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西游小黑屋机制与B站封禁系统的异同对比分析
mumu丨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梦幻西游》的。
在游戏当中,玩家倘若做一些广为人知的坏事,就会使自身的人气减少,例如在野外进行 PK 这种行为。要是人气变得过低,就有很大可能会被官府通缉并捉拿,之后被打入大牢。
(图片来自网络)
这或许是我初次接触“小黑屋”的所在之地。瞧着外面行人来来往往,而自己却只能在角落静静等待,着实让人感觉不好受。
BB 姬前些天察觉到,在 B 站存在着一个小黑屋,它默默地立在 B 站频道或分区的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
网上冲浪时会进行聊天,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粗鄙的话语。当暴躁脾气发作起来的时候,真的是谁都无法阻挡。
小黑屋最早在 2017 年 2 月开始上线。如果用户有违反社区规范的行为,那么就会被给予时长不同的封停,并且会在小黑屋版块进行公示。
本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很正常的封禁机制。
如今互联网上正广泛流传着一种 emoji 语言,它通过堆砌图像符号来形成一些情绪化的语言。要知道,中华语言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达方式,完全有能力骗过机器的审核以及屏蔽词列表。
B站还有另一手。一方面,存在因弹幕发布过快和大量重复弹幕刷屏而触发的系统自动制裁;另一方面,设立了一个由用户自发组成的审核众裁组织,名为“风纪委员会”。
“风纪委员”也算是非常具有B站特色的名词了。
要知道,B站的名字 bilibili 是源于当时热门的动画《魔法的禁书目录》和《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中的人物御坂美琴的绰号。
在动画里,风纪委员是学校里的一种职务与身份,其读音为 Judgment(夹击妹抖、炸鸡馒头),它的职责是管理校园纪律,和国内的纪律委员是相当的。
是的,B站的风纪委员会由B站用户自行组成,通常有几百位。
依据其他用户的举报内容,并且结合原视频来进行裁定投票,以此来决定到底是要对其进行封禁或者删除操作,还是不予以追究。
在此机制下,就算是“碧诗”也不能幸免。
每一个被举报并被封禁的弹幕、评论以及个人签名,都会有工作人员进行批注。特别的是,小黑屋的所有公示内容,其下方都是可以进行评论的。
你想想,若你的嘴里被人塞进了口球,导致你无法说出任何话语。接着,你还被各种稀奇古怪的路人用手指着、议论着。此时,你的心里会作何感想呢?
被封禁的人或许心情很不好,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作为一个路人观众,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没事就跑到小黑屋去“探监”,这过程特别有兴致。
或许是因为国人有着“看热闹的情趣”,在我看来,小黑屋的评论常常比正常的视频投稿更能让人下饭。
键盘侠和地狱黑同时出现。在小黑屋里可以看到许多奇特的矛盾状况。前面有人大肆抨击专科学历,后面又有人询问高考 686 分的意义,两者搭配得很是莫名。
急躁是年轻人的魅力之一,一言不合就翻脸是现代人生存的本领。
我们和朋友斗表情包时很擅长,就像对自己的家珍一样熟悉。然而,在现实中一旦遇到吵架,我们就会像变成了植物人一样,毫无反应。但在网络上吵架时,我们却能够像豌豆射手一样,狠狠地出击,毫不留情。
违规评论中的某些词十分刺眼,所以工作人员会用「*****」星号来代替它们。不少人反而在评论区中开始玩起了完形填空这一游戏。
有些人看到评论区没有阻止星号的使用,便动起了小心思,还会通过发送“*****”来怼人,希望能避过系统的屏蔽机制。
类似的手段有很多。其中最特别的是,在 B 站的小黑屋示众墙上,有不少人说着一种不伦不类的类似上海话发音的英语在那里骂脏话。
重点在于,“拼写错误或者语法错误都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使用英文骂人也就罢了,要是用错了,那是最没有面子的。
这种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机翻外语粗口并非是个别的情况。在小黑屋进行探监的过程里,我一路都看到了用意大利语的、法语的、俄语的……
你甚至还能在B站小黑屋里学到连百度翻译都不会的阿姆哈拉语。
我刚看到这堆乱码时很懵逼,于是特地将其复制了一遍,接着在谷歌上进行了搜索。
不知道的话还真不知道,原来它是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百度翻译真的很没用)
还有人试着用拼音蒙混过关,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小学第一课。
说实话我挺佩服的。要明白在如今这个打字全靠键盘、动嘴都很稀罕的互联网时代,若真要打出一段汉语拼音,那是得花费一些功夫的。
当然了,不管你所掌握的是工地相关的英语知识,还是小学阶段的拼音知识,最终都无法避免被铁拳所制裁。
有人称,“喷子在网民群体里仅占 2%,却产出了 98%的垃圾信息”。在偶尔出现的那占比 2%稍微正常些的言论当中,也有玩梗的人,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些封禁的情况显得莫名其妙。
如果不观看原视频,你或许会感到奇怪,为何仅仅发送了两个字就进入了呢?这绝对是最为冤枉的封禁了!
回头一想,在恋物癖犯罪视频中发东西还能血赚,并且上了热评,这确实是不太合适的。
最骚的是,原视频已被删除,然而这条小黑屋公示却仍挂在 B 站之上。哎,此乃:上联是血赚,下联是血亏,横批为贫血。
一般永久封禁的情况,有的是因为行为太过分,有的是因为有较多“前科”。你会发现其中很多都是回头客,他们不是正在小黑屋中,就是正处在前往小黑屋的途中。
有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对进入小黑屋这件事上了瘾,刚被解禁,就又急忙地出来送头了。
(orphan,孤儿)
我完全可以想象出他刚被解除禁令时的那种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的样子。可是,仅仅因为说了一句很粗俗、让人讨厌的话,他又被送进去了。
他的行为大概可以用窃格瓦拉来形容吧。他的归宿是小黑屋,且是永久的。每次进入小黑屋对他来说就如同回家一般。小黑屋里的人个个都很有才能,那嘤嘤嘤的声音也很好听,他特别喜欢待在里面。
封停结束后,小黑屋公示依然不会撤下。在某种程度上,这使得小黑屋变成了一个具有 B 站特色的记录版块。
比如接下来的这个封禁:
去年 3 月 25 日半夜。在“坏学生土豆”这个 up 主的视频里,417 楼有个人叫 iWanx 。他发布了留言评论,说“我现在要去自杀,死后的世界会是怎样”,看上去有疑似自杀倾向。
网友发现了这条不起眼的评论,众多热心人纷纷留言给予安慰,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突破了几百条回复。大家都希望能够救助他,所以四处帮忙扩散,希望官方能够注意到。并且还有人通过搜索 iWanxi 的网易云音乐账号和微博账号,确定该用户身在广州/天河区。
据说 B 站由于此事件而关服半小时来追踪 IP,有疑似网警介入的情况。我们并不清楚网警是否真的介入了,但当时 B 站确实是因为不明原因而瘫痪了半小时。
凌晨 3 点时分,有许多人在熬夜等待消息。当热度逐渐上升之时,出现了一个小号。这个小号冒充自杀者,称自己并未自杀,从而吸引了客服以及大部分网友的注意力。所幸的是,被热心的网友察觉到了其中的破绽。
事情最后冒牌小号被封禁了,自杀者本人万幸也被救回来了。
最后来谈谈回到 B 站的小黑屋这个话题。实际上,“风纪委员会”这一机制,无论是在 B 站内部还是外部,其口碑都不是特别良好。
很多人在评价 B 站的“夹击妹抖”时,会将其与古希腊城邦的陶片放逐法进行类比。他们觉得这个“夹击妹抖”的门槛实在是太低了,基本上随便一个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且总是有一些人把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当作重要的命令或权力。
偶尔还会出现误判的情况。
法国画家雅克·大卫的《苏格拉底之死》
今年 B 站的财报提及,小破站的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 1.5 亿。B站一直强调自身的自我定位是“国内领先的年轻人文化社区”。尤其在有大量未成年聚集在 B 站的情形下,小破站早已不再是那个仅局限于二次元、小众的圈子了。
所以当我看到在冒牌 iWanx 的小黑屋封禁公示之下,居然还有其他得到帮助的人,这让我特别有感慨。
弹幕网站的用户交互较弱,然而却比其他社交网站的黏性更强。维持良好的社区氛围并非易事,仅依靠所谓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判断,无法顾及到各个方面,依然需要各类人的力量。
维持原状,在现行情况下,是一个能够减轻审核压力且清理不良言论的较为折中的方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