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复盘:2019 动漫市场新制度影响下的挑战与机遇
年终回顾专项计划
2019年,雪多严寒,梅花开得晚。
2020年,春光明媚,元宵佳节,我们又扬帆起航。
又到了年终回顾的时刻,但回顾并不是为了回忆过去,而是重新出发。
税收积压、破产、古物限售,是2019年的注脚;
优胜劣汰、重生转机,是我们对2020年的期待。
在数据板块、案例板块、大公司板块,我们将为您提供影视、TMT、短视频等各大泛娱乐领域的最新点评。
后续第二篇将针对2019年的动画市场进行回顾以及2020年的趋势分析。
作者/Sheer
“我经常会遇到没有电影可看的情况。”
娱资论矩阵号预言家余宝(id:yuyanjiayoubao)通过与多位从业者对话了解到,受到2019年动画市场由平台自查转为广电审查的新制度影响,大部分动画公司放缓了立项开发频率,不敢盲目触碰新内容。部分头部被投公司如汇梦动画、视美经典等因享有平台优先开发权,不惧寒冬。但若森数字、中影年年等曾经以制作效率见长的动画公司则受到明显影响,因为边制边播的模式难以持续。
这无疑增加了风险。纵观整个2019年,无论是资本、平台还是制作公司都非常谨慎。项目变现难、排片影院少、工业流程不完善、人才匮乏、题材有限等问题,依然是动画行业在2019年没有解决或新增的问题。
当然,今年行业也有好事发生。比如,视频平台减少S级以下动画项目的开发,优质动画剧集的比例更高;在经历了三部失败的电影后,追光动画终于在年初推出了豆瓣评分7.9的《白蛇:缘起》;而《哪吒之魔童降世》暑期档票房突破50亿,让很多观众相信中国动画将迎来新的里程碑。
确实,2019年的国产动画市场有好有坏。在不少从业者眼中,近几年国产动画的优质作品数量逐年增多,用户量稳步提升,仅用了四五年时间就追上了海外十几年才追上的水平,其发展效率毋庸置疑。这也导致在动画市场初见成效之时,不少企业和资本都对这个行业十分看好。然而,在政策和整体环境的清洗之后,2019年的国产动画市场已经彻底平静下来……
为了迎合市场,企业和平台也纷纷做出调整,或转型新领域,或开发新内容。2020年的动漫市场,会像50亿的《哪吒》一样让人惊喜,还是会因为政策影响而停滞不前?本文带你告别2019,展望2020年的国产动漫市场。
政策趋势之下,动漫市场危机重重
据MOB研究院今年8月发布的《2019动漫产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自2015年《大圣归来》《狐妖小红娘》等优质中国动画电影、电视剧上映以来,动漫行业融资数量和金额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全年共有145家动漫公司共获得融资180.2亿元。
2018年,受税收、游戏牌照等政策影响,动漫行业盈利模式愈发不明朗,全年仅有80家公司获得融资69.5亿元,不足2017年的一半。今年政策不断加码,影视、动漫作品内容、题材受限,很容易触碰雷区。广电审核制度加长了制作周期,增加了重工频率,导致资金压力更大,可以说充满风险。
据雷爆报道,截至本月,2019年动漫市场融资事件仅有40起,为去年的一半。显然,在政策压力之下,如今资本进入已愈发谨慎。
若森数字副总裁庞大龙对娱资论旗下矩阵预言家游戏资讯(ID:yuyanjiayoubao)表示,过去《画江湖》系列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于动漫与游戏的联动。但受游戏政策影响,《坏家伙们3》已经更新,但与之匹配的游戏版号审批却滞后。导致二者无法同期联动营销,变现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今年不少动画公司不敢盲目引进或开发新的电视剧项目,担心会造成前期大量投入或项目积压。庞大龙称,若森数字2020年将以动画电影项目为主,原因之一是电影项目的立项有利于团队的稳定性,而电视剧项目在目前的环境下随时可能出现问题。辉盟动画总导演王欣也对娱资网表示,在今年的政策环境下大力引进新内容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谁也无法预测下一股风会吹向哪里。
但政策影响有利有弊,2018年前后,动画市场节奏加快,平台需求大,从S级到ABCD级的项目全部塞给制作公司,让从业者手忙脚乱。如今节奏慢下来,行业内不少泡沫被冲刷殆尽。
不少从业者表示,由于动画剧产量越来越大,S级以下的内容对平台的吸引力已经不大。另外,动画剧项目盈利越来越难,越是低级的项目越没有希望。因此很少有公司会去碰S级以下的项目,这反而给创作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学习空间。
但公司能在寒冬中顺利前行的前提是积累了与视频平台合作的S级项目。例如,获得腾讯融资的幻视文化将在未来两年推出《魔道祖师3》《舆情局诡秘记》等动画作品。而获得腾讯和哔哩哔哩投资的辉盟动画也在上个月的哔哩哔哩全民创作大会上正式宣布了将于2020年上线的作品《天官赐福》。
过去几年,嗅觉灵敏的视频平台积累了大量项目,再加上寒冬之下谨慎开发项目,没有独家视频平台项目的动画公司门槛无疑更高。若森数字的《画江湖》系列目前正从全平台播出转向少数大平台播出或单一平台播出,这样平台比例的扶持会更加有效。
显然,随着动画剧处境愈发艰难,头部IP效应在未来市场将愈发明显,据娱资本论矩阵账户娱言家游宝(ID:yuyanjiayoubao)统计,衍生品、品牌联动将成为动画剧的主要盈利来源。
受审查制度影响,2019年的动画市场在制作和盈利模式上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但仅从项目落地情况来看,今年的《四海鲸骑士2》《魔道祖师2》《灵笼》等多部动画作品依然收获了高口碑。据豆瓣统计,2019年8分以上国产动画约有23部。国内最大二次元社区哔哩哔哩国内创作区总播放时长突破3亿小时,同比增长125%。
不过,也有从业者认为,这样的成绩并不能算是突破,只是中国动画稳步前进的一个标志。“动画行业的寒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10年前,即使没有寒冬的概念,也几乎看不到希望。”一位从业者对《娱资报》记者说。
50亿“哪吒”亮相,2020年动画电影依然没有定心丸
2019年动画剧市场没有发生大事,但动画电影产业却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今年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网络热议中斩获近50亿元票房,位列年度国产电影票房榜第二,成为首部票房突破10亿元的中国动画电影。此外,年初上映的《白蛇:缘起》、9月上映的《罗小黑战记》等影片也均斩获过亿票房佳绩,赢得极高的口碑。
根据灯塔提供的票房数据,2019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已超过30部,总票房近66亿元,其中《哪吒》就占了50亿元。2018年,动画电影票房接近16亿元。也就是说,如果除去《哪吒》这部大片,动画电影票房已经连续两年没有明显变化了。
采访中,娱资论矩阵账号先知鱼宝(id:yuyanjiayoubao)了解到,虽然从业者都认可《哪吒》是一部非常优质的动画电影,拿到10亿甚至20亿的票房也是情理之中,但50亿的确有些出乎意料。这跟电影同期撤档、宣传推广效果好有关系,不排除有巧合的存在。
显然,尽管《哪吒》的成功让从业者、观众看到了国产动画市场的更多可能性,但这是否意味着动画电影将迈入下一个里程碑,仍有待观察。
但毋庸置疑,今年的动画电影市场给行业带来了一些触动。比如每年都会上映一部院线电影的追光动画,前几年凭借《小门神》、《猫与桃花运》等影片,表现并不理想。但在《白蛇:缘起》的开发过程中,追光动画有意识地考虑了电影的工业化进程,比如年轻人的定位、强烈的情感输出、水墨画风与3D画面的融合等。
《白蛇:缘起》制片人崔迪告诉娱乐资本矩阵账号先知游宝(id:yuyanjiayoubao),前期和编剧的沟通非常重要,主创需要帮助编剧把剧情想象出来,视觉化,编剧前期的深入更有利于整个产业化进程。但在拍《白蛇:缘起》的时候,找编剧的过程很痛苦。
这还是行业的弊端。《大圣归来》制片人刘伟在东部洲国际动漫展论坛上表示,动画电影工业化的核心应该是人。国内动画电影导演普遍以作者为中心,创作本身主观性更强,他们的创作方法论在工业体系中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冲突和矛盾。所以作为制片人或者编剧,一定要深入到创作者的意识中,了解他创作的过程和核心,才能完善出可执行的工业流程手册。
目前,在国内要找到一家能实现产业闭环的制作公司并不容易。优秀的《哪吒》经历了两年的剧本修改、三年的制作,以及60多个制作团队、20多个特效团队的协作。但《哪吒》在创作期间走过的弯路,其实也是动画电影工业化进程的一次探索,但形成稳定的模式还需要一段时间。动画电影行业也需要稳定的创作环境和市场需求,这也是很多从业者短期内无法乐观预测中国动画电影走势的原因。
目前,业界将短期动画电影的希望寄托在与《哪吒》同时出品的彩色天地工作室的《姜子牙》身上。如果《姜子牙》能在《唐人街探案3》和《中国女排》同期上映的春节档脱颖而出,或许意味着中国动画电影的春天真的到来了。
题材受票房、政策限制,缺少一些适合特定年龄段的作品,平台布局能挽救吗?
纵观近几年行业内备受关注的动画电影,除了《熊出没》等儿童动画外,《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电影,其主角均为传统神话中的经典人物。这也意味着,短期内,能够成为爆款的动画电影题材有限。
胖大龙对娱艺资本旗下矩阵先知喻宝(ID:yuyanjiayoubao)表示,目前几乎没有投资人愿意投自创IP动画电影,失败率很高。即便想打出名气,在每月几十部真人电影上映的市场环境下,还是会被迅速淹没。而且影片的体量还未积累起来,就有很大概率被下架。
所以自创或者不太出名的IP,需要先在平台打造流量,保证走进影院没人感兴趣,比如今年的《罗小黑战记》,之前就已经被不少电视剧、电影铺平了道路。
除了院线动画电影的题材限制,电视剧市场也面临严峻问题。前些年,国产动画被诟病题材过于拥挤、风格同质化,但现在各大平台都在刻意回避这样的问题。比如哔哩哔哩投资、参拍或收购的国产动画项目就超过16个类别和题材,爱奇艺动画则注重男女生作品的布局。
但平台和制作公司的意识和行动往往跟不上政策的步伐。如今玄幻、鬼怪等题材已经成为敏感内容,从业者也都尽力回避。与此同时,广电审查作品的标准也常常让制作者感到意外。比如一些设定为面向成年人的动画作品,如果出现“鬼社组织”等元素,就会被要求调整。因为在一些审查者心中,动画的受众还是以未成年人为主,所以会要求制作公司调整为适合全年龄段观众的作品。
这导致市场上真正面向成人的动画作品匮乏。同时,优酷少儿总经理廖怀南也发现,受制于目前动画市场的发展水平,国内动画市场缺乏针对9-16岁青少年群体开发的作品。因此,平台也制定了后续针对不同群体的动画作品布局计划。
廖怀南告诉娱乐资本矩阵先知优宝(id:yuyanjiayoubao),明年阿里娱乐生态将全面布局针对9-16岁青少年的内容,其中就包括动画。目前优酷少儿已经上线了数十部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动画项目,其中一部针对男性青少年的作品将围绕嘻哈说唱元素展开,讲述青少年成长与奋斗的故事,作品中会避开爱情、阴暗等成人内容。针对9-16岁女性群体,优酷少儿也会有歌曲、舞蹈、偶像等题材的相关动画作品。
爱奇艺副总裁杨晓轩10月份接受《娱乐资本论》采访时也透露,明年爱奇艺动画会挑战更多风格化的内容,比如针对男性的悬疑侦探故事、针对女性的童话故事,以及针对大众的搞笑、无厘头故事等。
此外,不少从业者发现,今年越来越多的动漫作品入驻短视频平台,如爱奇艺的《四海鲸骑》、若森的《画江湖》系列等均开通抖音账号,发布前期剧情,并剪辑创作音乐营造氛围。不过,短视频的动漫内容还未成型,2020年或将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动漫行业的顽疾,人才的发现与培养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无论2020年中国动画市场将迎来怎样的走势,在多数动画从业者眼中,人才的匮乏依然是行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事实上,近年来行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尤其在行业需求不断增大的当下,人才更是不可或缺。
雨猫CEO徐阳斌今年12月初正式创办东部洲国际动画展,并合并第八届独立动画电影论坛。据独立动画电影论坛发起人皮三介绍,“举办论坛本身不赚钱,目的是为从业者提供一个交流、展示作品的渠道。”独立动画确实能造就人才,比如《哪吒》的导演饺子就曾经是一名独立动画工作者。
论坛三位策展人皮三、陈辽宇、余舟在与娱乐资本论矩阵号先知游宝(id:yuyanjiayoubao)对话时表示,过去独立动画师生存艰难,但现在他们的收入和支出已经可以达到健康的水平。如果制作一部水准上乘的独立动画,成本并不高,还能在比赛中拿到奖金或播出版权费,这比尾端的商业动画制作团队还要舒服。
在此形势下,发展独立动画也将成为从业者试水的新方向。据徐阳斌介绍,东部洲国际动漫展明年将逐步建成完整的项目孵化基地,适合发展的优质动画作品也将陆续被开发出来。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于舟也表示,将在独立动画电影论坛中挑选合适的项目进行后续孵化。
此外,B站今年推出的“小宇宙星计划”也在探索优质独立动画。在整个动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IP化并不是唯一的出路,鼓励原创动画的动作也会越来越多。但这并不能解决大部分的人才短缺问题,事实上,动画行业不仅缺乏创作人才,也缺乏产业开发、后期制作等领域的人才来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这也让从业者感到颇为无奈。
确实,2019年的国产动画市场让观众看到了行业的突破与未来,同时政策与环境的压力也迫使行业不得不顺应潮流做出调整,有些举措是无奈,有些则会是新的探索方向。政策意外虽然让人头疼,但也是行业发展、流程规范的必经之路,这需要从业者淡定面对,全心全意打磨作品,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下一个风口的到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