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引发二次元热潮,动漫市场效益与文化辐射力不俗
介绍
当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在北京海淀区一家影院落幕时,观众表现出了惊人的默契。正片结束了,但没有人离开。屏幕昏暗的灯光在年轻的脸上舞动,直到最后一行字幕消失,观众才肯起身。
这些参观者均来自附近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2016年底《你的名字》中国内地首映日,北京大学“元火动画学会”和清华大学“下一代动画学会”组织了私人放映。
截至2017年初,该片在华总票房突破5.6亿元。与此同时,各地举办的动漫展会越来越多,以动漫为主要内容的弹幕网站也聚集了众多活跃用户,催生了许多热门词汇和“病毒视频”。
伴随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市场效益和文化辐射力,一个外来词——“二次元”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个词在日语中的意思是“二维世界”,用来指代动漫和视频游戏,现在不仅被爱好者谈论,也被投资者、经理和官员谈论。围绕“二次元”的讨论,从过去位于互联网边缘的“内部论坛”,蔓延到证券公司的行业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报告、工信部的产业扶持政策等。文化。
和这个时代很多流行的流行语一样,人们对飞速发展的“二次元”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参与其中的人却有一个共识:“二次元”世界是多样而复杂的,难以简单描述。
有趣的社交网络
“四雪”,元火动漫社社长,北大数学系学生。他又高又瘦,留着“三维”世界(即现实世界)男人不常见的长发,在脑后扎成一个中马尾辫。
像他这样的年轻学生正处于容易被“二次元”吸引的年纪。艾瑞咨询2015年进行的行业调查显示,中国二维用户的主要进入时间是初中,占3万余名有效受访者的49.6%,其次是小学和高中。
“入坑”是“二次元俚语”之一,指的是对ACG作品产生热情。 A、C、G分别对应动画、漫画、游戏。如今,小说也经常被添加——主要是指娱乐性很强的网络小说。
四雪“入坑”是在中学时期。吸引他的都是那些“超越现实”、“太美”的东西,比如魔法、机甲、时空穿梭等等,即便是在那些让他陷入陷阱的非虚构世界观作品中,司雪也看到了一些独特的超越性。到动画: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超出预期和现实。
但当这些痴迷“超现实”的爱好者聚集在一起时,他们愿意投入真正的精力,尽管这与他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无关。
私人放映的第二天是元火动漫社18周年庆典。为了庆祝活动,一名执行委员会成员彻夜编辑音频。仅仅休息了几个小时,下午他们就去领排练。执委会成员连续几个晚上彻夜不眠。第一版舞美文档长达96页,导演和舞美设计师先后将最终版修改为106页。
林频,文化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是元火动漫社的活跃成员。他是一名资深“哈利波特迷”,将哈利波特COS(cosplay)得淋漓尽致,还把“魁地奇”比赛搬到了北大静园的草坪上。
林频认为,“二次元”人类很难一概而论,但可以说他们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有自己真正喜爱的作品;二是他们有共同点。其次,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新媒体,通过新媒体开展“有趣的社交”。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让很多人很难再像过去那样通过血缘或者地理来维持人际关系,也很难获得传统文化中的宗族归属感、地域归属感,所以他们正在努力寻找这可以说是“有趣的身份”和“有趣的社会化”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其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有趣的身份”。一种。
四雪很享受大家一起工作的状态:“其实我喜欢的是一群人一起工作的感觉,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工作。”俱乐部还培养了很多情侣,其中就包括思雪和他的女朋友。
“自信地”说你喜欢它
元火动漫社成立时的章程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漫画这种目前被‘正统文化’排斥的艺术形式能够得到应有的地位……以便热爱漫画的人,才能有勇气自信地说‘我喜欢’。”
那是1999年,日本动画传入中国才十年。 《哆啦A梦》、《圣斗士星矢》、《美少女战士》的奇幻世界带有“不务正业”、“因玩具而丧志”等负面含义。 “元火”这个名字蕴含着爱好者们的愿景,“我想用这颗星星之火,点燃华夏大地”。
10多年过去了,动漫迷们不再尴尬了。相反,不懂“二次元”的人,有被“时代抛弃”的危险。配音演员——或者正如“二次元”人们所说的那样——“配音演员”夏雷,见证了星星之火燎原的过程。
为《秦时明月》、《古剑奇谭》等多部国产动漫、游戏作品配音的夏雷,还有另一个身份——资深“纸党”。多年来,他收集了1万多幅漫画,并存放在专门的书房里。
夏雷小时候也曾“入坑”。如今的“二次元人类”都喜欢逛弹幕网站,但对于70后的夏雷来说,最出名的还是“海南摄影艺术出版社”。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漫画的价格:“初中的时候,我每个月的零用钱是10元,而《圣斗士星矢》则是1.9元一册,一册有5本书,我可以每月购买一卷。”
夏雷说“二次元”有一种“气场”:“就像我和你聊天,我喜欢宇泽直树(日本漫画家),你也喜欢宇泽直树。我们有一个,呃!一见面,我们把其他人抛在后面。”
十年前,当“二次元”概念还没有普及,动漫文化还没有受到现在这样的重视时,夏雷就体会到了动漫爱好者的“人多力量大”。
当时,夏雷与另一位著名“配音演员”冯俊华在上海电台推出了一档节目《动漫新区》。他们在节目中给自己起名为“万仔”和“妞妞”。该节目的播出时间为周末上午 7 点。但自从这个“垃圾时间”节目开播以来,礼宾部一直有一大袋来自各地的信件等待着万仔和妞妞。
说起这段往事,夏雷的语气明显变得激动起来。他惊叹动漫迷比他想象的还要多。
元火动漫社自成立以来就有粉丝。 20世纪90年代末首次招生时,就吸引了148名北京大学学生。
一种观点认为,动漫文化逐渐成为主流的原因之一是动漫粉丝数量已经很大。当像夏雷这样的青少年长大并拥有更多话语权和消费能力时,也推动动画走向主流。
另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是互联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大量“潜伏”在QQ群、论坛中的爱好者通过微博、视频网站等逐渐“暴露”。
互联网也促进了动漫爱好者的创作。柒牌是北京“沉漫展”的组织者,从2007年开始全职从事漫展策划,后来经营了一家COSPLAY(动漫角色扮演)工作室。她认为,给自己看动漫就像给父亲看武术一样。历代年轻人总是被“美”和“奇”所吸引。但目前的“核心二次元群体”有一个新特点:同人创作参与者众多,指的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包括创作同人漫画、同人小说、剪辑动画视频、排练舞台剧等。 ,涵盖动漫歌曲等。
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他们的父母所不喜欢的沟通平台和社交渠道。现在,动漫迷不再需要写信、贴邮票,然后邮寄到周末早间广播节目。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轻松“找到纸巾”。
“新一代消费者”
虽然“二维”越来越流行,但许多深度爱好者不再喜欢使用这个术语。
《二次元》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圈子:动漫迷、游戏迷、配音迷、COSPLAY迷、古风迷等。“他们是一个不喜欢被代表、不被定义的群体,整个市场都在谈论第二维度,但大家只能从外部寻找它的边界,而无法直接定义它。”腾讯动漫总编辑顾翔表示,当他遇到“二次元”时,他可以识别它,但无法给出简单的描述。
不同年龄段的二次元人也表现出一些行为差异。腾讯动漫产品总监张彪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根据对用户的了解,大学生和上班族更喜欢经典动漫。预科群体既喜欢中日漫画,又更擅长在网上结识“志同道合的人”。前者喜欢的“二次元”偶像主要是作家和声优,而后者喜欢的类型则很广泛,包括UP主(视频制作人)、舞美(House舞蹈表演者)、尚美(动漫歌曲翻唱)、等等网红。
虽然常被认为是“青年亚文化”,但“二次元”人不同于“嬉皮士”和“摇滚乐”。他们没有强烈的反主流色彩,表现出价值观的多样性。林频观察到,一些二次元群体的人主动认同主流话语,比如参与塑造“二次元民族主义”的人。
让市场欣慰的是,二次元人群至少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了足够的共性。顾翔认为,消费表达了对作品的“喜爱”:“我喜欢的作者、我非常喜欢的作品,和我的情感有非常正向的联系,消费表达了我的这种情感联系。”
像夏雷这样的人,把消费的热情放在了收藏作品上。在电商还不发达的年代,有人收集了日本动画制作人手冢治虫的作品,包括同一套漫画的完整版、普通版、库版。同一版本,“腰”不同,故收藏。
如今,年轻一代的零花钱较多,消费模式也十分多元化。四雪表示,元火会员会根据个人经济状况,组团去看漫画展、订购手办、去动漫故事发生地的“圣地之旅”,或者去日本观看虚拟偶像演唱会……
巨大的需求支撑着巨大的市场。文化部官员曾透露,截至2014年底,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
资本的橄榄枝也是穿透统计、真正感动从业者。几年前,柒牌认为“社区很穷”,但现在他遇到了很多对漫画展览和COSPLAY商业化感兴趣的投资者。在未名湖畔的象牙塔里,动漫俱乐部的各种商业活动也与日俱增。高峰时期,每个月都会有3到4个合作机会提供给四雪。
与动画发达的日本、美国相比,目前中国动画的崛起是一个不难预见的趋势。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中国这一代人需要更多的文化娱乐产品。美国动画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发生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动漫产业也随着20世纪70年代经济的复苏和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增加而迅速发展。
但在繁荣的同时,这个原本以利益为主的行业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去年年底,二次元圈内就发生过一场“打破次元墙”的争议。漫画家夏达在微博上发长文,讲述了他与“夏日岛”工作室签约的10年间所遭遇的不公平:收入被分了很多,走开,失去作品版权。她指控的夏日岛的创始人和经营者是她过去非常崇拜的漫画家姚非拉。
齐快说,现在这样的事情很多:“以前是出于爱好,但慢慢地,这个事情变成了基于生意。以前只是为了好玩,但现在你必须先看合同。”在中国,还没有行业规则。”
眼下,柒牌本人也面临着一场纠纷。去年11月,工作室所在的北京“三间房动漫乐园”发生火灾。工作室里的很多用品都被损坏了。目前,园区尚未与各企业协商补偿方案。
这个动漫公园建于2006年,当时正是中国动漫的“黎明前的黑暗时期”。齐快记得,在“钱变得更充裕”之前,一批老漫画迷的杂志消失了:《漫画王》、《新干线》、《动漫新纪元》等相继停刊,一批漫画家也消失了。柒牌感到悲伤和愤怒。
小时候,这个女孩经常给《漫画王》写“一句话稿”,有一次还真被编辑选中发表了。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电视什么时候会有介绍动画的节目?小编自信地回答:肯定会有。
中青报·中青在线记者 程曼琪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正在寻找全国最受欢迎的冬季校园风景。你的母校在哪里?
点击这里加入我们!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出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