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马数据发布《2022—2023中国上市/非上市游戏企业竞争力报告》
本报记者 许辛夷 吴克忠 上海报道
随着2022年游戏版号恢复,今年将开始发放红利。 上半年游戏市场虽然延续了去年的颓势,但逆转趋势已经出现。 游戏板块股价的上涨也显示了资本市场对游戏行业的高度期待。
7月28日,第三方研究机构伽玛数据发布了《2022-2023年中国上市/非上市游戏企业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随着用户需求和赛道更加细化,更多团队可以依靠对单一赛道的深入探索,游戏市场的主导优势进一步从传统上市公司向后起之秀分散。
该机构《2023年中国移动游戏品类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二次元游戏赛道已不再适合进入,该品类受众对现有产品感到满意。 报告发布方认为,玄幻、科幻、军事、武侠等热门网络文学、影视题材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中小型制造商的崛起
上述《报告》列出的15家上市竞争公司包括腾讯、网易、37互娱等,10家非上市竞争公司包括米哈游、莉莉丝、鹰点网络等。
伽玛数据调查显示,上市公司仍是中国游戏行业的主力军,今年上半年贡献了样本产品游戏收入的74.9%。 尽管如此,上市游戏公司的主导地位正在下降,其样本产品的销售比例在2019年达到83.6%,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中国游戏收入前50名的公司中,46%是非上市公司。
《报告》指出,这是因为用户需求和赛道更加细化,更多团队可以依靠对单一赛道的深入探索,分享原本属于少数公司的市场地位和收入。 对于上市游戏公司来说,通过优质产品、丰富产品线、调整产品定位,与更多用户进行深度连接将更为重要。
在上市游戏公司的世界里,碎片化正在加剧。 2022年,只有40%的企业游戏收入增长,但其中一半以上的增长速度超过20%; 38.5%的主要上市游戏公司游戏业务出现亏损,几乎是2020年的一倍。2023年上半年,市值100亿元以上的公司占比38.4%,比2020年增长近一倍。截至2022年底。同时,存量游戏上市公司数量为192家,较去年同期减少5家。
伽玛数据首席分析师王旭表示,虽然上半年游戏行业数据延续了去年的下滑趋势,但他认为全年数据或将呈现同比增长。 资本市场也持有如此乐观的看法。 2023年以来,在一季度游戏行业营收下滑的前提下,网络游戏股价、市盈率、市值增速均超过其他板块。
乐观预期来自于用户消费意愿、用户规模、产品水平等增长趋势。
王旭介绍,支付方面,30元以上各档位占比不断增长,30元以下、不支付的占比有所下降; 游戏用户规模创历史新高。
新老产品均呈现出较为乐观的增长态势:上市一年以上、销售额过亿元的产品数量基本恢复到下滑前的水平。 月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上市公司新游戏产品数量已超过去年同期。 等级。 今年计划推出的产品中,也不乏一些预订量较高、IP知名的产品,也有望产生较高的销量。
王旭指出,2023年上半年,新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34%,为近四年来最高水平。 其中,不少产品来自非上市公司,占比约69%,“这说明中小企业作为创意产品,仍然有开发优质游戏产品并利用其快速扩张的空间。”
上线2年及2年以上的产品中,非上市公司的换手比例也明显上升。 “过去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比较短,对市场稳定的支撑作用比较小。现在明显的变化表明,一些中小企业已经逐渐掌握了游戏生命周期的密码并不断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这将对下半年市场收入的增长有很大帮助。” 王旭说道。
如何减少性能波动?
世纪华通首席财务官季敏表示,游戏板块目前正处于估值修复阶段。 然而,纵观过去十年,游戏板块的估值始终处于起伏之中。 “2013年到2015年,正处于PC游戏向手游转型的早期阶段。 市场预期特别高,整个板块估值飙升7%。 ——8次,但接下来就是一个漫长的探底过程; 然后到了2019年,云游戏概念导致整个板块上涨100%; 这次,去年开始的估值修复,又将游戏板块推向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季敏认为,游戏板块的高波动不仅是市场情绪的影响,也与游戏公司经营业绩不稳定有很大关系。 “有时候一款热门游戏可以给整个公司带来50%以上的收入增长。 ,但在过了生命周期后迅速下降。 因此,大家都喜欢押宝热门产品、热门品类。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没有一个项目能够保证100%成功,热点也凤毛麟角。 ”。
季敏就如何减少游戏公司业绩波动分享了一些看法。
首先,要有足够数量的产品来稳定公司的基本面。 “看看发达国家同类公司的案例,很多都使用大量的游戏产品,以防止公司过度依赖单一的热门产品。” 季敏表示,“世纪华通也是如此,公司目前有近百款产品游戏持续贡献利润,其中毛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有40余款,毛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有20款,毛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有20款,还有10款。” 2个产品分别达到亿元、亿元级别。”
其次,游戏公司应该通过时间的不断积累,而不是一次性的收获,来帮助产品度过生命周期。 季敏认为,保持产品活力的秘诀是保持产品核心要素的稳定性,围绕用户需求进行与时俱进的迭代更新,打造多层次的生态系统。 随着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发展,游戏公司也可以探索如何整合老产品,给用户更多新鲜感。
出海仍然是国内游戏企业寻求增长的必由之路。 据海外机构统计,2022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为1830亿美元,其中移动游戏占据半壁江山,约920亿美元。 尽管游戏市场整体收入较2021年有所下降,但从区域来看,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均实现了增长。 此外,今年上半年,全球游戏市场重回增长通道。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游戏市场可能达到2064亿美元。“这个增长可能仍然来自于移动游戏,所以对于中国游戏公司来说,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季敏表示,要想出海取得成功,赛道的选择至关重要。 “只有集中优势资源,单点突破,才能实现赛道突破,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谈及当前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数据等前沿技术,季敏表示,这些技术给游戏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对行业给予了很高的定价和期望,企业要积极拥抱前沿技术。 并结合公司自身优势进行布局,单点发力,实现传统业务的突破。
二维轨道充分内卷
“大家一直认为2D赛道很受欢迎。但我们的研究表明,2D用户的需求现在得到了很好的满足,他们觉得现有的产品已经足够好了。” 伽玛数据高级分析师陆慧波提到,虽然二次元赛道对美术、玩法、剧情的要求很高,但目前该品类的游戏已经充分涉及。
随着去年恢复版号发行,今年大量二次元游戏进入市场。 此前,比较受关注的二次元游戏包括米哈游的《崩坏:星轨》和腾讯的《极光白》。 仅8月份,即将推出的二次元游戏就有《蓝色档案》、《卡拉比丘》、《天空双胞胎》、《地球:达米拉》等,相似的画风和相似的异世界设定,让不少玩家觉得同质化现象严重。
卢慧波建议游戏厂商可以重点关注一些观众不满意的题材领域,比如奇幻、科幻、军事军事等。
用户研究表明,一半的奇幻主题用户还没有找到他们想玩的游戏。 “早期的奇幻游戏产品有优质网红IP支撑,但产品本身并没有太多特色。 游戏框架是基于武术或其他产品。 结果一时间,一提到玄幻小说改编的游戏,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重新皮肤。 卢慧波认为,奇幻游戏产品的制作应注重理解文化核心,加强长期运营。
在科幻和军事军事题材领域,卢慧波指出,相应的影视作品备受关注,票房较高。 游戏厂商可以在这些领域寻找一些机会。 “我们发现海外一些军工及军品的文化非常硬核。 为了做出一款好游戏,你可能会建造一座博物馆,研究二战坦克,甚至设计失落的坦克,这对一些用户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相比题材,卢慧波认为,手游的玩法并没有太大的创新空间。 主要原因包括手游本身相比主机、端游在操作、性能等方面存在天然劣势。 然而,流行的游戏玩法显示出用户偏好的变化。 以及ARPG等复古轮回功能。 “早期的游戏市场,ARPG占比较高,但后来受到MMO的冲击。但现阶段,用户对MMO的数值体系存在抵触情绪。” 卢慧波表示,“ARPG在叙事层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这个领域的用户本身也是年轻用户,对于享受属于自己的游戏乐趣和世界有着比较高的追求。”
王旭认为,一些能给玩家带来新鲜感的单品就足以带动一个游戏品类的增长。 “回合制游戏已经很多年没有增长了,但今年有两款产品上市。这些新产品在老产品已经占据主要位置的情况下也能打开产品增长的空间,虽然它们带来了一些对老产品的挑战。收入和活跃用户的影响最终推动了这一类型的增长。” 王旭表示,“我们可以看到,增长的瓶颈不仅在于某个游戏类型,还在于厂商对用户的认知和产品创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