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成年轻人主流文化,美术馆为其打开大门
▲“动漫美学双年展——栖香馆”展览海报
业界对于这个世界的“第九艺术”是漫画还是游戏,一直众说纷纭。但无论谁胜出,“第九艺术”显然都是“二次元”的世界。
“二次元”是指由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等构成的虚拟世界,最早由日本传入。宅男文化、同志文化、表情包、视频“弹幕”文化等都属于二次元。随着VR(虚拟现实)、互动影像等技术的革新,二次元的分类不断扩大。一份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达4984万,其中95%以上为90后、00后,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1亿;预计今年核心用户规模将达7008万,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将达2亿,有8028万人为“二次元”付费。
二次元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文化,美术馆也纷纷向其敞开大门。
4月,“丁丁和你在一起”和《美少女战士》(以下简称美少女战士)特展分别登陆苏州和东京。来自8家收藏家的700余件藏品从漫画、手稿、邮票、雕塑、影像等不同角度,还原了大家心目中那个身穿蓝色毛衣和黄色马裤的金发少年;《美少女战士》特展让森美术馆变成了一个梦幻空间。竹内直子的漫画手稿、刊登《美少女战士》封面的漫画杂志、女主角月野兔的变身手杖,都重新点燃了女性观众的“少女心”。此外,卢浮宫世界巡回展“LOUVRE No.9”(漫画,第九艺术)将于今年7月接替《美少女战士》的展场。 自2005年起,卢浮宫每年都会邀请漫画家定制其作品并出版单册纪念版。《LOUVRE No.9》将呈现16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11位与卢浮宫合作过的国际艺术家。
动漫正逐渐被艺术机构接受。在动漫和二次元文化的影响下,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动漫美学”也在拓展创作的边界。“动漫美学”由陆荣植提出,指受动漫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审美倾向和趣味。从挪用、重塑既有动漫人物,到创作自己的动漫形象或提取形象符号,艺术家们不断跨越着动漫美学的范畴。在二次元文化的冲击下,动漫美学将呈现怎样的走向?近日的“动漫美学双年展——栖香馆”和“很上瘾——日常生活美学的延伸”或许能给出答案。
▲韩国艺术家朴正铉最新装置作品
>>>>
上海和银川,两个“动漫美学”典范之地
踏入上海当代艺术馆的那一刻,资深漫画迷们或许会“目瞪口呆”。近百条柠檬黄的丝带被拉伸、悬空,分成几个区域,相互交错,与墙面形成锐角。最高的距地面两米多,最低的仅一米。要想看到下一件作品,观众必须俯身才能穿过。“这跟漫画有什么关系?”预展当天,有记者小声问身边的人。
在大众眼中,“动漫”通常指动画、漫画。相关概念包括电视动画(TV版)、剧场版(电影版)、网络动画、同人小说(二次创作)、Cosplay、声优、新番、周边等。本次展览的13位艺术家以绘画、动画、空间绘画、装置等不同方式,不断挑战“动漫”的边界。
▲金仁贝的作品与动画并无直接关联,艺术家试图引导观众尝试不同的观看方式。
▲奶粉周把空间变成了录音室
香港艺术家何倩彤将连环杀人案的时间、地点、参与者一一罗列,并刻意涂黑部分信息,改造成连环杀人案最后一天在香港上映的电影海报。韩国艺术家金仁贝带来两个大小相等的圆环,一前一后,平行悬挂在狭小的空间里,每当观众改变观看角度,两者的形状和对应关系也会随之改变。波兰艺术团体Pussykrew利用VR眼镜,上演了一连串令人目眩神迷、节奏明快的虚拟场景。华裔艺术家周奶粉把展厅变成了录音室,室内展墙贴满他涂鸦风格的画作,室外则加了一台旧游戏机……
“‘动画’在中国有明确的内涵,容易让人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其实它是现实与虚拟的中间地带。”上海当代艺术馆馆长王薇薇说,“在作品选择上,我不强调传统的动画符号概念,而是突出视觉张力,给观众带来互动体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与王薇薇不同,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谢素珍在策划“很上瘾——日常生活美学的延伸”展览展示绘画和雕塑时,有意选取了“最受欢迎的漫画人物”。奈良美智的《斜眼少女》、李东基的《铁臂阿童木》、金俊植以李小龙为原型创作的《红梅,自拍上瘾》等著名作品均在展出。“这是银川当代美术馆第一次举办动漫美学的展览,对当地观众来说是一个初步的普及过程,我想用一种比较通俗的方式,给银川观众一把理解艺术的钥匙。”谢素珍说。
上海与银川提供了两座动漫美学的城市样本,展现了新老艺术家的实力。
>>>>
新人和老手,“动漫美学”的两股力量
▲叶凌瀚,《蔓延》(局部)
主修壁画专业的叶凌瀚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画壁画了,他的作品《蔓延》有两层楼高,是“奇幻馆”里最大的一件作品。古部落纹身、水手纹身、日本黑帮纹身等一系列图标被统一喷涂在黑色平面上,纹身这种亚文化、流行文化在这里“蔓延”。
▲叶凌瀚《事物的过程》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叶凌瀚出生于1985年,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大学期间,因为看过很多实验影像,他开始尝试实验动画,并一直坚持至今。叶凌瀚的创作方式包括实景拍摄、3D建模、逐帧手绘。对他来说,动画是“记录时间流逝”的载体,是他观察事物的真实体验:他曾在工作室拍摄火球、自行车车轮、切割机、昆虫等十个日常物体的运动场景,剪辑成《事物的进展》;他还把3D建模的克莱斯勒大厦放大到5米高,每分钟换一次景,让人捕捉到每一寸缓慢旋转带来的光影变化;在《金·圆·虎》中,他用金色丙烯颜料逐帧手绘,实现焦虑与挣扎的高速颤动过程。
无论是视觉传达还是创作意图,叶凌瀚都绕开了传统动画美学的范畴。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动画制作的人,他并不是一个“二次元”的人。他说:“‘动画美学’可能从字面上就限定了影像作品的范畴,或许说‘影像美学’更贴切。”
▲艺术家刘毅
▲刘毅作品“乱”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展出
1990年出生的刘毅,2012年开始尝试水墨动画,已完成《天演与伦理》《混沌》《穿越》《虚空居》等作品。刘毅喜欢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尤其喜欢《铁扇公主》。她的作品通常是一帧一帧地完成,几分钟的动画经常要画5000多张图,因此经常“闭关半年”。
▲刘毅,《穿越》,双屏影像装置,4分30秒,2015年
▲刘毅,《一只乌鸦叫了一整天》,旅行记录实验影像动画20分钟,2016年
与叶凌瀚类似,刘毅的创作初衷与“动画”无关。“我想在动画作品中完成两件事,如何很好地‘动’,以及作品如何与空间相联系。”在《奇幻亭》中,刘毅将作品《混沌录》悬浮在半空中,一圈画作围绕着视频,在风扇的作用下,细细的画面如水波般飘浮。王薇薇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刘毅作品《虚空身躯》时的感受:“她的作品不仅巧妙地动人,还不断挑战观看方式。”在《虚空身躯》中,刘毅在墙面上安装了一个类似风扇的装置,于是墙面上的IPAD迅速转动,与画面中滚动的人物形成互动效果。
▲陈逸杰《超人超级救世主》水晶裱数位画 182x120cm 第三版 2005年 图片由香港汉雅轩提供
▲2014年第五届福冈三年展上陈逸杰的作品《圆岛》。图片来源:香港汉雅轩
相较于几位不愿被“动画”所局限的新锐艺术家,台湾艺术家陈艺洁近十年来一直在“拥抱”动漫美学,从绘画到装置,不断进行深度探索。陈艺洁耗时十年的《机能色彩》始于她读研究生时。当时她收集了300个毛绒玩具,将其中一些用塑料袋真空压缩,变形的玩具只剩下一片片难以分辨的色块,这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起初,她将小熊维尼、跳跳虎等人物的色彩提取出来,完成相对理性的矩形色块。后来,她用同心圆取代矩形,将蝙蝠侠、蜘蛛侠、超人等漫画人物的色彩读入其中,推出《超人》、《超级救世主》系列。对于代表不同人物的同心圆,陈艺洁为其设定了合适的场景。 比如她运用广角镜头传达蜘蛛侠在空中摆动的动作特点,红黄色的闪电侠犹如一道霹雳,在雷电交加的场景中咆哮,飞天小女警中弥漫着一个充满童真气息的粉色世界。
▲陈逸杰,《圆岛》,2016年,数码绘图,图片由银川当代艺术馆提供
这次“很上瘾”的展览,陈逸杰在玻璃门上呈现了《圆岛》。画面中,大小不一的同心圆组合成一个虚拟的社区。她的作品从单一人物上升到描绘群体。其实,从2013年开始,陈逸杰就开始用快速旋转的画板画同心圆,试图通过机器的运动来表达抽象绘画的过程。
“台湾有很多艺术家一直在动画领域探索,因为台湾政府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台湾每所大学都认可动画。这在大陆比较难实现。首先大陆地区以艺术市场为价值目标,大学教育也没有开设艺术社会学的课程,艺术家不愿意局限于动画,动画美学也没有真正得到学界的认可。”谢素贞说。
▲奈良美智作品展照。图片来源:银川当代艺术馆
>>>>
“动漫美学”会成为二次元时代的主流艺术吗?
“动漫美学”艺术的火爆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目前,日本是“动漫美学”艺术大国。据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调查,87%的日本人喜欢漫画,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相关的物品。日本有430多家动画制作公司,动画产业年营业额达230万亿日元,早已成为日本的第三产业。据日本动画协会去年公布的数据,2014年,日本动画产业的市场规模为16297亿日元,是2013年的109.2%。在此基础上,日本才能不断涌现出村上隆、奈良美智、山口爱、松浦洋之等艺术家。 虽然他们的作品核心已经超出了漫画或者动画本身,但是整体环境的支持让动画艺术不断产生新的活力。
▲韩国艺术家李东基《铁壁阿童木鼠热气球》170×250厘米布面丙烯图片由银川当代艺术馆提供
▲李东奇,《粉红豹》,200×222 cm,布面丙烯。图片由银川当代艺术馆提供
相比之下,韩国艺术家的审美则更加“唯美”,漫威人物、芭比娃娃、迪士尼卡通人物成为一些韩国艺术家频繁借用的对象。比如,李英一在《难忘的电报》中引入了爬墙的蜘蛛侠,郑昭妍在《天空》中将芭比和米奇放在一角,金浩成则将五位迪士尼公主带入了虚构的舞台。
相比日韩,我国“二次元”市场也在逐年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底,我国动漫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较2013年的870.85亿元增长15%以上。去年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创造了9.56亿元的票房纪录,超越同期上映的《超能陆战队》和《多啦A梦》,有力提振了国产动画。
国内二次元文化不断引来资本注入:光线传媒依托其投资的13家动画公司,成立“七彩之家”动画集团,将推出22部动画电影;腾讯动漫投资3亿元成立“聚星基金”,鼓励原创动画。去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集体试水“二次元”,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向“二次元人”聚集地AcFun和Bilibili投资5000万美元和2亿元人民币,百度在旗下视频网站爱奇艺设立动漫创投事业部。今年1月14日,AcFun宣布续获软银中国领投的6000万美元A+轮融资。
“次生”文化的强势入侵,是否会让国内的“动漫美学”艺术走向主流?
谢素珍回应:“动画美学是一门容易入门的艺术,但目前大陆高校对动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动画美学一直游离在主流学术领域之外的原因。动画美学要稳步发展,大家必须放轻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