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夏文化论坛在洛阳召开,推进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课题实施
人民网洛阳11月18日电(记者肖一木)11月16日至17日,2024夏季文化论坛在洛阳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代表大学、郑州大学参加会议。
本次论坛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郑州中华起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主办。由夏文化研究中心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主办,旨在推动“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的实施和阶段性完成,增进对夏代历史的全面了解,促进了夏文化的传播。
长期以来,洛阳深度融入中国夏文化考古研究、中华文明发现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共有14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建成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3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开幕式上,龙门石窟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杰表示,本次论坛必将为夏文化考古研究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用扎实的田野工作释放文化潜力,深化夏文化考古研究。学术研究与管理融合发展,服务群众 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贡献。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在致辞中表示,自2019年考古中国夏文化项目启动以来,夏文化研究进入了新阶段。夏文化研究一直以学术课题为主,多学科联合研究在年代学、古生物学、古环境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其中,早夏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丰富了人们对早期国家形成机制的认识。这一系列新发现为夏文化早期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认识。 “未来,夏文化相关研究应继续坚持目标导向和主题导向,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强重点遗址挖掘和解读,促进融合发展。推动夏文化研究成果早日发展,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考古学进入中国之前或者刚刚进入中国之后,相关研究就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认定为仰韶文化。后来二里头遗址被发现,现在有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相关出版物逐年增多。”逐年增加,我们对遗址的认识也日益丰富,相关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唐继根表示,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夏朝内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拓展、深化和研究。 “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将夏文化、夏王朝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河南是夏文化研究最有特色的地方。夏文化研究的主要范围是河南地区。这种领先中原的格局也在河南形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伟表示,这与河南农业的发展和史前文化的深厚积淀密切相关。因此,夏朝诞生之前的背景以及豫东地区的作用值得研究。在项目调研过程中,王伟建议建立独立的知识体系。不仅要了解国外的技术、方法和理论,还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到自己的道路,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推动夏文化的研究。
“作为省级文物部门,我们将继续高度重视支持夏文化研究,建设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搭建平台做好服务,与专家学者共同推动解说工作”。 、传播、传承和促进夏文化考古研究。努力推动此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惠明说。
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田野考古——夏文化重点遗址考古工作成果”的主题进行了成果分享和学术交流,为夏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开辟了新视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