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安野光雅精选设计作品集:80幅经典背后的拓扑学与不可能世界

二次元 2025-03-28 16

一直很想写一写安野光雅先生的一本很特别的书。这本与《旅之绘本》《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十个人快乐大搬家》《天动说》等知名系列不同,它是很少被人提及的。

去年与安野光雅先生分别之际,我阅读了一些对先生生平及作品进行回顾的文章。接着,我前往电商平台进行了一番搜索,在众多书籍中,有一本其排序并非靠前的书,它的名字以及封面瞬间就将我吸引住了。

点进去浏览了详情。这本书是安野光雅从他的所有设计作品里挑选出来的。一共精选出了 80 余幅设计作品。这些设计作品是配合设计背后的故事创作而成的。作者运用拓扑学原理。阐述了艺术与科学完美融合的设计理念。在绘画与设计中创造出了不可能的世界。

图片

我几乎没有犹豫,就下单了这本书。它的设计作品以及背后的故事,还有拓扑学原理和不可能世界,这两点深深吸引了我。

这本书叫:《空想》。

图片

收到书以后,发现它比我想象得更特别。

我一直对那些通过视觉错觉来设计的“不可能世界”深感赞叹。其中有一些与拓扑学有着很强的关联。然而,我对其原理部分了解得并不多,只是单纯地对“不可能世界”本身着迷。

对后世影响深远且最为著名的不可能物体,大概要数彭罗斯三角。它最早是由瑞典艺术家 Oscar Reutersvärd 在 1934 年制作出来的。彭罗斯三角由三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构成。这三个长方体组合成了一个三角形,然而,两个长方体之间的夹角看上去又像是直角。

图片

在三维空间中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在二维空间里看起来却很自然。其实,它是借助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后所形成的空间视觉上的错觉。也就是说,确实有这样的三维物体存在,不过只有在特定的角度去观看时,才能够看到和彭罗斯三角一样的图案。

我找到了一个说明动图:

图片

在澳大利亚西部,还真有这样一座彭罗斯三角雕塑。

图片

图片

(最后一张照片要在特定的角度才能拍出这个效果哦!)

彭罗斯三角给后来的艺术家和数学家带来了很多启发。其中一位值得特别提及的是著名的视觉错觉图形大师埃舍尔。他凭借视觉变换以及空间错位的手法,构建出了一个又一个能够引发人们无限遐想的奇妙立体空间。

这幅《瀑布》是依据彭罗斯三角原理来设计的。绘画中描绘了一个水道,它沿着两个拉长的彭罗斯三角的边曲折行进。水道结束时的高度比原来高出了两层楼。水最终形成瀑布落下,接着驱动水车旋转,从而形成了一个无限循环。

图片

后来,有一款很风靡的《纪念碑谷》游戏。它的许多灵感来源于彭罗斯三角及其变形,同时也来源于埃舍尔的不可能物体与建筑结构。

图片

游戏运用了大量“不可能图形”概念。主人公行走在循环空间,似乎永远找不到出路,一次又一次。但实际上每一关都暗藏玄机。这其中的设计巧思,值得过关后回头好好体会。

图片

呀,扯远了。

其实我想说,安野光雅有一些作品是运用拓扑学原理设计的不可能世界,这些作品是向彭罗斯三角、埃舍尔绘画学习之后的成果。看到安野光雅先生所描绘的奇妙世界,发现它与自己喜欢的另一些大师之间存在联系,这种感觉特别神奇。

图片

(源自彭罗斯的图形习作)

安野光雅在其对这些作品的文字记录中提及了一个有意思的想法,即盯着左上方的图形持续 5 分钟不要动,记住之后再依据记忆将其画出来,这是一个极为有趣的测试,无需描绘木头的纹路,仅仅画出其结构便可。

我还没有来得及画,不过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很有趣的尝试呢。

埃舍尔创作了以无止境的台阶为主题的作品。安野光雅受到了启发。不过,他们所创作的台阶结构是不同的。

图片

还有《一栋房子》

图片

当然,安野光雅也有自己特别的地方——房子内部的细节。

图片

(这个梯子架在烟囱上的视错觉设计也很棒!)

书里的“不可能世界”,一方面运用了视觉变换和空间错位,另一方面还有很多是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这是我读这本书时感到特别惊喜的地方。

有一幅《一次元眼镜》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仅仅看这幅画的话,会让人觉得有些奇怪。然而,当结合安野光雅讲述这幅画背后的故事以及他的想法时,就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图片

安野光雅是这样写的:

如果把点当作零次元,眼前只有一点时,是看不见任何东西的。结合电视的扫描线来思考的话会更容易理解,那其实就是点的集合,也就是零次元的集合。点排列成直线后,就变成了一次元。站在线的一端看向另一端,就如同窥视隧道一般,只能看到一个点。在过去的运动会上,我曾玩过一个游戏,就是戴着喇叭筒一样的面具去踢球。透过喇叭筒能看到的只是一个点。只要让这个点动起来,就会形成线。形成线之后,就能看到一次元。这样的一次元其实就是电视的扫描线,因为它们都是线的同类。

我曾思考过,倘若戴上观察一次元的眼镜,将会看到怎样的场景呢?通过这样的眼镜,仅能看到世界被直接切割开的那部分。然而,只要上下晃动头部,记忆便会开始发挥作用,原本应该存在的线看上去会变成面,这就是类似于电视机画面的原理,也就是二次元平面画像。要是想要看到三次元,就需要更加剧烈地晃动身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物体,从而产生立体意识。四次元是在三次元基础上加上时间上的运动。若同时查看世界上所有的监控电视,便可发现时间上的变化,进而产生四次元的雏形。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一维、二维、三维,不得不说确实是很特别的一种方式。它既是基于“空想”的思想实验,又能够在现实中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去感受各次元的诞生。

还有这幅《两层世界》。

小时候,我有过很长时间沉迷于这样的空想。当我踏上台阶来到二楼时,那里存在着一道玄关,通过这道玄关能够直接通往外国,比如英国。我可以去外国的小学读书、玩耍,等回家后走到楼下就到了日本。日本的朋友在那里询问我:“哎呀,你去哪儿了啊,从昨天起就一直在找你呢。”因为是秘密,所以我只能撒谎说:“我去了叔叔家。”

图片

火柴棒有各种想象。它可以不是由木头加工而成,而是拥有自己的种子。种子会发芽,接着开花,然后结果,最后能收获火柴棒,这是一个很奇妙的想法。

图片

一直认为,我们每个人所能想到的事物是有局限的。例如,遇到新问题时所采用的处理办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过去的经验。这些经验确实能对我们有所帮助,但由于其有限性,很容易导致思维定式,毕竟每个人的创造力并非无穷无尽。在这种时候,看看他人的一些奇思妙想,能开拓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更加发散,从而让我们更具创造力,也更有活力。这是我觉得安野光雅这本简单又不简单的小书里最大的闪光点。

图片

这幅作品呈现出的关系很奇妙:岸上的建筑处在白昼之中,天空处在黑夜之中;而映在水面上的建筑呈现出夜景的样子,天空则呈现出白昼的样子。

阅读到最后时,我有一个新的发现。书名“空想”这个词并非随意为这本书而定,它在安野光雅心中有其自身的定义,并且这个定义已经存在很久了。

安野光雅在《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中谈及“空想”时这样讲:空想是设想一个以现实为基础的虚拟世界,还可以进一步去思考,倘若虚构成真,事情将会怎样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看似不科学的空想恰恰是培养科学的基础。

这些作品在书里既写实,又在写实基础上掺入了幻想色彩,它们联系起来,正是安野光雅对空想的实践和记录,同时也是作者许多不可思议的作品的发源地。

图片

琢磨它们能否变成实物是很有趣的思考,在平面上研究立体这种方式,能够引发诸多思考。

图片

这幅画名为《满月》。房子外面有夜间巡逻的人。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我一样,读出了很多故事。

这给我带来很多启发。所谓“激发想象力”,无论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还是我们自身的想象力,都能够从身边普通的事物开始。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脑力激荡的空想,不必在意其是否可能、是否现实,也不用在意最终会想成什么样子。

空想本身就蕴含巨大的价值:更多创造,更多有趣。

武汉网络营销培训机构,武汉网络营销公司有哪些
« 上一篇 2025-03-28
东营网络营销,东营网络推广
下一篇 » 2025-03-28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