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当代艺术展·序章:文明的初见,用艺术诠释科学科幻之美
三体文明的探测器“水滴”穿越宇宙。这张照片被投射到卫星上,然后卫星拍摄的照片传回展厅……11月9日,上海苏州河畔,艺术展《三体当代艺术展·序言:文明第一观》由三体宇宙主办。 “执行。
一系列与科技相关的艺术作品,以《三体》故事为灵感,探索人类文明与地外文明第一次接触时引发的思考和想象。
以三体为起点,用艺术诠释科幻之美
《三体当代艺术展序言:初见文明》由龙星如策展,专注于科学与艺术的跨界融合。展览汇聚了徐冰、刘欣、Rohini Devashe、Quadrature等15人。世界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徐冰在《天书》和《地书》中首次呈现了《三体》中的经典句子“不要回答”。
展会现场
展览以小说《三体》中的关键情节为灵感,分为“未知的星星”、“站在地表”和“接触的地方”三个区域,分别象征着地外文明、太空探索和文明之间的接触。通过科技艺术的表现形式,将实验、观察等科学研究方法融入到一些作品的创作中。
展会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并非对原作《三体》的场景还原、视觉翻译或概念复述。而是以《三体》的故事为出发点和开放性问题,用原著来探讨当下科技的发展。其中存在涉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紧迫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以三体问题中的一些思维角度作为介入现实、对话现实的方式。
艺术家曹树作品《见证》中的“水滴”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制作。艺术家Rohini Devashe的作品《十万个太阳》记录了近百年来人类对太阳的科学观测,证明不同的观测技术和方法会导致对太阳完全不同的感知,从而引发人们对技术进步的思考。
展览中,科学、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邀请观众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地外探索,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这就是三体宇宙举办本次展览的初衷和目的。
《三体》启动全球艺术计划
随着“三体当代艺术展:序幕:文明初见”的启动,三体宇宙以刘慈欣科幻巨著《三体》为灵感,推出跨学科艺术实践项目“三体问题”。全球创作者的“身体问题”。 “三体艺术全球计划”正式启动。
通过该计划,三体世界将继续与基础科学研究机构、艺术院校合作,推动跨学科对话;同时,还将推出全球艺术收藏,鼓励艺术家利用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多种媒介,展现对三体多样性的独特诠释。
展会现场
“从全球观众的反馈中,我们发现,能够超越文明隔阂、赢得全球共鸣的,不仅是宏大的中国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作品中传递出的中国智慧和哲学。”三体宇宙CEO赵继龙表示,基于《三体》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让全世界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围绕三体IP实现跨学科的艺术实践成为可能。这也是三体世界启动“三体艺术全球计划”的契机。
艺术融合跨越文明界限
除艺术项目外,《三体》IP作为中国科幻领军作品,通过多元化的优质衍生内容,在全球文化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三体》三部曲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被翻译成35种语言; 《三体》电视剧畅销美国、巴西、日本、韩国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体》《漫画》《三体图画小说》在海外也取得了显着的发行成绩。
截至目前,三体IP在国内拥有超过2.6亿忠实粉丝,并吸引了超过5000万海外粉丝的关注。
展会现场
主办方表示,通过艺术作为跨越地域、语言、文化的桥梁,三体IP不断成为连接全球文化的纽带,激发人类共同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未来,三体宇宙将秉持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深化与全球艺术家、科学家的合作,推动科幻与艺术的深度融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