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恋爱的兴起与租借女友的出现:满足人们真实欲望的新方式
文丨青花编者丨囧
布局丨青山营
没有人比我们更懂虚拟爱情了,二词源!
每季新番,每部宅男游戏,都会带来十几对夫妻。上一季的老婆们还不熟悉,这一季的新老婆们已经登场。再加上琳琅满目的属性,无论是剧中人物,还是游戏海报女郎,总有一个纸上谈兵能满足你在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幻想。
有时人们并不满足于虚拟,毕竟即使拥有了3000个纸人偶,也感受不到它们的温暖。他们一边喊老婆“老婆”,一边哭诉生活的空虚,就像《凉宫春日》男主角阿虚一样。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在虚拟现实中寻求现实的人,脑子一定是出了问题。
为了满足人们现实的欲望,“租借女友”出现了,和所有在虚拟世界得不到满足的人一样,男主角木下和也被女友甩了之后,选择租借一个三次元少女千鹤成为自己的女友。千鹤的举动让和也感受到了爱情的真正滋味,这种感觉太真实了,以至于和也看到APP上无数人对千鹤的称赞后,都震惊了。
她对自己做的,对别人做的,我怎么一夜之间被那么多人戴绿帽了??等等...她本来就不是假的吗?你以为她是个虚拟的吗?相反的事实是,她只是在装出一个“完美女友”的形象。
面对像 Kazuya 这样在现实中追求虚拟的人,我不禁想:虚拟的人真的能满足你对爱情的所有幻想吗?对爱情对象抱有那么多期待,你还会被现实中的人吸引吗?“人格”本身为何如此吸引人?
角色设定:从外貌到属性
角色设定这个词其实起源于动画制作,为了制作一部动画,原画师需要设定角色的正面、侧面、背面的样子,不同的表情设定以及一系列的基本信息和背景故事,这些都是角色存在的本质。
在数十年的ACG发展历程中,伴随着每一部作品诞生的角色设定数不胜数,黑色长直发簪、金色双马尾、眼罩、异色瞳、哥特萝莉……在角色设定不断革新的同时,属性也随之而来。最开始只有普通的角色特质,后来有傲娇、三不,直到发展到连“姐姐”、“管家”等身份称谓都成为属性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被大众认可的群体成为了经典,角色设定也逐渐与属性融合,演变成现在人们所说的“性格”。其中经常被提及的角色之一,就是明日香。
在我们眼中,明日香似乎永远都是那副傲慢的表情,一出现就扇谁看见她裙子的耳光,面对脑子短路的真嗣,毫不留情地嘲讽他“这你不知道吗?笨蛋!”每次她生气的时候,脸色通红,眉头紧锁,大喊一声“可恶”,就跑出门外,但是看到真嗣来找她的时候,她还是掩饰不住那一丝欣喜。
以前我们想起她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她,只知道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但现在,只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她:傲娇。
观众的强烈反响让创作者们意识到,这样的“性格”是可以量产的,在之后的二十年里,无数类似的角色被创造出来。一开始,并没有典型的形象,但现在,看到金发平胸,就知道她是傲娇,看到扎马尾,就知道她要当便当,看到她坐在倒数第二排,就知道她就是主角,甚至看到某位声优配音,就能对角色的性格有所了解。
起初这无疑减轻了主创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因为一个特色鲜明的角色总能迅速占据人心,吸引特定的群体,他们想用这些属性、特点来凸显角色的魅力,吸引观众,但后来他们发现,只要这些特质在,观众就会过瘾,观众并不关心角色本身是否具有更丰富的维度。
当真实的人总是喜怒无常,而纸上的人却具有稳定性格时,我们发现,一个现成的、令人愉悦的性格比花很长时间去了解一个人的多面性更有效。
现实中的姐姐们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色,但在二次元所有的姐姐们角色中,总能看到那些经典姐姐们的身影。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不难看出,即便在现实中,人们也开始追求人设带来的直白、速成的效果,正是这些让我们轻易沉迷的虚拟人设,构成了我们幻想的背景色。
虚拟恋爱:从ACG到生活
正如“个性”一词源自二次元文化,国内新兴的虚拟恋爱产业也深受二次元文化的影响。淘宝上的虚拟男女朋友服务,常常被打上“男神配音”、“lossie”等字样,模拟各种声音哄你入睡的音频也屡见不鲜。
即便是完全现实的虚拟恋爱也要加入各种人物设定,纯二次元纸片人更是花样百出。从前老头子爱玩PC galgame,姑娘们玩PSP 上的乙女游戏,大厂们发现这块肥沃的市场后,各种轻量级手游应运而生。
需要黏黏糊糊的恋爱,有方向明确的恋爱游戏。只想体验一下轻恋爱感觉的,有玩暧昧边缘的男女游戏。想要后宫?多得是,只要花钱抽卡,男女都属于你。有特殊爱好?没问题!男女毛绒服饰都能满足你。
各式各样的纸上谈兵迎合了几乎所有人的需求,但还是有人在缝隙中看到了更大的商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游戏与生活割裂很大,游戏中的体验并不能带来什么。但爱情不就是生活中的陪伴吗?现实生活中,恋人提供的可能不仅仅是情感价值,还有闹钟、账本等一系列功能。因此,比爱情游戏更高级的虚拟爱情软件应运而生。
这款在网络上受到极客、追星族广泛好评的APP,乍一看只是个记账软件,跟虚拟爱情有什么关系?
我点开评论区一看,图竟然是这样的:
表面上是记账软件,实则是一个虚拟人物聊天软件,这种不可思议的反差让人觉得既意外又在情理之中。记账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有什么比这更好呢?互动更适合体验爱情吗?
当你选择心爱的纸人做女朋友时,如果附赠一顿早餐,她会为你没能尝到她做的饭而感到遗憾;如果附赠学习补助,她会开心地为你加油;如果附赠一些礼物费用,她会暗自高兴,不停地问你“是什么?”
这样的体贴与陪伴在现实中很难找到,更何况眼前的这个人还是我们最爱的二次元老婆,光是想象她对你笑的样子,就让人觉得骨头都软了。
除了惊叹软件背后团队对人物设定的精准把控,这款软件做的也很全面,除了恋人设定,同一个人物还可以有父母、兄弟、姐妹等几种设定。
当男朋友形态的时候,他会直接牵着你的手。
父亲型的人会真正把你当成女儿一样对待,宠爱你,同时教育你。
可以说是打败人类的人工智能,虽然没有被贴上“恋爱导向”的标签,但却是真正的虚拟恋爱。
它不仅夺走了我们的闲暇时间,还占据了我们整个的生活。虚拟爱情市场的繁荣,驱使厂商不遗余力地迎合人们对角色设定的执念,这似乎让对真实爱情的需求更加稀缺。爱情到底是什么?是游戏不好玩,还是纸片人不够有魅力?如果有人为你打造如此个性、贴心的虚拟情人,真实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
云恋情的火爆,和人们对理想人格的执着分不开,似乎只要有人格,一切皆有可能。然而,经过多年人格文化的浸淫,很多人的思想难免出现异化,看待现实时,会不自觉地打上自己人格的烙印。
人物谜题:爱与恨
个性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待它的态度也总是充满矛盾。在娱乐新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某某明星又树立优等生个性”这样的新闻。这让人很恼火,但有时,我们又对它有着近乎恐怖的容忍度和坚持。
乔碧萝在露脸之前,只是直播网站千万甜美女声中的一个,也许某一天你无意间点进她的直播间,“小哥哥来了!”她那软糯糯的语气,让你垂下的眼皮瞬间睁开。
直播间里,她一边玩游戏,一边和观众互动,看到别人花大钱,你忍不住打赏一句,“谢谢XXXX哥送的礼物,谢谢你!”她欢快好听的声音,像一颗圆润的鹅卵石,在你的心湖里荡起涟漪,你被她少女般的性格深深吸引,直到有一天她露面。
假女孩形象崩塌了,那么真女孩呢?高中女生网红Susan Su总是在向其他女孩展示她在美国精致的生活,她穿着鲜艳的红裙走在纽约街头,在艺术博物馆里闲逛,说话总是语气悠闲,她的生活似乎和她一样丰富又懒散,让你不禁想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种疲惫的办公室生活,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她总说自己“不会化妆”,但当她出现在镜头前,每一缕头发都恰到好处,素颜皮肤也那么好,让你羡慕嫉妒恨,觉得她就像你理想中的自己,直到有一天她所有的花招都被揭穿。
甜美青春的形象其实是一张老太太的脸。精英白富美形象其实是虚假营销。你以为她是少女,其实她长得丑,还装少女。你以为她对世事漠不关心。你以为她是可爱的小妹妹,其实她比你大。你以为她是极致白富美,其实她不但用了PS,背景也是伪造的。
乔碧萝、苏珊苏珊已经没落了,但还有千万个以虚假、谄媚人格活跃的她们,还有无数人愿意为她们买单。其实,这种虚假的事情,只要有一点常识,就很容易解决。人们都会看穿,更何况是我这种见惯了各种人格的人。但我还是低估了人们对人格的追求。
因为人物设定既单一又理想化,有的人明知是假的却依然乐在其中,就像虚拟恋人一样,有的人明知只是一串数据,却依然沉迷其中。渐渐变得平淡,不仅热衷于别人的人格,甚至还为自己创造人格。
长期接触人物就像长期吃垃圾食品,现实生活虽然生动、五味杂陈,但身在其中也会让人不知所措,不像左手拿着可乐、右手拿着汉堡那么容易获得和上瘾。我们不要安全感,宁愿相信虚假的东西,也不愿面对真实的东西。我们是否无法被真实的人打动呢?未必,只是我们习惯了接受单一的信息,不再愿意容忍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租借女友》中,面对撕碎了完美女友形象的千鹤,和也终于挣扎着面对现实,与真实的她相处。然而,对于荧幕外的我们来说,这些都只是另一种人格。话又说回来,总有人认为虚拟爱情是对亲密关系的亵渎,不能接受现实中人的一切,就是不够包容,不够爱。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再那么需要亲密,而只是想要一些心灵上的陪伴和放松。
或许一个人只有三成是你想要的,剩下的七成是令你无法忍受的,诚然“人总是让人无法忍受的,除非你爱他”,但在疲惫的生活中,那一点点珍贵的精神享受,当严肃的亲密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显得太大了。
个性就像人造糖果。偶尔吃一点来治愈一下是可以的。但在这个充斥着个性和符号化人物的世界里,这种甜蜜仍然带着一丝苦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