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晨跑:感受世界上最美的十公里与四五公里
文|徐敏
作家冯唐说,他喜欢早上绕着颐和园跑十公里,一开园就进园,沿着墙内侧跑最大的一圈。他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十公里。然后沿着西递走,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四五公里。他画中的颐和园西山层叠,远处宝塔矗立,堤岸一字排开,两侧是平坦的湖泊。为此,我特地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以便去颐和园晨跑。
五月的清晨,天高气爽,地安宁,天蓝蓝的,挂着半个淡淡的月亮。从北宫门进入,沿着宫墙行走,聆听鸟鸣,眺望远山,一路奔跑,呼吸着小满季节的欢乐。万寿山的佛香阁带领着一组亭台楼阁,静静地守护着昆明湖畔。雨燕振翅,盘旋在重檐之上;石桥高拱,横跨碧波两岸。踏上异国他乡,连空气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的颐和园已不再是史书上的皇家园林了。她只是不断地在眼前展开流动的风景。没有前世今生,只有风景本身。
我跑过燕柳湖,跨过瓦波龙桥,偶尔遇到也在晨跑的人。当我见到他/她一次后,我忍不住猜测他/她的故事。老北京人每天都在这里闲逛锻炼身体吗?还是安于奔跑的北票人?或者你是否也像我一样,不远千里去寻找书本上从未见过的遥远地方的答案?
奔跑中,北京驱散了晨曦的朦胧。跑了一圈后,我发现冯唐夸大了围绕家乡的跑步路线。整个颐和园一圈只有7.72公里,怎么算都不足10公里。看来,美化家乡是每个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沿着西堤走走停停,这是我离颐和园最近的一刻,但眼前的景色却依然像往日繁华的迷蒙梦境,带着一种异乡的疏离感,这让我不禁将家乡的玄武湖与颐和园的昆明湖进行了比较。
事实上,玄武湖也曾被称为昆明湖,因刘宋孝武帝曾两次在此举行海军阅兵而得名。后来,乾隆来到南京,无法忘记昆明湖,于是将北京的西海改名为昆明湖,也就是现在颐和园里的雾水。他的名字的改变体现了他对玄武湖的热爱。
而我在玄武湖边出生、长大、相恋、生活。玄武湖有环洲、瀛洲、灵洲、凉洲、翠洲五洲。无论是欣赏风景还是跑步锻炼身体,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品味和兴趣选择不同的路线组合。我一般都是从太平门出发,经过灵州、环州,然后从玄武门沿环湖路跑回太平门。这条路线不仅风景不一样,还在地图上打造了一个拖着尾巴的心形。这是我对玄武湖的爱,对家乡的爱,对这奔跑的生活的爱。
跑完了颐和园,我决定也去跑一下玄武湖。与其贪图距离,不如珍惜当下。玄武湖早已失去了黄书图书馆的庄严。她没有造型各异的狮子,没有高大宏伟的宫殿。历史的兴衰,胜利的王者,失败的土匪,都已消失,只剩下南京人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受。好的。
炎炎夏日,选一个傍晚,蝉鸣如树深处的火焰,夕阳西下,如大片盛开的木棉,一抹红,衬得天空迷人。和感伤的。我约了几个朋友在玄武门见面,那里是玄武湖万米石碑的起点。经过短暂的热身,我站在万米标杆旁边,轻轻地将手掌放在标杆顶部,作为开始我的长跑的仪式,然后我就开始了盛夏的跑步。耳边响起蝉鸣声,仿佛在帮忙。一开始,我并没有感到太累。一路上风景都变了。城墙上摇曳的花朵、湖心徘徊的鸭子船、天空飘荡的风筝……跑者们将眼前的景色尽收眼底。你可以思考它们的诗意之美,可以思考它们的过去和未来,也可以根本不去思考,就像空间对待云朵的态度一样。
不一会儿,汗水就湿透了运动服。天气炎热又令人兴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迈进。生活中的琐碎和固有的孤独,都会随着耳边的风而消失。在家乡的土地上奔跑,没有任何疏离感。在跑步中更容易看到时间、看到自己、看到家乡的日落。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需要在跑步时说话。跑步带走了生活中的一切,你只需凝视自己,或者放飞自我。村上春树说:“我跑,只是跑。原则上,我是在空白中跑。也许我跑是为了得到空白。”
当我看到应用程序上的运动轨迹即将形成一个圆圈时,我全身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我的身体忘记了疲劳,只是习惯性地机械地摆动着。最后三百米,我在冲刺中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手掌再次触碰到了里程碑。
跑完十公里后,绕湖走一圈,让身心慢下来。我想起席慕蓉的《雾莲》。她说,她画的第一幅作品是记忆中玄武湖的荷花。即使马儿呼啸而过几十年,她依然记得抗战结束后的两年,父亲带着家人从重庆来到南京。玄武湖成了她日常的风景。夜晚的游轮上,父亲递给她的莲蓬在她的掌心里一粒粒剥落。味道甜而悠长。她早已忘记了玄武湖的荷花是什么样子,但她记得那随风舞动的荷花,是她的夏天,是她的童年,是她的乡愁,永远封印在她的画里,她的生活里。
时间让记忆变得模糊。也许,几十年后回想起来,我会忘记那些星星和月亮,那些花香和蝉鸣,但我不会忘记,我曾经奔跑过,是那么热。从清晨的颐和园到傍晚的玄武湖,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异乡,我的生活都是波澜壮阔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