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系列的日语腔:是新奇还是违和?
回顾丨路易文本人火火火
——在国产二次元作品中,日语口音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多或少影响着国产二次元文化。
“米哈游之类的。。。我最讨厌了!”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像机器翻译的日语,带有非常鲜明的“日本腔”。
作为国产原创二次元IP,崩坏系列带有非常鲜明的日本腔调。
崩坏3的浓厚日式风格与带有日式口音的对话设计分不开。
随着《崩坏3》的到来,从游戏场景到玩法都进行了全面升级,声优阵容也变得更加豪华。
日本口音也自然地被继承了。
“嗯~胜利在望。”
你们中的许多人一定熟悉 Kiana 的这句经典台词(不!我用的是 Mei!)
这样的风格设定颇为新颖,而日系口音所带来的不协调感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中日语音对比)
除了崩坏系列之外,很多想要体现二次元世界的国内二次元作品也经常会选择日系口音。
比如最近国内的“白派”galgame《三色之恋》
这款游戏拥有诸多亮点——优秀的BGM、强大的CV、精美的人物插画,同时价格低廉,是一款非常具有性价比的国产游戏。
然而,游戏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
作为主角,男主角“我”的人物塑造并不成功,导致后续的剧情体验需要加强。
另外就是日本口音带来的不和谐感。
嗯,有时候感觉好像在玩中国游戏。
当然,崩坏3和三色回连都是优秀的国产手游(提醒大家快速上线并清空体力)
在国内的创作中经常可以看到日式腔调的影子。
当年《纳米核心》播出后,论坛上有人指出前两集充斥着日语口音,论坛里一片激烈争论。
也有人认为,保护妹妹的角色形象过于僵硬。
也有人认为,楼主说“前辈”是从日本文化传过来的,是在夸大其词。
这取决于个人观点。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早期的纳米核心在台词和情节上确实带有日本漫画的元素。
当然,当时纳米核心还比较陌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内容特色,随着剧情的推进和制作者水平的提升,纳米核心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特色。
为什么听上去好像有股浓浓的机译味道?因为日语口音本身就是机译的产物……
日语口音又称为“日轻体”,这里的“轻”指的就是日本的轻小说。早年还未形成规模的中文翻译团队在翻译轻小说时,不可避免地会使用机器翻译。
不知不觉中,日本的光体就形成了,至今仍然很有特色。
对于很多网友来说,日语口音就是一场表情包的狂欢,刻意说日语口音也成为一种新潮流。
“情报公主,今天您一定精神十足吧!”
当然,也有人更加爱玩,将几种风格混搭,营造出一种神奇的氛围。
甚至有人将日本人的口音与那些愚蠢的网民平时的说话方式进行了比较。
双向衬里看起来更快乐
当然,这种机器翻译的日语口音也对国产二次元产品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崩坏3rd》上线于2014年,彼时2D手游还是一块处女地,市面上唯一一款具有竞争力的2D手游就是盛大代表的《百万亚瑟王》。
(做了这款游戏之后SE终于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的手游厂商)
《三色之恋》和《高考恋爱100天》也是Steam上第一批备受关注的国产辣妹游戏,在这之前,大家提到国产辣妹游戏或者视觉小说,大概只会想到橙光游戏。
2013年上线的《纳米核心》可以说是网络动画热潮时代的先驱。
为了将二次元文化引入国内,发展产业,首批厂商均以“日语音调”作为二次元文化的特色之一。
这里出现了第二维局部化的问题。
毕竟是异国文化,语言的差异导致直接引用台词之后的体验也大不相同。
有些人发现以不同的风格体验同一文本很新奇有趣。
难免有人会对这种大杂烩般的体验说不,就像他们抱怨中文和英文混杂一样。
就像看到日本轻小说就会想起日本文化一样,日语口音也成为了二次元世界的一个象征。
很多厂商都想吸引二次元用户,日系口音自然就成为了一张好牌。
但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在日本口音的潜移默化下,母语在ACG文化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甚至蔓延到了圈外的创作中……
不得不提一下日语口音的前身“翻译口音”
“译音”是指译文带有西方化特色或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
这里主要指英语,所以叫它英语口音可能更合适。
如今,很少有人抱怨外国作品的翻译语气。毕竟,先到先得,无论是生产者还是目标用户都已经熟悉了翻译语气。
(当然还是有些玩笑的)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翻译声调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不协调感成为一种模因和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这是日语口音非常自然的发展方向。
回到崩坏系列,经过这几年的改编和打磨,最新版本的日语口音已经明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崩坏3中,随着版本的更新,来自日本的芽衣和八重樱的台词保留了日本口音,与其他角色的配音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地域对比。
由于汉语的博大精深和简历技巧的精湛,中文发音并不比日语差。
(道具介绍副本也在完善中)
日音在国内二次元环境中的诞生,是必然的偶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生硬套用外来文化元素,只会放大其不足之处。只有凸显文化特色,并进行本土化的调整,才能让“日音”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推动行业发展。
就像为什么肯德基在中国比麦当劳更受欢迎,因为他们除了汉堡之外,还有米饭、豆浆、油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