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术包括哪些方法 (记忆术包括哪个方法智慧树)
本文目录导航:
记忆术包括哪些方法
记忆术包括关键词法、谐音联想法、位置记忆法、缩简和歌诀法。
一种最简单的记忆方法就是用列表中每个单词的首字母来组成缩写词。
分组是另一种常用来记忆数字的方法。
它是基于一个人一次可记住5到9样东西这一思想。
例如数字 ,可以试着去记住由单独的 8 个数字组成的一串数字,也可以将它分为四组来记:63-49-20-05。
在将其分成自己熟悉的数组时这种方法尤其有用,在这个例子中,将后面的四个数2005分为一组时就很容易记忆。
人们进行了无数的尝试以发明各种记忆系统──适用于各种内容的编码系统,用以改进全面的记忆能力。
希腊和罗马的记忆系统是建立在依据感兴趣的物品来使用心里的位置以及符号或图像。
这种方法把熟悉的结构以及需要记忆的物品或事物结合在一起。
这种记忆法就称为loci et res,在记忆一系列物品时非常有效。
最常用的方法是选择一所大屋子,屋子的各个房间、墙壁、窗户、装饰品,以及家具分别用象征性的图像与某些名称、短语、事件、或概念联系起来;要记起这些内容时只需在心里寻找屋内的房间,直至在想像中放置这些内容的具体地点被找到为止。
定桩法是一个位置法引申出来的高级记忆法,用它可以记住一本《牛津字典》。
主要原理是在脑中整理已经记住的信息,然后变为图像,作为桩子用,对要记忆的新信息,转化为图像后,和已经记住的图像进行连接,运用夸张的联想和想象进行连接。
这样在回忆的时候,先回忆已经记住的信息,然后回忆联想后的新信息的图片,最后回忆出新信息。
书籍看过就忘?可以试试这三种读书方法
为什么说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式呢?因为通过读书,能花很少的钱从别人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中,获取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认为,一个人一生应当掌握上百个思维模型。
如何才能快速获得有用的思维模型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
成甲在《好好思考》介绍三种高效的阅读方法,能帮助我们快速地从书中获取思维模型。
这三种方法分别是:查字典法-不读书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与思想地图法。
01 查字典法-不读书法查字典法,顾名思义,就是像我们平时查阅字典的方式去阅读,翻阅封面、目录快速查找有没有我们需要的内容,然后找到内容所在的地方进行阅读。
成甲认为,掌握知识的关键在于思考以及练习有价值的解决策略,而不在于知识的多少。
“查字典法”这个方法虽然快速有效,但是记忆起来不牢固,容易忘记。
针对“查字典法”的缺点成甲建议与“不读书法”配套使用,能扬长补短,效果更好。
成甲举了一个自己阅读的例子: 如果只有半个小时,他是这样读书的:拿出一本书/文章,快速浏览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一旦发现让他感觉有趣的地方就会合上书,而这个过程基本不会超过10分钟。
剩下的时间他就用来思考,向自己提问: 成甲把时间的80%花在了思考问题上,只有20%花在阅读。
这样的阅读所取得的效果,比我们从头看到尾的效果明显好得多。
成甲老师把这个阅读方法称为“不读书法”。
这个“不读书法”让我想起了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建议的RIA便签阅读法,两者之间有相同之处——与自己生活相联系,并思考有没有更多的适用范围。
每种工具或技能都有自己不擅长的地方,也就是在它们的能力范围以外是没有作用的。
“查字典法-不读书法”也有它鞭长莫及的地方——它不能“一个锅配多个盖”。
它只能“一个锅配一个盖”,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思维模型,复杂问题它懵圈了。
有问题,就肯定有解决方案。
复杂问题可以使用系统的思维模型解决。
02 关键词法“查字典法-不读书法”是针对一颗“树”,是从点出发看问题。
面向整片森林,就需要用“关键词法”了。
也就是说“查字典法-不读书法”是针对书中的其中一个知识点,“关键词法”是针对整本书的知识架构和逻辑思维。
“关键词法”的具体步骤包括三步:首先,需要弄明白作者想通过这本书解决什么核心问题?其次,里面有哪些关键词与核心问题有关?最后,关键词之间有什么关系?使用什么逻辑去解决核心问题?有效策略是什么?简单总结为:确定全书主旨→寻找关键词→厘清关键词与主旨的关系。
书籍的封面、封底、腰封、序言、推荐序可以找到书籍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经常在书籍的目录中,我们就能找到与核心问题相关的关键词。
但是也有很多书籍的核心问题和关键内容比较难找,可以借助网络借鉴别人的思维导图,找到核心问题和关键词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除了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关键词法”能帮助我们快速的汲取书中的核心内容,同时我们也会错过一些作者没有明说却又潜藏在书中的思维模型。
比如我去读《红楼梦》,我只能知道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公卿家族的衰败,有野心的没能力,可能有能力的又不喜权势嬉戏于后宅女眷之中。
其他的暗喻、隐喻,我看不出来。
(这个举例暴露了我非常浅薄的文学修养和见识。
)那些文学造诣很高的读者们是如何阅读的呢?他们常用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法”。
03 知人论世和思想地图法对于很多的文学爱好者来说,《红楼梦》这部巨作却是隐含着非常多的意义。
除了本书之外,他们还会从作者曹雪芹当时所处的朝代、环境来进行分析理解。
“知人论世与思想地图法”,即是对书籍进行全面的解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当时的处境,最后再回到书中。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分析一颗树的特点和整片森林的特点和规模、组成,我们还需要分析森林周围的气候、地理位置、地质情况等。
从多种层面去分析“为什么这片森林位于这里?为什么有这些树种组成?为什么这片的树种单一,另外一片却是多种混杂。
等等……”这样就能一点一点,一面一面画出思想地图。
“知人论世和思想地图法”是读书的第三层境界,这样才能把书读懂读透,有利于熟练掌握书中使用的思维模型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写在最后对于成甲老师介绍的三种读书方法,我目前只学习并练到第二种。
个人觉得确实很实用,特别是“关键词法”,对我学习听书稿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技能的熟练掌握,离不开有目的的练习。
坚持下去,才可能看到效果。
point的巧妙记忆方法
下面提供几个巧妙的方法,有助于记忆关键词Point:1. 关键词法:将Point分解成P、O、I、N、T五个字母,然后找出与这些字母对应的关键词来辅助记忆,如:- O:Opportunity(机会)- I:Innovation(创新)- T:Trust(信任)2. 句子法:可以通过编写一句易记的句子来记忆Point,如:- People often initiate new things (人们经常发起新事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