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派的渊流:关根伸夫作品位相·大地及物派艺术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日本社会面临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碰撞。受“无常”、“空”等美学观念的影响,以及响应当时流行的极简主义艺术,“物叶”应运而生。 ,并形成了一种流派,也对亚洲乃至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近日,“物派的由来——以“相·地”为中心”展览在上海青浦朱家角开幕。展览重点展示被视为物派起源的关根伸夫的作品《相·地球》。回顾物派两位核心艺术家关根伸夫和小清水鸫的早期作品,并再次呈现《相·水》和《天空》。作品有《相·切石》、《垂线》、《纸》等。
展会现场
1968年10月,关根伸夫(1942-2019)展出的作品《相·土》在日本神户“首届现代雕塑展”上亮相。他在地上挖了一个两米多见方的圆形坑,把挖出来的土堆成与坑对应的圆柱体。该作品旨在启发人们重新理解物体和空间的概念。该作品基于拓扑几何的空间概念,展示了挖掘地球土壤直至地球翻转过程中的中间阶段的概念。完成后,该作品超越了最初的概念,巨大的圆柱形土块和大洞带来了压倒性的存在感和物质性。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物的关系,艺术表达开始从概念性转向实质性。
《相·地球》视频资料,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主办方将当年拍摄的照片放大到几乎相同的尺寸,以便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该展览由艺术评论家朱琪和日本艺术学者多明美和策划。朱琪告诉澎湃新闻,物派的出现恰逢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西方主导的战后艺术的转型,始于1969年泽曼在艺术博物馆策划的“物派”展览。瑞士伯尔尼。以“当态度变成形式”为标志的意大利贫困艺术、德国激浪艺术和美国偶然艺术,正准备脱离20世纪从达达主义到观念艺术的先锋派体系。近半个世纪以来,来到了关根伸夫、小清水津、吉田克和李禹焕这一代人,他们希望找到自己的艺术道路,他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创作。对学校艺术教育塑造的西方艺术基本概念的质疑和反思,包括什么是形状、空间、创作的基本方法,以及主题表达模糊了语言。这个日本艺术新起点的标志就发生在“相·地球”上。
《地相》的创作得到了小岛爱瑠(1944-)和吉田胜郎(1943-1999)的协助。这三人后来成为物派的核心成员。
《相·水》,关根伸夫,1969/2024(复制品)
本次展览还再次呈现关根伸夫的《相·水》、《空相·油土》、《空相·切石》等作品。
蕴藏着自然力量的水静静地存在于棕色的容器中。人们对这样的水有什么样的感受或情绪?关根伸夫在1969年创作《相·水》时曾写道:“‘水’以圆柱体或长方体的形式存在,多么美妙。然而,当代艺术所期待的意义并没有被清晰地揭示出来。作品意义不明,观众应该感知到一个‘物体’。”
《空形·切石》构想,关根伸夫,1971/2011
“空相·切石”始创于1971年,它将石材与不锈钢板结合在一起,将外界的风景反射到石材的顶面上。它的轻盈让人想起水,与石头的坚固质感形成鲜明对比。
在筹备这次展览时,肖清水回忆道:“当时我们在制作《地相》的时候,我们并不太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我们拿着铁锹挖自己,结果浑身是泥。”后来周围的人实在受不了了,就用起重机来帮忙,看到成品后,大家都觉得自己做出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垂直线》,小清水剑,1969/2015
《地相》经历的影响让小岛觉得自己必须彻底重新思考自己过去对雕塑的所有认知,因此有一段时间无法创作新的作品。直到《垂直线》的灵感出现。 1969年创作的《垂直线》,用一根三米长的琴丝悬挂黄铜重物,以具体的形式表达“垂直”的概念。该作品试图将垂直线条、作品的表面/背面以及物体的锐利边缘作为一种介于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边缘艺术”。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小岛江月的《垂直线》。
《阶梯花园》,小清水涧,2015/2024
Monoha成员一般尽量不对作品的材料进行加工,但小清水禅的一些作品仍然使用木材加工。从展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创意材料的加工并不是重点。小澄的创作一直徘徊在艺术品与非艺术品实体之间的模糊界限中,例如《裂石》和《铁板》。 ”和“从表面到表面”。
朱奇介绍,萧清水在创作中逐渐聚焦于一种类似于禅宗心灵触发的随机性机制,一种在事先不知道作品结果的情况下,通过心灵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相互变化的“过程艺术”。进行设置。这种工艺艺术中还蕴含着与日常相反的陌生化追求,如《纸》(1969),将一块巨大的巨石塞进纸袋,为普通的物体营造出一种超日常感。
《纸》,萧清水,1969/2024,展览现场
继《垂直线》之后,小清水又创作了《纸》,一张2米50厘米高、2米宽的巨纸,用磁铁固定在一块同样大小的巨大铁板上。由于当时的资金限制,只生产了两部。本次展览中,小清水展出了10件作品。小清水表示,展出如此多的作品是以往从未有过的挑战。
《从表面到表面-坎万斯-》,肖清水,展览现场
小清水江月的代表作中有一系列名为《从表面到表面》的作品,由画布、木材、纸张等制成。小清水说:“人们普遍认为,表面的背后一定有相应的背面,正是这个背面使表面成为表面,但是,承认背面不存在只是徒劳地添加一种背面,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价值。”
《油土的空相》,关根伸夫,1969/2024(复制品)
随着中日艺术的交流,物派对空间的重视也给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空间意识。 “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希望成为对中国物派进行真正深入、严谨研究的开始。而且,物派思想中包含着现代性,涉及到道家、禅宗等概念,我们认为这是关键。”战后东亚现代主义的创作经验及其共同财富的转变。”朱奇说。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6月8日。
展会地址: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铜管厂文化创意产业园8号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