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游戏受关注,从玩家特征分析体验雷点及原因?
近期,二次元用户群体日益受到游戏开发者的青睐,成为他们关注的潜在目标玩家。因此,众多类型和玩法的二次元游戏相继问世。然而,并非所有这类游戏都能完美满足二次元玩家的需求和期望。众多失败的案例警示开发者,这个具有明显特性的玩家群体在游戏体验和评价上,有着一些明显的禁忌区域。本篇文章将首先探讨二次元玩家的典型特点,进而对二次元游戏可能引发的种种不适体验进行深入剖析。
二次元玩家为什么会去玩二次元游戏?
在探讨此问题之前,我们需先明确“二次元”这一概念。它最初指的是“二维世界”,这一概念起源于日本,并逐渐演变为ACGN亚文化圈(涵盖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等)的专用术语。它主要涉及那些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动画、漫画、游戏作品,以及这些作品衍生出的共同构建的虚拟空间。在某种层面上,二次元这一概念被ACGN亚文化圈用来指代那些虚构的、非现实的世界,亦或是幻想的领域,其核心在于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即三次元,形成鲜明对比。
鉴于二次元这一概念本身涵盖范围广泛,关于“二次元游戏”的界定也因此呈现出多样性。若以目标玩家群体为标准来区分,这类游戏大致可以分为“表面二次元”与“深层二次元”两大类别。表皮上的二次元游戏,是指那些采用二次元审美风格的传统游戏类型,其中二次元的绘画风格仅是游戏用来装饰传统游戏玩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然而,内核上的二次元游戏则要复杂得多,它们深入挖掘了二次元文化和用户深层次的需求,无论是在构建游戏世界观和剧情、设计角色,还是在构思游戏玩法上,都更充分地展现了二次元用户这一具有强烈特质性的亚文化群体的特点和喜好。
为了探究这种二次元风格游戏可能对二次元爱好者产生吸引力的因素,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两种研究方法,并归纳出以下几项要点:
游戏自身的特点诸多,诸如游戏玩法有趣,角色形象设计精美,以及引人入胜的剧情。
社交的考量,涵盖了渴望融入周围的朋友圈,以及与志趣相投者共同参与社交活动等需求。
二次元文化天生带有梦幻色彩和逃离现实的倾向,这体现在玩家对游戏角色的情感依托上,以及游戏构建的世界观能够协助玩家缓解现实中的压力和难题。
二次元玩家的可能雷区在哪里?
鉴于二次元爱好者对这类游戏有着众多需求,近年来,我国的游戏制作公司不断努力,推出了众多样式各异、数量繁多的二次元游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并非所有二次元游戏在正式上线后都能完全满足玩家的需求和期望,甚至有些游戏在上线及后续运营阶段遭遇了重大问题,进而影响了玩家在游戏中的活跃度以及游戏在业界的良好声誉。为何这些游戏会触及敏感地带?二次元玩家可能遭遇的雷区究竟在何处?经过对市面上知名二次元游戏涉及敏感内容的案例分析,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
雷区一:游戏背景和人物设定不符合玩家期待
二次元爱好者们对于游戏中的文化底蕴、宇宙观、角色形象设定,以及他们与角色之间的联系,常常持有独到的见解和期望,这导致游戏制作者与玩家之间,在游戏宇宙观/文化底蕴、角色形象设定、以及玩家与角色关系等方面,可能会产生认知上的分歧,从而引发深度的误解和冲突。
在2021年9月,《阴阳师》举办五周年庆典活动期间,提前公布的SSR级新式神——饭筒和食灵,在微博超话、知乎等众多玩家聚集和游戏交流的平台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经过对玩家负面情绪的舆情分析,我们发现,争议的核心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新式神的画风设计上:
这式神的画风与游戏的整体风格相去甚远,饭笥的形象明显带有浓厚的传统日式中华娘特色,身穿紧身的小旗袍,看起来让人感到不适。
新式神的国风特色展现得并不理想,其本质上是典型的日系风格式神,却硬生生加入了国风元素,与其它式神并列时显得格外突兀,甚至让人感觉阴阳师的形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感觉极不舒服,其创意本身已经趋向于和风游戏,然而现在却将中国文化以日本角色为载体进行包装,口中说着日语,甚至表演起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糖人技艺,这不禁让人产生诸多遐想。
由此可见,此次网络舆论事件的导火线主要源于新式神形象设计融入了国风元素,与《阴阳师》原有的日式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显得格格不入。众所周知,二次元文化起源于日本,尽管它已在东亚乃至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显著影响,但二次元文化中仍保留着浓厚的和风特色。因此,二次元爱好者对于二次元作品里出现的和风与国风元素的混合现象尤为敏感,他们普遍认为这构成了对作品文化根源“纯正性”的考验。
此外,国内二次元爱好者对于游戏内容中可能出现的涉及日本、中国历史的暗示尤为敏感,因此在构建游戏世界观和设计角色时,务必要小心谨慎,以免触发国内玩家对历史问题的负面联想,这包括但不限于侵略战争、殖民主义等历史事件。
在游戏的世界观和文化内涵之外,二次元爱好者对于游戏中的角色设定、美术表现风格,以及他们与角色间的情感联系,均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一点对游戏开发者来说,意味着在游戏开发和后续运营阶段都需要持续关注。以《阴阳师》为例,2019年,官方为式神鬼切推出了全新的外观皮肤,如图所示。
新皮肤问世后,立即引起了众多玩家的质疑之声。他们认为,妹妹头造型、以厨刀为灵感的刀刃设计,以及类似围裙的狩猎服装,使得原本被誉为“源氏家族最强大斩妖之器”的鬼切,看起来似乎变得过于“女仆化”。这与玩家心中对其作为“利刃”的固有印象存在较大差异。此案例亦昭示,二次元游戏在角色插画及外观设计上,应充分迎合二次元玩家对于角色珍稀度、个性特点以及战斗能力的期望;尤其是在设计备受追捧角色的皮肤和技能强度时,更需深思熟虑,充分考虑玩家的期望值。
在二次元游戏领域,角色与设定并非完全脱离玩家的想象而存在,相反,二次元玩家群体被视作具有显著生产性消费者(prosumer)特性的消费者。他们通常不会仅仅满足于消费已有的二次元内容,而是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二次创作,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内容可能性。这也意味着二次元游戏在构建世界观、角色设定以及剧情编排上,需为玩家提供便于他们自主分析和重新构建的途径。通常情况下,这些途径是通过玩家与虚拟角色之间的互动联系实现的,并通常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赛博恋人关系广泛存在于含有恋爱元素的电子游戏中,玩家们往往将自身与游戏角色之间的关系视为一种微妙的关系,“投身游戏即等同于与虚拟形象进行一场恋爱”。
在众多融入了深厚养成元素的游戏里,这种养成关系尤为常见,玩家们往往将自己扮演的角色视为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亲儿子”还是“女儿”。
玩家深信自己能够深入角色,借助角色的视角和举止,融入虚拟的游戏环境。
在角色拥有独立故事线的游戏中,这种旁观者角色尤为常见,玩家往往扮演的是旁观者和剧情推动者的角色,他们见证并参与了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与爱恨情仇。
二次元爱好者们对于自身与游戏角色之间的联系常常持有独到的见解,同一款游戏中的相同角色,被不同玩家诠释时,甚至可能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剧情走向和角色发展。因此,在二次元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努力减少自身在剧情构建和角色关系设定上与玩家个人想象之间的较大偏差。当玩家将游戏中的角色当作“伴侣”,然而在剧情发展中遇到了官方指定的情侣NPC,这种情况可能会让玩家感到不快。
雷区二:未有效处理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的关系
之前的雷区范围主要集中在了二次元游戏及其用户身上,然而,这个雷区所涉及的问题,二次元游戏所面临的,是来自更为广泛的三次元现实世界的冲击。在二次元玩家的眼中,享受二次元游戏的一大愿望便是逃离现实,尽管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相互影响,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仍需对它们进行清晰的界定。例如,玩家们对于二次元角色若具有明显三次元原型或个人设定持强烈反感,因为这可能会干扰他们自身的沉浸感和想象力。此外,在挑选二次元游戏代言人时,二次元玩家们有一套独特的挑选标准:他们不仅会根据角色形象进行筛选,还会对代言人的等级进行排序。对于那些来自现实世界的明星偶像,二次元玩家们更是会在他们的流量和影响力上细细甄别。
这并不意味着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毫无瓜葛。一旦三次元领域中的幕后操作者遭遇诸如法律、政治或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困扰,进而影响到玩家对二次元角色的感受,那么大多数二次元玩家将难以忍受,此时官方必须迅速作出反应。
总结:如何分析特定群体玩家的游戏需求?
对二次元玩家在虚拟世界游戏中所遭遇的潜在风险区域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该玩家群体的独特特征、偏好以及这些风险区域对游戏研发成效和长期运营所具有的关键意义。那么,我们又能从中提炼出哪些策略与技巧呢?
在进行研究方法探讨时,首要任务是刻画特定玩家群体的形象并深入剖析其需求,开发团队需掌握玩家群体的基本属性,以此为切入点,进而探讨他们对游戏可能产生的需求。
在研究方法上,问卷设计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大量玩家群体的广泛调查,这对于开发团队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玩家群体特征具有积极作用。然而,若需深入挖掘具体细节,则可以采取更为细致的定性研究方法,比如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
参考资料:
1. “二次元”百度百科
禁止在二次元领域进行修改,编号为85064的内容,源自模块搜索框。
B站用户Mirandanu撰写了一篇专栏文章,标题为《浅析二次元游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