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热度不减,耽美剧造星背后的出圈难题与市场风险
介绍
昨日,《守护》一更新,相关话题“心疼沈巍”“绵绵C位出道”“DISS守护编剧”等纷纷登上微博热搜,可见其开播两个月后热度持续走高。
来源 镜报娱乐
作者 梁家烈
从2016年柴智屏主演的《上瘾》让黄景瑜、许魏洲一夜成名,到热播的《守护者》让朱一龙、白宇走上“花路”,热播的BL剧成为造星利器。然而,“BL剧”演员的标签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圈内有烂女,圈外也有黑粉。虽然演员能通过BL剧迅速提升知名度,但若靠自身努力,想要冲出圈子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悬在BL剧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始终让整个市场紧张不已。从喊着“同性爱”的《上瘾》到高举“兄弟情”大旗的《守护》,再到强行拆散“男男CP”、将原著改编成女性向剧的《陈情令》,不难看出,BL剧在政策红线下越来越渴望生存。
虽然耽美剧生存艰难,但题材红利期的到来,让整个资本市场都难以放弃这块“宝地”。近日,国内最大的耽美文学中心晋江文学城携手猫儿FM、哔哩哔哩,开启耽美IP的广播剧、动画、游戏授权开发。与此同时,耽美IP的周边衍生品也蓬勃发展,以耽美IP为核心的多产品布局正在展开。
但目前市场上的BL IP改编影视剧普遍存在粗制滥造的问题,质量大多不尽人意。《镇魂女郎》之所以diss编剧,就是因为原著被改得面目全非。因此,虽然市场上BL改编剧的体量每年都达到几十倍,但真正火爆、能将IP价值发挥到极致的却寥寥无几。
耽美剧成为造星工具
但要跳出这个圈子并不容易
虐恋影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有点像爱情》的出现,但真正造星成功的还是《上瘾》。2016年,改编自柴智屏同名小说《上瘾了吗?》的网络剧《上瘾》开播24小时,点击量破千万,名不见经传的新人黄景瑜、许魏洲迅速走红,跻身新生代偶像行列。
今年,《守护者》的出现,再次延续了BL剧的造星神话。虽然两位男主朱一龙和白宇都不是影视圈的新人,但出道多年却一直没有爆红,直到遇到了《守护者》。自该剧开播以来,两人的微博粉丝数均增长至百万,并霸占微博热搜榜、明星权力榜、艺人新媒体指数等各大榜单。
BL剧的造星神话,首先建立在原作IP价值之上。《上瘾》当年的超高人气,得益于柴智屏《逆袭》的影视改编,带动其他作品热度暴涨。《守护者》原著小说是晋江名家Priest的重磅作品,在晋江文学城点击率超1100万。
这些改编成电视剧的BL剧,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体。此外,国内烂女团的实力也不容忽视,毕竟中国烂女甚至登上过英国报纸的头条。百度贴吧烂女吧粉丝数已达405万,BL吧粉丝数已达236万。《盗墓笔记》中张起灵、吴邪创办的平邪吧,光是粉丝数就有159万。微博上众多烂女博主的粉丝数也都在百万以上。
《守护者》热播期间,优酷视频曾推出“守护者老友记”点赞点亮双子塔活动,10天点赞量就达到900多万,即便以全员每天6次点赞计算,单日点赞量最低也达到15万,可见背后粉丝群体的庞大。
有了原著的光环和粉丝基础,关键还是看BL剧的CP甜不甜。《守护者》播出期间,主演白宇和朱一龙不仅在微博上积极互动调侃,还经常在《快乐大本营》上呈现双人直播、合唱“CP”定制歌曲。剧方还不时放出官方花絮吸引话题,持续吸粉。而且,即便官方高举“兄弟情”大旗,也不妨碍粉丝自产自销CP。
对于BL剧来说,只要有糖吃,花开路就在眼前。毕竟“谁得了腐女,谁就得了天下”。《腐女吧》的一项调查显示,77.4%的腐女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且大多分布在大城市,拥有相当的消费能力,可以轻松应援偶像、冲榜、拉升销量。“守护者”CP拿到农夫山泉水溶性C100代言后,多个地区的粉丝一夜之间将产品抢购一空,甚至在赞助商的微博下推荐“限量包装”。
虽然看似进展神速,但BL圈的亚文化还是有其局限性的。《守护者》爆红后,Priest的很多小说都进入了影视改编的准备阶段,悬疑侦探题材的《默读》就是其中一部。不少《守护者》粉丝在社交网站上呼吁朱一龙、白宇出演该剧。对此,Priest曾回应网友:“演员演太多BL剧不好,别再演了。”
BL剧造星是把双刃剑,粉丝们可以陶醉在剧中,但在粉丝圈外则是另一番景象。在豆瓣鹅组里,不少与《守护者》相关的帖子都提到了对剧组“卖腐女”、“炒CP”的反感,甚至有人将责任推到演员身上,形成了以“嘲讽腐女文化”为主流的黑粉群体。
虽然BL剧是造星利器,但还是逃脱不了“快消品”的标签,毕竟在众多BL剧粉丝中,不乏“三月剧粉”。即便真粉会在剧终后继续追剧,但对于演员来说,无论是为了规避政策压力还是舆论压力,要想真正触达大众,还是要摆脱BL标签,向主流演艺圈发展,才是唯一的长远策略。
从“兄弟情”到“女主剧”
BL改编剧中的强烈求生欲望
前段时间网络文学圈流传着一个故事,当时唐七公子的《双世宠妃》涉嫌抄袭大风瓜国的《桃花债》,引发了不少争议。虽然不少网友极力支持大风瓜国,但唐七的《双世宠妃》还是成功改编成影视剧,而BL题材的《桃花债》却一直得不到资本的青睐。如今《桃花债》已经确定在今年年底开拍。粉丝直言大风瓜国可以打唐七的脸,但此时的BL剧市场已经人心惶惶。
2016年《上瘾》刚开播时,政策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未落下,剧中的“海洛因”CP高举同性恋大旗,戏内“恩爱”,戏外也频频一起宣传,双人合照更是“性感十足”,引发一众CP粉的欢呼。
然而,由于热度过高,该剧在播出结束后就被国家广电总局直接下架。随后,国家广电总局又发布了《电视剧内容制作通用规定》,规定电视内容不得出现同性恋、婚外情、未成年恋情等,彻底杜绝了“同性”出现在荧屏上的可能。
政策红线一经划定,2017年大量虐恋剧被迫延期播出。柴智屏的下一部虐恋作品《盛世》并未如期在2017年播出。“耽美教父”陈鹏创作的《认识你而不认识你》和《幸福的生活》虽然顺利播出,但都在审查期间剪掉了“同性爱情线”,在宣传上远离了“同性恋”标签,因此最终并没有获得太大反响。
与此同时,影视剧中次要CP的同性爱情线也被处理得极其隐晦,比如《微微一笑很倾城》中的KO与美人师兄,《双世宠妃》中的至尊神折颜与至尊神白真,都极其暧昧,但却都是“点明了却不说出口”。
今年以来,BL小说改编的《守护者》撕掉了“BL标签”,举起了“社会主义兄弟情”的大旗。原著小说中的“情侣”灭霸和昆仑君变身兄弟,动漫《魔道祖师》也以《守护者》相同的方式进行改编。对此,广大烂女们普遍持情有可原的态度,反正不妨碍粉丝们把现实生活中的CP代入原著小说,通过想象还原一片“同志天空”。
然而,根据《魔道祖师》改编的电视剧《陈情令》最近却遭到了粉丝的“强烈抵制”。这部在晋江极受欢迎的BL作品刚宣布要改编成影视剧时,粉丝们欢呼雀跃。然而,近日,《陈情令》被曝出剧本修改,孟子逸饰演的温情成为女一号,并增加了与肖战饰演的魏无羡的爱情戏。原著中魏无羡的CP蓝忘机被改为男二,而他的恋人则成为女一号。
为了生存,《陈情令》直接“自我阉割”,将作品改编成一部热播的女性主播剧。结果,原著小说的粉丝大规模DISS该剧,并组织取消关注该剧官方微博。不少粉丝表示,播出就无视,不会为收视率和热度做出贡献。其实,《陈情令》的这波操作并非没有先例。今年的网络电影《灵魂契约》将“同性恋”改为“异性恋”,强行拆散CP,毫无疑问,也遭到了粉丝的“反噬”。
在目前政策尚未放松的大环境下,虐恋剧中的“男CP”无疑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带着枷锁起舞”是剧集制作方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从《上瘾》到《守护者》再到《陈情令》,虐恋剧的生存欲望显然在增强。
虽然粉丝的diss很强烈,但《陈情令》的做法可以理解。不过,此举虽然规避了政策风险,但在市场化上的效果或将大打折扣。毕竟《陈情令》的不少观众,都是看中了原著的“耽美小说”属性和“男男CP”才期待电视剧的。
耽美IP成潜力股
但商业化的路还很长
谁赢得了腐女,谁就赢得了天下,因为“腐女经济”的市场潜力是无限的。
《守护者》主演朱一龙参加《快乐大本营》筹款活动,40分钟募集58万元,可见虐剧背后的粉丝经济力量。但其实,随着虐剧IP的崛起,受益的不仅仅是演员,整个行业的红利期已经到来。
作为国内最火爆的网络文学平台之一,晋江文学城近期表现十分活跃,7月2日,晋江文学城与猫儿FM达成数百万元的广播剧改编版权合作协议,《飞天夜想》《怀上》《祭司》等授权作品的作者均为晋江本土万千粉丝的耽美大咖作家。
以广播剧为主播的猫儿FM,早已被称为M站。在猫儿FM上,连载精品月榜中不乏由耽美IP改编的广播剧,如《魔修大师》、《杀破狼》。7月16日,广播剧《魔修大师》第一季在猫儿FM平台的播放量突破2000万。目前,付费广播剧《杀破狼》第一季在猫儿FM的播放量已达700万。从整季19.9元的定价来看,即便付出数百万的版权成本,投资回报也是十分可观的。
7月3日,晋江宣布与B站以数千万元的签约费达成动画战略,两倍授权B站9部BL作品的改编权,其中包括《天官赐福》《破云记》《瑕疵品》《天宝伏妖录》等重量级作品。
哔哩哔哩并非第一家进军虐文IP动画的视频网站,早在去年,腾讯就将《魔道祖师》《人渣反派自救系统》《帝王指南》《末世》等虐文IP动画化提上日程。7月9日,《魔道祖师》率先上线。即便“同性线”被弱化,《魔道祖师》依然人气爆棚,上线10天,点击量就达到6.1亿,豆瓣评分高达8.9分。
目前,B站已大规模参与日本动画的版权购买和中国动画的制作,但在中国动画的制作上还是太弱了。去年12月,B站COO李旎宣布“哔哩哔哩全民创作扶持计划”,为正在崛起的国产原创动画市场做布局。此次与晋江的合作,除了动画改编,B站还将把这些授权IP改编成游戏。
作为国内最大的ACG社区,B站上的烂女数量不容小觑,毕竟其出品的同性情侣总数估计能绕地球一圈。此次选择耽美IP进行开发,与B站自身定位和用户定位高度契合,加之耽美IP改编成动漫、游戏尚处于起步阶段,无疑还有很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除了广播剧、动画、游戏等改编,耽美IP的周边衍生品也红火起来。在《守护者》官方旗舰店,电视剧原声带月销量达3万余张。此外,剧中特搜部徽章、角色T恤、抱枕、手机壳等销量均在千元以上。《守护者》IP同样出自晋江。在IP衍生品授权开发上,晋江很可能也会参与分成。
总体来看,晋江以耽美IP为核心的多品类布局潜力巨大,目前晋江文学城耽美小说数量已达40余万部,IP储备量巨大,在女主IP、玄幻IP因过度消耗、版权费高企导致市场表现不尽人意的情况下,有爆款潜力的耽美IP显然成为更划算的选择。
不过,耽美IP的商业化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耽美剧被誉为造星法宝,但并不是每一部剧都能成功爆红。去年在政策阴影下,整个市场很少有剧集拿“耽美”做文章,这也导致去年耽美剧几乎全部沉寂。今年的《SCI悬疑案件集锦》和《守护者》都在优酷播出,但开播前宣传不佳,与《守护者》狭路相逢。即便是一次性发布全部剧集,依然没有引发太大的热度。
目前,耽美影视改编作品普遍存在粗制滥造的问题,大部分质量不尽如人意,除了“暧昧的同性情怀”之外,没什么看点。《镇魂女郎》之所以diss编剧,就是因为原著被改得面目全非。此外,很多强行拆掉原著CP的耽美剧,虽然规避了政策风险,但这也意味着市场吸粉能力减弱,难以取悦普通观众和烂女团。
也正因如此,尽管市场上的玄幻改编作品数量每年以数十倍的速度增长,但真正能爆红、走红的作品却寥寥无几,玄幻IP的商业化之路虽然已经起步,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玄幻IP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娱乐新观察
泛娱乐愿景洞察
微信公众号:YLXGCH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