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曾是青春代名词的岩井俊二,新作为何遭遇市场接受度挑战?

二次元 2025-04-27 20

曾经有一段时间,岩井俊二这四个字代表着“青春”。《情书》《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丝》等作品,俘获了一代青年观众。它们还影响了一批写手与创作者,像安妮宝贝、郭敬明。这些人成为了所谓“残酷青春”美学的追随者,炮制出一批本土类型创作,在少男少女中掀起了持续的模仿与追捧热潮。

然而当下 “岩井俊二们” 的青春叙事 似乎正面临市场接受度的挑战

二次元放逐_次元放逐者太平经_次元projects

电影《Kyrie之歌》剧照

以岩井俊二的新作《Kyrie之歌》为例,即便降低期待把它当成三小时的超长MV,仍会因影片对其代表作剧中情节、人物设定、画面视觉的拼贴重复而觉得尴尬。要知道,当年看着《情书》《燕尾蝶》“45度仰望天空”的80后、90后已到而立之年甚至不惑之年,实在不能仅靠偶像滤镜与情怀记忆来买单。更不用说当下那些正青春刷着短视频的00后、10后。他们或许依旧迷茫。或许依旧忧伤。或许依旧反叛。但探究其情绪的来源。毕竟和上一世代不一样。

也就是说 岩井俊二这类人的“遇冷” 或许正好证明了 影视创作在描绘当下一代青春世界方面 存在缺失和不足

群像取舍失衡导致了叙事的断裂与摇摆

虽然时间跨度较大,出场人物众多,但是故事主线并不复杂。《Kyrie之歌》讲述的是在日本3·11大地震中,小学生小塚路花失去了妈妈和姐姐,不幸成为了孤儿。对于路花而言,人世间唯一有联系的,只有姐姐小塚希的未婚夫夏彦。为了寻找对方,她辗转来到大阪流浪。灾难给她带来身心创伤,使她无法再开口说话,只能通过唱歌表达内心想法。在热心老师凤美救助下,她和夏彦相认。但因法律约束,路花被送去救助机构,被迫与夏彦凤美失联。多年后,高中生路花与夏彦短暂重逢。经夏彦牵线,她和学姐真绪里结下深厚友谊。多年后 路花在东京街头以姐姐希(Kyrie)的名字卖唱 被真绪里认出 在真绪里帮助下路花歌唱事业渐有起色 可就在这时 真绪里因诈骗被警方通缉而不知所踪 离开真绪里后路花选择与音乐同好完成一场街头音乐节

实际上单看这条主要线索。要是想拍出达到及格水平的青春片并不困难。音乐人AiNA THE END对路花的诠释虽显青涩。不过作为歌手本色出演。再加上特别的声线与动人的歌曲。这些都是观影的加分内容。还隐约让人联想起《燕尾蝶》里的固力果。拍好这条主要线索。能更专注于3·11日本地震给个体带来创伤记忆的主题呈现

然而问题在于岩井俊二在群像塑造方面取舍失衡。这致使叙事出现断裂与摇摆。影片中部,至少三分之一的情节是围绕第一主角的姐姐小塚希展开的。这些情节拍摄的是小塚希与夏彦的情感羁绊。这部分是极为俗套的“残酷青春”爱情故事。学生情侣感情没那么深厚。因意外怀孕面临抉择。男方犹豫是否为担责放弃自由时。女方离世。他心怀愧疚。放弃医学生的美好前途。自我放逐到小城牧场。这一段落直接发生在灾难当下,为创作者直观呈现地震残酷画面提供了情节条件。然而,这一段落中路花视角完全缺席。本片最主要的主角形象设定是创伤后遗症,表现为失语。但因路花视角缺席,这一形象设定没能得到充分铺垫。

另外 观众不难看出 路花寻找夏彦很执着 这投射出她对已故姐姐的思念 然而从人物成长线来看 在其人生中起到更关键作用的 是承载友谊的真绪里 从《情书》到《燕尾蝶》再到《花与爱丽丝》 在叙事与影像方面着力构建“双姝景观” 这一向是岩井俊二电影的突出特点然而到了《Kyrie之歌》。不知是否有意规避。在叙事方面。少女时代也好。成年后也罢。真绪里仿佛只是个工具人。二人有了深厚情谊却失联多年。最终重逢还成了互相救赎的“生死之交”。但并无情节与台词对此进行解释。

然而在影像呈现方面,岩井俊二好像很难舍弃“双姝景观”这种美学表达。二人少女时期去雪地拜访神祇。成年后两人一起躺在沙滩上。视听语言唯美至极。但背后却缺少扎实的情感支撑。无法让观众充分沉浸进去。

选择用大量笔墨描绘夏彦与希,还引发了另一个角色塑造的严重问题。这充分暴露出歌手出身的AiNA THE END的表演缺陷。在本色出演路花的部分,音乐人AiNA能凭借歌喉使角色更丰满。但到了演绎希的部分,她挤眉弄眼、扭捏作态,让希对夏彦的钟情近乎“花痴”。就是这样失败的“一人分饰两角”。它竟然为影片斩获了唯一奖项。这个奖项是第4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新人奖。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青春片的社会体察不该停留在上一世代

“残酷青春”美学面临的舆论争议,不只是岩井俊二个人的尴尬。系列电影《小时代》曾经很卖座,现在却成了被“群嘲”的对象。电影里的台词,变成了做作、戏剧化的网络流行语,引发了造梗热潮。再看近些年国内市场上的青春片,虽说已经有意识对狗血、极端情节进行纠正,可还是很少有优秀作品出现。可以这么讲 电影《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差不多就是“残酷青春”这一分支的“回光返照” 直到去年 《燃冬》被观众尖锐评价 “忽略掉三个人的话 勉强能算个东北风景片”

这评价有误读、夸张的成分。但无疑暴露出一个现实,即旧有青春叙事已难在当下观众中引发共鸣。甚至旧有青春叙事与“无病呻吟”“烂俗空洞”画上了等号。

看上去,设定依旧是那些设定,配方仍然是那些配方。甚至演员都是以往卖座青春片里的熟面孔。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或许是创作者对社会的体察仍停留在上一个时代。对于当下青少年的困惑与迷惘,明显欠缺主动认知。

的确 纯粹 敏感 忧郁 反叛 甚至自我放逐 是跨越时代与圈层的青春期情感最大公约数 但探求情绪背后深层时代症候 才是文艺创作价值所在在《Kyrie之歌》里 我们能觉察到岩井俊二有把个体叙事与社会现实相链接的创作自觉 真绪里荧光假发发色不断变化 还有二次元装扮 地下歌手组织街头音乐节 泛滥的“爸爸活”灰色产业 这些都是今日日本时时出现的社会景观 也是社会痛点更不用说影片还涉及了灾后孤儿救助方面社会福利体系存在的漏洞。然而在主线故事里,它们似乎仅仅是在强调时代的符号。就算是揭露日本社会问题,也大多只是浅尝辄止,很难触及到根本,更像是为了给男女主角被迫离散制造戏剧矛盾。

更重要的是,既然已经触及到了新的社会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究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导演竟然放弃了回答。在真绪里这个角色的塑造方面,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真绪里资质普通,然而她为了摆脱“酒馆妈妈桑”这样的家族女性命运,选择去考大学,她的这种动机展现出日本年轻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原本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最终放弃了轻易就能获得的大学生涯。她再度回到上一辈取悦男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不惜背负“诈骗犯”的身份逃亡。这样宿命般的境遇。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沉沦。是有心自毁还是无奈认命。这些问题没有答案。无疑让青春片的社会价值再度空转。

回想往昔,热血漫画、少女漫画、格斗游戏、岩井俊二电影等,日本不同方面的青春叙事曾深刻影响东亚一代人。当下,文化主体意识渐强,国漫已然兴起。国产青春片能否吸取经验教训,体会新一代的想法,至少在一个世代、一个圈层引发波动呢?(黄启哲)

临近期末各类考试,二次元学渣背后千奇百怪的沦落理由大揭秘
« 上一篇 2025-04-27
SEO免费教程视频:揭秘资讯时代网站优化秘籍,助你轻松提升流量!
下一篇 » 2025-04-27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