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中国妇女刊文:孩子沉迷二次元厌学,家长如何应对?

二次元 2025-09-05 3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曾经有孩子因为沉迷网络而被迫中断学业,如今又出现了沉迷虚拟世界导致学习态度消极的年轻人,作为父母,大家都在不断应对新的挑战。

二次元是什么意思?它源自日本,最初是指由二维媒介制作的内容,涵盖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等,统称为ACGN相关文化,后来慢慢变成了指代虚拟世界,区别于现实世界,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层。

孩子们为什么会沉迷其中呢?

父母一席谈

“入坑”有风险,但没坑也不好

@树敏

“谷子”“吧唧”之类的话语,起初我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觉得儿子沉迷这些既耗费钱财又浪费光阴,什么拼凑、代买,光是看着就让人头疼。后来,在单位里,我发现那位95后新来的同事包包上挂着个“毛利兰”的饰物,于是我就告诉她,我的儿子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

她表示,方才明白是“共担”的意思,我于是得知,“谷子”指代商品,基本上是动漫周边的附属品,购买“谷子”称作“享谷”;“吧唧”属于“谷子”的一种,专指纪念章;我儿子和我的同事是“毛利兰同担”,表明他们钟爱同一角色。

我十分忧虑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同僚却劝我,这总胜过没有兴趣,在能够掌握的情况下,耗费些许钱财与精力,终究比服用抗抑郁药物要强得多。

担忧变共情,二次元家长的两难处境

@萱友

小姑娘有些叛逆,经常化浓密妆容、穿打扮独特的衣服,结伴去动漫展扮演角色,最近还在创作故事,想成为故事里的女主角……我感到很意外,担心她早恋,立刻上网搜索,“女主角”的意思是女性想象与虚拟或现实人物产生联系,并自行设定情节,包含爱情、亲情、友情等多种情感关系。

我在网络平台上浏览了大量五花八门的“梦文”,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代年轻人对个人经历的再加工,是对现实生活中未圆满人际关系的弥补,她们在寻找替代品、替代者,例如心目中的完美伴侣、理想母亲、志同道合的朋友、称心如意的导师等等,这种做法持续下去,是否会让她们更加远离现实世界?我对此感到忧虑,却苦于找不到有效的应对方法。

突破次元壁,别让虚拟吞噬现实

@非与飞

女孩会向人造偶像吐露秘密,却在亲人动手术时沉迷屏幕;男孩为了扮演动漫角色中的无情形象,会对病重的祖父说出"弱小者理应被抛弃"……网络次元文化或许能给予孩子心灵抚慰,提升自我认同,减轻精神负担,还能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和艺术构思,然而其中也潜藏着不少阴暗、沉重、惨烈的现象,特别是暴力场面、性意味暗示等不宜公开的元素,过早涉足可能会扭曲孩子的想法和道德观念。

我们有必要打破次元界限,使孩子的虚拟兴趣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如果孩子仅沉浸于二次元领域,那么他的现实人生就会受到侵蚀。

多元支持孩子回到现实

口述|陶乐茜

采访、整理|本刊记者 张姿

二次元孩子教育方法_萌男孩可爱图片二次元_二次元沉迷怎么办

陶乐茜是成都市教育互助团体组织者,担任ICF协会指导师,同时也是上海希望热线心理健康服务团队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养育热衷于虚拟世界的少年,并非只需明白那些动漫游戏术语,更要探究其沉迷的深层动机。少年为何会被这些内容吸引?沉浸其中后,心境会发生怎样转变?……他们真正渴求的究竟是什么?是情感支持、自我实现,还是排解空虚与不安?

二次元呈现了年轻群体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中寻求自我展现与情感交流的文化状态,这种文化状态为年轻人提供了他们一直渴望的陪伴感、情感慰藉以及精神层面的充实体验。例如,很多人欣赏虚拟偶像“初音未来”,有些人欣赏她的眼睛很大,仿佛在专注地注视着;有些人则认为她是二次元的偶像,不会出现负面新闻;还有些人觉得她体现了对原创音乐的推崇,不像某些人总是剽窃他人作品……欣赏前者的人渴望得到关注,欣赏后者的人追求稳固的互动,欣赏再后者的人期盼原创作品能够受到重视。

然而,即便沉迷达到连学习都失去兴趣、被迫中断的程度,大多数孩子也并非天生如此,而是现实生活中的需求长期无法得到回应所致。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将这类孩子称作处于困境中的青少年。我们不应该轻易给孩子扣上各种帽子。

希望家长们能够明白,并非孩子自身存在缺陷,而是他们面临困境,迫切需要家长提供支持和援助。首先要做的就是倾听孩子沉迷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

在活动里,我经常向家长询问,关于孩子接触动漫游戏,你们最担忧会出现哪些状况?有意思的是,有30%的家长了解到,与别的孩子相比,自己家的孩子完全不算是沉迷,也并非网络依赖。

我也会让家长们回想过去,体会“爷青回”的感觉,想想自己在青春期时都看哪些剧、追哪些星、玩哪些游戏,分析这些活动有什么共同点,很多家长就会明白,原来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游戏,只是现在的游戏形式发生了改变,现在的孩子有时连课间十分钟都抽不出来,只有回家才能用手机、玩游戏。

你能够察觉到,少年时代的感受是彼此类似的。许多游戏能够填补日常中缺少的自制力体验,对于交往不足和集体感缺乏给予心理上的补偿,同时带来沉浸状态和即时回应。

现在,我会组织家长们分成若干小组,一起构思一些基础可行的行动措施,商议如何缓解孩子们的孤独和不安情绪,帮助他们获得更多成功体验。比如说,全家人可以共同参与户外锻炼、饲养小动物、参与社区服务等等活动。

当我们不再神化动漫与游戏,也能把游戏当作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和孩子探讨游戏商盈利模式,如何借助心理学的“成瘾设计”来制作游戏情节……

组织户外体验,使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氛围里深刻体会自然活力,开拓更多样的人生视角,内心调适会随之进行,孩子们不会感到自己在接受心理干预。我们共同准备餐食、攀登山峰,也倡导将动漫等兴趣作为职业方向,通过付出获得收益,比如在废弃物再利用项目中制作手工艺品,举办一场展览“传递00年代的心声”……

孩子们一旦觉得被接纳和包容,他们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就会显现出来,确实,没有谁愿意一直懒散,他们都会踊跃地加入营地组织的“工作活动”。很多孩子都能在那些自主性高、个性化突出、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里表现得很出色,并且建立起强大的自我认同——这种自信不依赖于外界的评价。

结营之际,每人皆手书嘉奖状,旁人评说于我无关紧要,我自认身份与所长方为关键,多数奖状上记着:性情愈发爽朗。然而,脱营之后,少数儿辈或会经历与家严口角、索求等暂时性举动,此实乃其内在力量逐步复原之常态。

项飙,一位人类学家,认为教育体系正在广泛地“消耗活力”——借助大量练习和考核,获取学生的精力、持续的专注力以及诠释价值的能力,以此制造高分。家庭也受到波及,造成学生的空闲时间持续缩减,缺乏其他经历,也难得接触不同的人、谈论其他话题。而多彩多姿的人生经历、文艺类节目等,常常能够拓展精神领域,使人重焕活力。

因此,对于家中孩子热衷于二次元文化的家长们,不必过分担忧,请摒弃那些源于担忧所产生的成见和固执,当你和孩子一同进步,才算是共同揭开二次元及游戏奥秘的枢纽,才能将孩子从数字领域拉回到现实生活,逐步前行,这不仅是每个孩子的必然需求,也是所有成年人需要弥补的不足之处。

国庆有空来整理导航啦!含SEO基础入门及公众号历程等
« 上一篇 2025-09-05
网站优化指南:页面设置、速度提升及避免常见误区要点
下一篇 » 2025-09-05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