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VR 技术总被用于工口方面?原因竟然是这样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又到了《十万个为什么》新一期!在这一期中,企鹅女孩依然会问一些关于ACG的问题,并给出一些令人大跌眼镜的答案!如果您在这一期之后还有其他想要讨论的话题,欢迎在本期的讨论区中提问。企鹅女孩可能会在未来的专栏中回答这些问题。
Q225. 为何VR技术总是被运用在情色领域?
疑点来源:各类ACG相关VR技术开发
难度指数:★★★★
事件分析:近两年,“VR技术”是一个热门关键词,尤其在二次元领域更是风头正劲。毕竟能够亲身体验动画、游戏场景是许多代宅男的梦想。2D VR产业的起步,终于让人们可以走进屏幕,与2D角色近距离互动。然而奇怪的是,在近期公布的各类2D VR项目中,情色项目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其占比远超hentai、情色游戏——这是为什么呢?
猜想答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似乎更愿意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去考虑,也就是所谓的“食色性”理论,认为各种带有情色吸引力的VR项目之所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脑袋里满是性爱的loser,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性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泡不到女生/男生,所以一旦有新技术出来,他们就立刻扑上去,一时之间就想到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对此,企鹅女孩想说,这种观点太轻视大众了!我们不能因为COMIKET上大部分的书都是情色的,就武断的认为2D用户的脑袋里就满是性爱。砰!企鹅女孩认为,早期VR技术应用之所以多以情色内容为主,是因为情色产品更适合用来测试技术的成熟度!
大家都知道,VR技术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动态人物模型的搭建。不同于以往的平面屏幕,VR技术所打造的“3D世界”是贴近现实、具有真实纵深感的全息立体世界。自然,对模型搭建的要求会更高,以适应VR技术的特点,否则会给用户强烈的违和感,从而破坏“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过建模经验的朋友一定知道,建模首先需要为人物搭建骨架,铺上肌肉、皮肤,然后为其穿衣打扮、设计各种装饰——早期的VR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过于复杂,建模难度大,所以从简单的形象入手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什么是简单的形象?当然是没有任何衣服的裸体啦!毕竟,只需要搭建骨架,然后加上皮肤、肉体、五官、发型就好了!
但有一个问题,什么剧情能配得上什么衣服(或者衣服很少)的人物?一群仿佛从伊甸园里放出来的男女,演一场正经的闹剧,未免也太奇怪了!经过深思熟虑,设计师们不得不选择了一种人物平时穿得很少的工作类型——没错,那就是情色工作!在这种工作类型中,衣服基本是可有可无的,所以我可以正儿八经地测试造型。同时,也不会因为作品内容不合适而被批评!所以别怪VR技术开发者只懂得制作情色作品,这只是技术尚未成熟时的无奈选择!
Q226. 为什么正太角色的声优大多都是女性呢?
疑点来源:各类正太角色
难度指数:★★★
事件分析:除了萝莉、女王,动漫作品中也有很多正太系角色,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天真浪漫、有的十分稚嫩,往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不少有独特品味的绅士趋之若鹜。然而企鹅少女注意到一个问题:这些正太系角色往往都是由女性声优配音,所以她们一开口就给人一种非常明显的女性化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猜想答案:相信很多小伙伴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都会是“正太都是在变声之前的时期,声音自然是比较中性的”,但是对比动画中的正太的声音和三次元世界中熊孩子(♂)的声音,企鹅听完熊孩子(♂)的声音,觉得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虽然三次元熊孩子(♂)的声音比较尖锐,但是大部分时候和“女声”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即便女声优在为正太角色配音的时候会尽量压低声音,但十有八九还是能听出她们声音里的女性荷尔蒙气息,所以上面说的理由好像不太合理啊!企鹅人怀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回顾了正太角色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动漫作品中的定位变迁,最终得出结论:之所以一直采用女性声优来为正太角色配音,是因为“正太”本来就是“萝莉”的一种附属物!
别疑惑,请仔细听企鹅君说了什么!大家都知道“正太”一词的由来,是《钢铁侠28》中的主角“金田章太郎”,而正太郎的代表造型就是内裤,哦不,短裤!根据可靠研究,短裤其实是短裙的进化,是人们厌倦了短裙和白皙长腿的搭配后,尝试的新品!众所周知,萝莉的标配就是短裙。由此可见,正太原本只是萝莉的一个变种,说白了就是“穿着热裤的萝莉”!这种女性化的定位,决定了虽然设定上正太是男生,但本质上还是萝莉流派的一个细分!所以自然而然的,也得由女性来配音,才能保持其至关重要的审美感!毕竟,谁也不想看到萝莉被抠脚的大男人配音!
Q227. 为什么高达的驾驶员大多都是孤儿呢?
疑点来源:高达系列
难度指数:★★★
事件分析:作为动漫史上最长寿的机器人题材系列之一,高达新作至今不断推出,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新老高达粉丝。然而在看高达系列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这部系列作品中的主角大多都是孤儿!这是为什么呢?
猜想答案:基拉大我、刹那·F·清英、巴纳吉·林克斯、三日月·奥古斯……《高达》系列的男主角们仿佛都受到了“孤儿诅咒”的诅咒。不过,如果追根溯源,我们可以发现,在《高达》早期的作品中,男主角并没有那么“孤独”,就像阿姆罗·雷一样,至少还有父母。卡缪·维丹的父母还健在(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再也没有见过面),虽然看似和睦但其实并不融洽,至少一开始还和他生活在同一颗殖民卫星上(可惜剧情结束后没多久,他们俩都死了)。从主角们待遇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其实是《高达》系列中男主角实力的制约因素,只有他们不在了,男主角们才能释放出真正的潜力!
新人类、调整者、阿赖耶识……高达系列中主角的能力有着众多名字,但大多数都和二年级属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不管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如何,“中二”才是这种能力的真正触发点。只有当这些年轻人身上的中二之力被激发到极致,各种超能力才会真正觉醒。而中二的出现,又和逃离父母的控制有关。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但在高达系列中,编剧们为了方便,直接给角色们安排了“孤儿”的悲惨命运,导致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了家人的束缚,所以他们才能够毫无顾忌的释放中二病的全部力量,在浩瀚的宇宙中操控机械,屠戮各类士兵——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达》系列真是一部血泪残酷史诗。以胜利来换取英雄家庭幸福的宇宙战斗故事!
好了,今天的《十万个为什么》就到此结束了。和往常一样,读者可以提出任何不懂的关于二维的难题,企鹅娘会很负责的帮你解答。洞口会解答你的疑问,并将它们收录在下一期的《十万个为什么》中。还在等什么呢?快来挑战无所不知的企鹅娘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