成你所喜欢的任何虚拟人物。
在第三日晚上的东海岸 Cosplay 冠军赛以及全美 Cosplayer 哪家强大赛中,全场最为燃爆且最为逼真的 Hulkbuster(反浩克装甲)成为了最后的获胜者。牛社直播团成员「纳兰性急」称:整个 Hulkbuster 站起来的高度有三米多,其关节能够活动自如,并且还自带音效。其他在场的 Cosplayer 都惊呆了,一位大哥带着哭腔说道,妇联这到底算不算作弊?日系依靠腿部的表现,美系依靠装备的优势——这句话在 NYCC 上得到了极为充分的展现。NYCC 所特有的这场 Cosplay 赛事如今已经开启了全球赛区,并且在国内还同时设立了北京赛区和上海赛区,大家都期待着我国的小伙伴能够狠狠地战胜外国友人!
NYCC / 九个不可错过的特别之处
01 / 一万种排队的姿势
“排队文化”在美帝漫展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与 SDCC 有数十个排队地点且需彻夜排队相比,NYCC 的排队姿势要温和许多。这多亏了 Quene Hall 的存在,每天早上在贾维茨中心外,都会有一条长队沿着墙壁整齐地排列着,次元党们全副武装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八点左右,场馆开始开闸放行。这条长蛇通过十余条安检通道,蜿蜒进入 Quene Hall,准备开始一天的暴走狂欢。以进入 Main Stage 为例,Quene Hall 的左侧分布着当日 Main Stage 不同活动的排队队伍。你要先选择自己想去的活动,然后等候获取入场手环。Quene Hall 的右侧是进入 Show Floor 的队伍,也是进入明星签名区的队伍,还是购买限定产品的队伍。
02 / 全美顶尖大触汇聚Artist Alley
Artist Alley 可以被称作“漫画家个人展位区”,它是 NYCC 中一个相对安静但又不可或缺的区域。进入 Artist Alley 之前会先经过一条通道,这条通道接驳贾维茨中心北楼。这里相当于国内漫展常有的缓冲区。这里非常贴心地设置了自动密码储物柜,方便到场观众存储个人物品。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服务,比如你可以亲自体验一下专业电影级别的特效化妆。到达 Artist Alley 后,近千平米的场馆汇聚了全美顶尖的大触。鼎鼎有名的《蝙蝠侠》作者 Jim Lee 以及《神奇女侠》作者 David Finch 都在今年的纽约动漫展上设立了自己的摊位。在这里,你能够欣赏到画师们的现场创作,还可以购买到签名手稿,并且能与数百名独立漫画家、插画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观众曾经称 Artist Alley 为漫展中最喜欢的部分,因为这里展现出的对漫画的执着和热爱让他明白:他永远不会停止绘画……
03 / 文学始终是漫展的一部分
现代意义的漫画书在 20 世纪 30 年代诞生。实际上,它是由通俗文学刊物与报纸连环画这两种文艺形式融合而成的。漫画主要以报纸上的连载形式呈现,被称为 Strip(连环漫画)。Strip 的内容与风格较为多样,除了人们熟知的幽默四格漫画之外,还有侦探和动作等题材。部分大获好评的四格连载漫画源自通俗小说,并且从中汲取了很多灵感。比如《人猿泰山》,它是改编自同名小说的。近百年来,在美帝的二次元领域,文学的地位一直都很稳固,不会被撼动,这或许是美帝二次元文化与国内二次元文化的区别之一。在纽约漫展(NYCC)上,《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的作者亚当·布雷出席了一场见面会和签名活动,《红太阳:奥克尼传奇》的作者阿兰·亚当斯也出席了一场不同的见面会和签名活动。
04 / 「全年龄向」
1933 年第一本供出售的漫画书是《Famous Funnies》。从那以后,不少漫画刊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中有刊载《狄克·崔西》的「Popular Comics」,还有刊载《人猿泰山》的「Tip Top Comics」等。当时这些漫画的内容较为繁杂,主要的受众是成年读者。没错,最初的漫画并非是给孩子们看的。1935 年时,原创漫画志诞生了,这让人们意识到青少年才是漫画的主要读者。自此之后,漫画不仅面向成人,也被青少年读者所接纳。在八十年后的今天,漫画以及漫展,它们的目标受众早已不再局限于某一类人群的某一年龄段。老人能在 NYCC 上找到乐趣,小婴儿也能在 NYCC 上找到乐趣。以「Family HQ」为例,它是为 12 岁以下小观众准备的系列活动,其中有动手创作室,还有互动课堂和舞台表演等。漫展的最后一天被设定为儿童日。在这一天,二次元的父母带着自己已经装备好的孩子们。他们进行了一场迷你 Cosplayers 游行。
05 / 如果可以享受VIP权益
不同套票的优先级别大致如下:无限制套票的优先级别高于特别套票,特别套票的优先级别高于普通套票,普通套票的优先级别高于媒体票。其中,无限制套票,也就是 VIP 所享有的权益,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套票。优先进入 Show Floor、Main Stage 及 Empire Stage 的单独入口,能够优先选择靠前的座位,还可以随时使用贵宾休息室,并且能获得附有作者亲笔签名的官方海报、限定漫画、限定购物袋、限定挂绳,以及 ReedPOP Supply Co.(简称 RPSC)官方商店 85 折优惠等额外福利。
06 / 对慈善说「YES!」
在美帝的大型展会上,慈善拍卖一定会展现出它的存在。今年的 NYCC 也是这样,实际上,这已经是 NYCC 第五次在展会期间举行艺术品慈善拍卖了。有超过 100 名漫画家、插画师为这次慈善拍卖捐献了他们自己的原创作品,所筹集到的善款将会全部捐给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用来进行针对治疗癌症和其他致命疾病的开创性研究。
07 / 面基即正义
次元之间不应该有界限!NYCC 官方为了打破次元壁,给到场观众准备了诸多各种各样的 Meet-ups(面基大会)。你若是一个 Whovian(《神秘博士》的粉丝名称),亦或是一名 Hunter(Matt Hunter 的粉丝名称);你若是一个 Cosplayers,或者是一名画师,都能够在 NYCC 上很快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这种非野生的面基大会是由官方出面组织的。在国内这种情况十分少见,在 11 区这种情况也十分少见。大概又是因为美帝人民的自由灵魂在起作用吧!
08 / 场刊与APP加持
先来科普“场刊”是什么。度娘解释说:“场刊是某些现场活动的特别刊物,像演唱会、舞台剧、声优见面会等会贩卖或赠送的小册子,其中大多是现场明星或演出人员的介绍、照片等相关信息。”实际上,“场刊文化”在霓虹更为流行,它甚至构成了自己的存在体系。除了基本的艺文活动,11 区的人们也会为漫展制作场刊。这种“场刊文化”延续到美帝后,发生了变化且更加多样化。它不仅包含活动安排和场馆地图等实用的内容,还将嘉宾访谈、剧集评论等干货纳入其中。甚至还会邀请绘画高手来创作特别封面,比如今年 NYCC 场刊的封面就是由漫画家 Andy Kubert 创作的,并且这也是即将发售的《黑暗骑士 III》的前瞻画面。当然,以上信息在主办方针对 NYCC 推出的 APP 中能够被获取。你可以把感兴趣的活动添加到个人中心,还可以设置闹钟提醒,这样妈妈就不用担心你错过时间了。
09 / 以下物品禁止入内!
在 NYCC 这个场合中,安全始终处于首要位置。一方面,在场馆门口设置了安检通道;另一方面,专门针对 Cosplayers 进行了超规道具检查。当进入场馆之前,能够看到几个上面印有大写加粗“BRUTE”字样的塑料桶,而这里就是 NYCC 的超规道具寄存处,例如新月玫瑰、七武器之扫帚、美队盾牌(?目测随便拿出一个都具备毁灭世界的能力。鼓励到场观众在主展厅进行拍照和录像的 NYCC 也将自拍杆列入了黑名单。看来“自拍有风险,拍照请谨慎”这十字谏言在全世界都适用啊!
问看到这里的牛社真爱粉们一个问题:倘若有一天,国内的漫展变成了前文所描述的那样,你们愿意让逛漫展成为现实生活中充实的一部分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