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纸片人谈恋爱成本不低:从接吻几十到抽卡上千
接个吻需要花几十块,买一件衣服几百块,抽个卡有可能上千……
你以为这是在追星?不,这其实是在和“纸片人”谈恋爱。
二次元动画或游戏中有角色,这类作品通常是平面的,人们把这些作品中的角色称作“纸片人”,所谓“纸片人”就是指这类二次元动画或游戏中的角色。
“和纸片人谈恋爱”这个词在 2017 年开始流行。当年,《恋与制作人》这款游戏出现并引爆网络,它主要面向年轻女性用户,玩家能够在游戏里与四位英俊的虚拟男主谈恋爱,剧情主要是通过与男主亲密度的增加来推动的。
《恋与制作人》的这款 IP 获得了成功,它曾一度推动了整个恋爱经营类游戏市场的发展。近几年,各个大的游戏厂商都相继推出了自家的恋爱向手游,像《未定事件簿》,还有《时空中的绘旅人》以及《光与夜之恋》等等。这类游戏通常画风十分精美,情节也很细腻,从而吸引了众多的玩家。
玩家们为了能和纸片人谈恋爱,采取了各种方式进行“爱的供养”,他们不惜花费大量金钱,疯狂购买周边等物品。
但随着时间不断推移,有部分玩家察觉到,这类游戏的价格在逐渐上升。有网友在微博上表达不满:“真人相处既伤感情又耗费钱财,然而纸片人却像是碎钞机”、“谁能想到辛苦的打工人,还得去供养华锐集团的总裁李泽言(《恋与制作人》中的一位男主角)……”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会选择与纸片人谈恋爱呢?为什么这种恋爱会如此昂贵呢?它究竟是在哪些方面显得昂贵呢?
养纸片人越来越贵,玩不起了
还在读大四的学生林娜发现,越来越养不起纸片人了。
三年前,她看到了《恋与制作人》的广告。之后,她随手下载了这款游戏。接着,她就深深地沉浸在了游戏之中,无法自拔。她回忆道:“男主角的外形很养眼,声音特别好听,并且剧情非常有代入感,让人很上头。”
在谈恋爱的对象是纸片人的这条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实际上是由花费的金钱数量来决定的。林娜进行了一番计算,她每个月在纸片人身上花费的钱达到了上千元,经过三年的时间,总共花费了三万多元。对于还处在大学求学阶段的她而言,这是一笔数额较大的开支。
她还明显感觉到,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
她介绍说,以《恋与制作人》为例。在游戏设定里,玩家只有持续过关才能知晓后面的剧情。然而,怎样开启新的关卡则需玩家去抽取卡牌。不同级别卡被抽到的概率不一样,抽到 R 卡牌的概率是 88.8%,抽到 SR 卡牌的概率大约为 9.2%,而 SSR 卡牌更为稀少,其被抽到的概率仅约为 2%。
另一位玩家布丁向深燃表明:平时有不少玩家更倾向于凭借运气来抽卡。然而在特殊活动之下的限定卡,其画风十分精美,并且你也难以知晓它会在何时出现,正因如此,很多人便会选择进行氪金。
林娜察觉到,现今的游戏公司常常会用各种花样套路玩家。例如,以往多数公司开展的是抽取 SR 卡牌的活动,而如今多数是 SSR 卡牌活动。刚开始的时候,一个节日仅会有一张卡,如今为了做到公平对待,每个男主角都有卡,一次通常就是四张卡或者五张卡。
以春节的限定活动作为例子,《恋与制作人》把两张 SSR 卡和两张 SR 卡放置在许愿池(也就是抽卡池)中一起进行抽取。依据官方的说明,单次抽取到 SSR 的概率仅仅为 1.5%。有人经过计算得知,如果要抽到限定 SSR,大概需要至少抽取 500 次。玩家为了能够获得抽卡的机会,就没有办法不充钱。“这种设置就相当于在让玩家进行氪金。”林娜发出了这样的吐槽。
但是遇到特别喜爱的卡或者好看的卡时,不少玩家就变得疯狂了。有的玩家甚至为了一张卡而花费大量金钱。大三学生小璐在这次春节系列中,为了一张限定卡,连续抽了 300 多次,花费了 2000 多块钱,最终才抽到了自己想要的卡。
除此之外,有的时候游戏公司推出的活动会更直接些,即让玩家通过花钱来换取卡牌。例如,他们有时会推出累计充值限定卡的活动,意思就是只要充值达到一定的金额,就能够获得这张卡。
林娜介绍,有某张限定的 SSR 卡,在某段时间可以通过花钱获得。不过,要获得这张卡需要累计充值 388 元。林娜是 all 党,也就是选择和每个男主谈恋爱,她直呼自己承受不了了。
她认为,除此之外,游戏公司会用各种方式引导用户抽卡。例如,《恋与制作人》每个月都会举办相应活动,推出限定卡。其中,圣诞节会推出圣诞卡,情人节会推出婚卡。
推出的卡种类越来越多,卡的等级随之越来越高,这导致玩家需要充值的金额也不断增加。
2020 年起,《恋与制作人》推出了 SP 卡,且获得该卡需累计充值 588 元。今年年初,《恋与制作人》一下子推出了 5 张男主的 SP 卡。一位玩家发微博称:“588 元一张,这对不少还在上学的玩家而言,算是半个月的生活费。”
玩家嗅嗅发现,不止《恋与制作人》这一款游戏,她玩的另外两款恋爱向游戏《未定事件薄》和《时空中的绘旅人》,基本上都采用类似的套路。她觉得这两款游戏太烧钱,曾经一度把昵称改成了“没有感情的氪金人”。
《时空中的绘旅人》的玩家闻舟称,此游戏有个扭蛋设计,其逻辑与《恋与制作人》相近,抽到 SSR 的几率仅为 5%。在最近一次活动中,闻舟发觉抽到 SSR 的概率持续降低,“之前或许充二三十块就能抽到 SSR 卡,如今充了 80 块才出一张,并且还是歪卡(抽出来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张卡)。”
游戏公司不仅推出了抽卡,还顺势推出了周边产品,以此进一步吸引玩家消费。深燃在《恋与制作人》游戏出品公司的天猫旗舰店进行搜索,发现一款海报收纳册价格为 79 元,一只毛茸玩偶价格为 260 元,白起(游戏男主人公之一)的粘土人手办价格为 269 元……很多玩家在游戏中充完钱后,出了游戏还继续充钱。
养纸片人包含氪金抽卡以及心动周边这两部分,我玩了三个游戏,所以这方面的花费要乘以三。嗅嗅向深燃无奈地表示:玩游戏比去追我的墙头小偶像们要花费更多的钱。我给爱豆最多也就只会买两本杂志。
和纸片人谈恋爱,图个啥?
很多人在初次玩这类游戏时,被其画风所吸引。很多人在初次玩这类游戏时,被其剧情所吸引。一位资深玩家指出,除了画风和剧情外,还有声优。
声音是恋爱类游戏的特点之一。经常会有一些声优为角色配音,这些声优也就是为某个角色献声的人。很多玩家是因为喜爱某个声优而去玩恋爱类游戏。闻舟接触到三个恋爱类游戏,这是因为她喜欢的声优为这些游戏配了音。
外界认为和纸片人谈恋爱虚幻且烧钱,是很不现实的。然而,参与其中的玩家却不这么看。
一些玩家清楚地表明,他们自身并非处于二次元禁断综合症这种状态。这种综合症又叫做纸性恋,意味着只对 ACGN 中的虚拟角色怀有感情,而对现实世界的人不感兴趣。
闻舟表示,玩这些游戏能让他体验不同的剧情人生。他并非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而是游戏里有许多优秀的纸片人,这些纸片人相当于他的偶像,他正在为自己的偶像而努力,想要变成更好的人。
在布丁看来,现实生活中不会再有那样温柔细心且清新不油腻,就像自己的纸片人男友一样的男生了。和纸片人相处,无需苦心去经营。普通情侣中会出现的嫉妒、争吵、意见不合等情况,在与纸片人相处时都不会出现。
布丁的攻略对象主要是《恋与制作人》里的白起,所谓攻略就是拿下或拿住他,让男主喜欢上自己。在游戏设定中,白起是一名特警。当布丁与白起互动时,意外地察觉到这位外表严肃认真的特警,在私底下却非常温柔。他出任务时会提前告知对方,并且知道对方会担心,他会说“等我回来”。他怕你担心他而睡不着,所以不管多晚,都会发短信告诉你他结束任务了。
布丁向深燃坦陈,其实就如同追星那般。你喜欢一个人,你购买他的周边,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并且,虚拟人物不会出现诸如曝出负面消息之类的情况,也就相当于自己花费金钱购买了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产品。
游戏的剧情和设置做到了足够的情感连接,所以除了能与虚拟纸片人谈恋爱外,很多玩家都很在意纸片人的陪伴。小月从初中开始玩这类游戏一直到高中,现在她很少长时间玩了,但还是会不时打开看看。小月表示:“很难停下来,因为我发现朋友和恋人总是会离开,而纸片人会永远陪在我身边。”
时空中的绘旅人游戏主角截图
和纸片人展开一场模拟恋爱,对于这究竟是在逃避现实,还是资本在收割恋爱脑,不同的研究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人类学家帕特里克·加尔布雷斯进行了大量研究。他指出,模拟恋爱游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环境,这个环境相对安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不必担心在一段感情中误读对方的暗示,也不必担心遭到拒绝。
这类游戏在另一方面甚至对玩家而言是正向的情感体验。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以《恋与制作人》为代表的“乙女向”手游,在某种程度上为玩家构建了“情感乌托邦”,让玩家能从数字虚拟空间中体验到情感快乐。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文学博士珍妮斯·拉德威,她是杜克大学文学与历史系的荣誉教授。在她的专著《阅读浪漫小说》中写道,阅读浪漫小说可以补偿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的心理需求。它能让女性代入小说女主角,从而获得情感呵护,还能让女性在虚拟的世界中获得更广阔的社会空间。
如今这种对现实的对抗方式,则转换成了虚拟恋爱游戏。
有观点认为,虚拟世界中的经历无法代替真实生活体验。所以,不应该过度沉迷于这类游戏,也不应该借此逃避与外界的交往。
游戏公司有多赚钱?
这类“女性向恋爱游戏”,也叫“乙女游戏”。
乙女来源于日文。其意思是“纯洁的未婚女孩”。这类女孩对于爱情充满幻想和憧憬。最早的乙女游戏可追溯至 1994 年,是光荣公司开发的《安琪莉可》。
乙女游戏的设置套路大致相同。玩家能够依据自身的喜好,与不同游戏里的纸片人男主进行互动。通过这种互动,可以培养亲密度。进而能够“攻略男主(也就是拿下男主)”。
在中国,2017 年以前乙女游戏处于空白状态。叠纸游戏公司推出了《恋与制作人》。这款游戏在短短一个月内的下载量突破 700 万人次。其累计流水超过 2 亿元。
这款游戏打动了年轻女性。极光数据统计显示,《恋与制作人》的玩家里女性占比 94.2%,其中 19 岁以下用户比例达 15.8%。即便在发行四年后的现今,《恋与制作人》这款游戏热度依然未减。
游戏厂商们察觉到了机会,于是纷纷开始参与其中。像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受欢迎的国产游戏《原神》的制作方米哈游,在 2020 年推出了一款恋爱推理游戏《未定事件簿》。2020 年,互联网大厂们进行了一些尝试。网易推出了《时空中的绘旅人》。同年,腾讯首次曝光了《光与夜之恋》。完美世界推出了《梦间集天鹅座》,字节跳动旗下的朝夕光年推出了《灵猫传》。
一位游戏制作人向深燃表示,乙女游戏现在很火。在恋与制作人获得广泛关注并出圈的时候,他所在的公司也曾有过推出一款与之相应的游戏的想法,然而最终还是放弃了。
过过指出,从宏观层面来看,尽管在最近这两年乙女游戏实现了破圈,但乙女游戏的市场用户数量依然非常少。在中国市场,大概只有不到两百万的核心用户。然而,其相应的开发成本与其他品类的游戏相比,并不会更低。从微观层面来说,这个品类的用户极为“挑剔”,只有当画面、剧情、声音都做得十分精致时,他们才会愿意买单。
这意味着,若要推出一款乙女游戏,公司需要一个具备懂恋爱游戏以及懂用户需求这两种能力的制作人。这对许多公司而言是个挑战。过过指出,倘若做不到处于市场头部的位置,利润率就会不够,除非团队制作人特别有把握,不然大家都不敢轻易去尝试。
目前来看,乙女游戏的市场存在机会。《2019 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女性玩家突破 3 亿,占所有玩家的 47%。然而,继《恋与制作人》之后,爆款游戏尚未出现,很多游戏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
《恋与制作人》即便在乙女游戏中属于王牌游戏,最近其涨势也出现了回落。据“国产二次元手游观察”的统计数据,2020 年这款游戏的流水收益是 5.2935 亿元,与 2019 年相比减少了 6526 万元。
如何吸引用户呢?让游戏破圈又是怎样的呢?甚至要让用户付费氪金,这些依旧是乙女游戏团队需要思考的问题。
过过指出,现在乙女游戏的收费模式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为内容收费,像售卖故事结局以及剧情章节等;其二是卖美术和人物养成,例如《恋与制作人》主要凭借男主养成、卡牌抽取以及打榜竞争来实现收费。
乙游不属于竞技类游戏,它比较依赖于从忠诚用户身上挖掘价值。业界现在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各公司为了生存,会经常举办一些活动、设置一些环节,以此进一步获取老用户和忠诚用户的利益。玩家们每天都喊着纸片人太贵,原因也在于此。过过说道。
题图的图片以及文中的配图都来源于@恋与制作人。因为受访者的要求,在文中,林娜、布丁、小璐、小月、闻舟、过过这些名字都只是化名。
你给纸片人氪过金吗?
点个在看
拥有甜甜的爱情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