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书大王创刊30周年:国产漫画期刊的黄金时代与5155工程回忆杀
“梦想这种东西,永远都是有机会,就会想去尝试的。”
——L.DART
如果你是个国产漫画迷,今天的文章或许又是一记有力的回忆杀。
上世纪末,这世纪初,国产漫画期刊是很多人童年的一部分。
1993 年 8 月 20 日,国内出现了第一本漫画杂志《画书大王》。当时日本动画《圣斗士星矢》在国内大部分电视台播放,这本杂志集合了多种日本漫画的最新连载,引发了国内狂热的漫画迷的追捧。它曾经每期半月刊,最高峰销量达到 80 多万册。
《画书大王》
《画书大王》最终因盗版问题而停刊了。然而,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国产漫画期刊在 1995 年迎来了春天。
1995 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了“动画 5155 工程”。其目的是在中国建设 5 个漫画出版基地,出版 15 套大型漫画图书,并且创立 5 本原创漫画刊物。
《卡通先锋》也被涵盖。
国产漫画家中有不少是从《北京卡通》走出来的,并且我们对他们很熟悉,像姚非拉、天羽、夏达等。
国产原创漫画作品曾在期刊上闪耀于我们的童年,其中最能唤起情怀的一部或许是——
《神契幻奇谭》
(以下简称为《神契》)
《神契》在 2008 年开始在《龙漫少年星期天》上连载。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神契》一直陪伴着读者们。
那些会兴高采烈地从校门口小卖部捧回《龙漫》的少年,曾经无忧无虑。如今,他们或许正身处社会之中奋力拼搏。在这如白驹过隙般短暂的时光里,中国国产漫画界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4 年时,5155 工程是用于扶持国产漫画的。此工程接近尾声之际,国产漫画却依然没有取得大的起色。
2006年《北京卡通》因为经营不下去而停刊。
黑白漫画曾经非常火爆,如今却被彩漫挤压到了生存的边缘。无数漫画家开始对自己的梦想产生怀疑,甚至连《龙漫》都已经停止出版了。
身边的一切都逐渐不再坚持了,然而一个少年却还在进行绘画。他画的是 L 大以及他的《神契》。他依然坚定地伫立在时代的浪涛之中,守护着黑白漫画的信仰,并且迎接行业一次次的冲击。
此刻,《神契》动画正在腾讯视频热播。学术趴有这样的荣幸,能够接触到 L 大以及动画制作团队米粒影业。学术趴试图对这个漫画家与中国动画人十年间执着追求的国产动画、漫画梦进行梳理。
萌芽:追逐年少时的漫画梦
读者亲切地称他为 L 大,这是因为他的笔名是 L.DART。L 大的本名是刘冲,他在河北邯郸的小城成长。
他和漫画结缘的过程跟你我相似,在学校门口的小书店花几毛钱就能租到的那些小漫画,以及地方电视台转播的日本动画片,这些都在 L 大的童年时期种下了漫画创作的种子。
而种子真正生根,源于日本动画《超时空要塞》的播放。
这个动画在当时的日本而言是极为可怕的制作。它是手绘动画时代突破天际的一部作品。L 大回忆起这件事。
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这部宇宙级别的科幻动画给 L 大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它有着炫彩的视觉效果,有着神秘的故事,还有来自宇宙深处的奇幻力量,这些都激发了 L 大心中对漫画的向往。
那个刚刚能够看懂故事的少儿还很懵懂,突然间看到了这样一部动画,受到的冲击力非常大。
“从此我就陷入这个爱好,陷入这个圈子里,再也没有出来过。”
这个念头在 L 大心中沉淀了很多年,最终孕育出了一部经典,这部经典对国人的漫画影响最大,它就是《神契幻奇谭》。
《神契》的创作契机,原本是在 L 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简单的初衷。他有着这样的想法,希望能够画出一个关于超能力的校园故事。
建立一个庞大且完整的世界观并非易事,这需要考虑诸多细节问题。其一,人物神奇的力量究竟来源于何处?其二,这些力量背后各自有着怎样的渊源?
开始讲这个故事时,责编就与我商讨编一个超能力的故事。实际上你得编一个力量体系,也就是要明确这个力量从何处而来。例如大家较为熟悉的像 X 战警里面提到了一个 X 基因,之后又为 X 基因增添了很多设定,有一个力量的来源。
L 大汲取美漫与中国神话体系的丰富灵感,从其中剥离出脉络,顺利地完成了《神契》的前期搭建。
许多同学知晓,在不少日本动画里,超能力会和星星的力量相关联,像圣斗士、美少女战士等。而对于中国的力量体系,除了武功和法术之外,大家普遍能够接纳且都喜爱的,或许就是法宝了。
L 大在《神契》里把美漫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了,那些不是实体的法宝就如同美漫里的那样,可以通过血脉进行传承,而角色会借助这个法宝来释放超能力。
中国的神话体系有五千年的文化作为支撑,它博大精深且值得去挖掘。因此,L 大在编构《神契》的世界观时,直接借用了中国神话中的一部分传说,同时也借用了一些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
主脉络渐渐清晰后,L 大开始默默拿起画笔进行创作神契的工作。历经了几番春夏秋冬,经历了斗转星移,在这过程中,一画就将自己的少年时代奉献了出来。
转变:直面动画化的时代大浪
但逐梦之途往往不会一帆风顺。
L 大首次置身于童年时极为痴迷的日本漫画出版社内。当他与哆啦 A 梦的创作者等会面之时,原本以为这是多年来漫画之梦的圆满实现。然而,那充满活力的起航,却出人意料地带来了遗憾。随着日本海啸以及核电站事件的发生,L 大与日本出版社的合作不得不宣告终止。
2014 年 12 月,曾在漫画界很有影响力的《龙漫少年星期天》停刊了。在感到痛心的同时,L 大清楚地意识到,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一个没有竞争力的纸媒刊物必然会很快陨落。作为一个漫画家,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让漫画纸媒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留住读者。
《龙漫》曾是许多人的年少回忆。图自知乎
纸媒时代责编与创作者会相互沟通并协助成长。而在网络平台,基于流量的考虑,更多的是采用放养式规则,这种规则不会对作品的改善起到关键作用。
L 大清楚互联网平台给创作者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弊端。如果从流量数据作为一个竞争的角度来看,那么实际上作品之间很难构建出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
守护传统媒介,并不意味着要停滞不前、自我封闭。而是要勇于去接纳互联网,去迎接漫画动画化这一能够推动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神契》黑白漫画
近几年,IP 改编动画大潮变得愈发激烈,正在对漫画产业的正常生态进行改变。
L 大认为,IP 改编浪潮对漫画 - 动画 - 游戏的正常模式造成了打乱。原本处于下游的游戏方凭借自身的资金优势,开始朝着上游进行反噬。这使得行业模式在资金的参与下,出现了从下游到上游的逆向行驶情况,进而让漫画或动画成为了盈利方的一种扩展方式。
很多漫画作者不再仅靠稿费获取收入,而是通过 IP 开发的绑定来获得商业回报。中低阶的漫画作者主要依靠平台付费以及读者打赏来维持生存。创作风气变得越来越浮躁,这显然对动漫的发展不太友好。L 大持有这样的观点。
幸运的是,IP 网文改编电视剧遭遇碰壁了。资本方渐渐认识到网络漫画平台存在劣势。L 大觉得,IP 改编动画正在朝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热度开始降低,经典作品逐渐被分离出来。
《神契》动画便是在这一过程中诞生的。
《神契幻奇谭》动画海报
2014 年到 2016 年这两年期间,资本的风向开始转向国产漫画。《神契》已经连载了将近 9 年,拥有极高的好评率,并且有着成熟的粉丝基础,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热门。
“将《神契》制作成动画”的呼声不断,L 大自然心动了——没有哪个漫画家不期望自己画在纸上的那些静止画面能够转化为精彩的视频展现在荧幕之上。接着,L 大与出品院线动画的米粒影业展开合作,一同开启了《神契》动画化的征程。
今年 10 月,《神契》在腾讯视频正式亮相。L 大在《神契》的创作中,对于角色塑造以及剧情表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就如同灵魂一般。
漫画家变成了导演,这不仅是身份上的改变,而且在思维方式和处理手法方面,也从二维转变到了三维,《神契》项目组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把漫画转化为剧本,接着把剧本转化成分镜,再把分镜转化成动画,在这个繁杂的过程里,不仅要把控整体的节奏,还要把控配乐。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具备强大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习惯了单打独斗、一个人画画的 L 大,在此过程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神契》动画美术图
自己的一些想法常常在各个环节中反复进行交代,然而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与自己的想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在 L 大导演《神契》的过程中成为了最大的阻碍。L 大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自己在动画制作经验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这一点尤其中肯。
对于动画制作团队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制作时间。为更好地还原《神契》中的场景,团队采用了最“笨”的办法。他们舍弃了所有正常休息的时间,多次通宵达旦地推进进度。
脸型需要调整,身材比例也需要调整,并且要匹配所有角色之间的身材比例。为了能更好地表现面部表情,我们会制作多近百个表情目标体的模型来丰富人物性格。同时,在一些特殊表情方面,我们会采用每秒 24 张画逐帧修改的方式来进行完善。《神契》的制片人表示,由于是边更新边进行制作,所以能够持续汲取观众的反馈。在最开始的那几集当中,存在人物表现力不足的问题,不过随着制作经验的不断累积,这个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表情的调整
愈发酷炫的打斗
团队针对提高动画制作效率和提高动画质量这两个方面进行研发工作,同时也在总结相关经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打斗场景在不断进步,主角华炼的脸型也与 1、2 集相比做了较大调整。
意义:坚定“不想输给日本”的心
如果你也看过《神契》,你很难不被这个故事吸引。
古代兵器与异能少年相互结合,主角华炼凭借开挂的能力杀遍天下,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换回女主的性命,将爱情的主题十分露骨地贯穿于整个剧集之中。
L 大解释,故事的核心在于男主角能否复活女主角,以此为基础展开情节,这是对男性、恋爱以及爱情观的一种哲学性思考。
主角华炼人设
主角夏绫人设
但《神契》更打动人的不只是对爱情的深入研究,而是男主与 Boss 先后进行的几次对战。一个有着完美力量的男主,每次与 boss 战斗都以失败而结束,甚至到最后依然是失败的结局。
我在设想,若反抗命运无法取得胜利,并且注定会失败,那你是否要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反抗?
认输从来不是华炼的风格,对于《神契》团队而言,亦然。
《神契》番剧对于动画表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要将漫画进行还原,让历经十年积累的读者感到满意,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L 大与米粒影业进行了数次大胆的尝试。
起初,米粒影业有制作动画电影的基础。基于此,决定选用米粒影业熟悉且擅长的 CG 技术来进行制作。然而,最终呈现出的效果让所有人都摇头。这表明 CG 技术并不适合《神契幻奇谭》,必须重新寻找思路。
《神契》团队通过试错,慢慢清楚了用二维方式进行番剧制作的思路。然而,二维制作不是米粒影业的技术强项。要是和二维公司合作制作,就会像在三维制作时那样出现风格问题。因为二维公司制作手绘动画,为便于大批量作画,角色设定通常会被简化,风格也会更接近公司原画师最擅长的绘画风格,这样就又与 L 大还原角色的最初想法相违背了。
于是,团队尝试了行业还在探索中的“三渲二”技术。
制片人解释道,三渲二这种形式更符合神契本身的二次元文化风格。其优势在于能够避免 2D 作画所存在的制作周期长的问题,同时也能避免动态角色画面不符合设定(设崩)的情况。
《神契》动画幕后花絮
三渲二的主要制作流程如下:先进行前期设计,接着创建模型贴图并进行渲染,然后对比前期设计,之后反复修改,最终高度还原前期设计。动画阶段主要是依据 2D 的动画表现方式,运用 3D 技术来施行。最后进行渲染并加上特效以及后期合成,完成配音后成片,而前期打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以确保还原作者的设定。
在使用三渲二的时候,整个团队都沉浸在与技术深度磨合所带来的兴奋之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建模。为了能与漫画的画风相吻合,L 大亲自拿起笔来,绘制了数十个角色的四视图设定稿,并且还为每个角色绘制了数十张表情图。
习木庵设定
花仪设定
三渲二渲染后的片子不能直接使用,几乎所有镜头在渲染后都需一笔一笔手绘修饰。为使动作自然流畅,大部分镜头需要逐帧进行渲染。
最终呈现的效果没有被粉丝夸赞。不过在 L 大看来,至少这条路是选择对了。
在动画的第四集,L 大与动画制作团队做了比较到位的把控,很多地方体现了漫画原有的分镜头,老读者表达了认可;在动画的第五集,L 大与动画制作团队也做了比较到位的把控,很多地方体现了漫画原有的分镜头,新的观众也表达了认可。
漫画-动画还原场景
《神契》从开始提笔创作一直到在二次元领域风靡起来,经历了行业的起起落落;从原本在纸上的故事到呈现在荧幕上的亮丽色彩,见证着国产原创的发展。《神契幻奇谭》的这十年,也是国产漫画的十年,那些经典的黑白漫画在时代的汹涌浪潮中经历了何种变化,只有《神契》最为了解。
L 大在公开信里告知大家,他的信念仅有一个,那就是既不想在漫画方面输给日漫,也不想在动画技术方面输得太惨。
在大 IP 时代,漫画创作常被资金所左右。《神契》的努力在这当中显得极为渺小,如同沧海一粟。然而,它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却值得我们深深沉思。对于这样一部经典的长篇连载作品,L 大期望《神契》能够拥有较为完美的节点,并且希望它能像美漫那样,拥有拓展的可能性。
作为动画导演,自身存在诸多不足。这个动画在技术方面也有不成熟之处。然而,无论怎样,我们都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动画在不断进步,同时漫画也在努力保持其应有的水准。
在过去的连载过程中,L 进行了大量的手绘工作,绘制了无数张黑白画稿。他曾描述,最终要用的成品稿件数量众多,足足包装了六大箱,并且是用真空袋子进行抽气保存的。
他心中有着这样的希冀,那就是国内必须要有一个动漫作品,并且这个动漫作品要能够像一些日漫以及美漫那样长久地存在下去。
这个行业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实现良性发展,才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
如同你我至今仍热爱动画、漫画一样,在年少时,有某个瞬间被优秀动画惊艳到,一种看似沉重的“使命感”就在心里开始悄悄地发芽了。
- END | 动画学术趴 -
欢迎置顶公众号,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哦
点击进入近期荐读热文
| |||| |||||||||||
爱动画 扫一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