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宋青书的委屈:江湖帮派人情味与纪律管理的平衡之道

二次元 2024-11-21 19

宋青书的委屈

江湖帮派如果太没有人情味,往往会疏于管理,失去纪律。每个人都有说有笑,我和你好。老师在保护自己的缺点时没有原则,而弟子的错误也不能受到惩罚。

无敌神拳鬼心书虽然待人严厉,但“生性沉默寡言,很少与弟子谈论做人做事的道理,难免缺乏教诲”。他的弟子孙中军打断人的胳膊,滥伤无辜,这与他的师父不守纪律有很大关系。就连归心树的师傅穆人清,也忍不住抱怨道:“我曾听人说,你和你的妻子纵容徒弟,在外面很卖弄。”后来,他们甚至爱独生子桂忠“胜过生命”。 ”,“过于纵容,失去纪律”。

但团队完全没有人情味,只注重严厉惩罚和高压管理,这也是有问题的。在历史叙述中,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金庸先生在写神龙教时,曾用查慎行的“百金立木招妖”作为评语。他特别强调,他用了秦朝商鞅的典故。

想想手头陀,仅仅因为任务超期完成,就变成了矮胖子。长年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换不来的高瘦身材,一夜之间变成了巨大的四喜。球。未到中年的人,暴躁油腻。你自己就能知道它的味道。所有患有拖延症的年轻人都应该以同理心来阅读这段文字。

在金庸的世界里,《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当派将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它尊重人的感情,适度地保护缺点。

一名雇员家属尹素素一口气杀死了龙门镖局七十多名成员。可以说,他凶恶如蛇蝎。面对尸横遍野的悲惨景象,即使是“见识过很多残酷的事情”的张翠山,也“不禁心头狂跳”。他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墙上晃动,他的手臂也在颤抖。烛光摇曳,影子颤抖。”但团队后来表示,让她付出生命代价也无济于事,还制定了计划,想出了办法为她赎罪。

到了收拾屋子的时候,武当派绝不会手下留情。宋青本来是被寄予厚望的未来之星,是武当派第三代掌门的绝佳人选。然而他却偷窥女生宿舍,杀死了自己的叔叔,试图给他下药,最终以无情的力量加入了峨嵋派。麻辣九阴白骨爪,与天下英雄为敌……结果被张三丰一句“这样的汉奸比没有还不如”一枪射死。 (新修订版为宣判后自愿死亡)

这里有一个问题:按照宋青书的处理标准,原谅尹苏苏是没有原则的;按照殷素素的先例,杀宋青书是没有道理的。双手沾满鲜血的五姨,可以得到武当派的一致宽恕,甚至保护,而侄子却只能被钉在耻辱柱上,臭名昭著一百年……如果宋青书的头骨有如果不被打破,他的棺材板早就被压碎了。活不了了。

_武当派包庇杀人狂殷素素,为何还被公认为侠义道|文史宴_武当派包庇杀人狂殷素素,为何还被公认为侠义道|文史宴

宋青书委屈不委屈

但读者对这样的情节安排感到非常舒服。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人们在阅读小说时或多或少会有一种沉浸感。尹苏苏算是上一代的女主角,而宋青书则是现在男主的情敌。自然,旧女神和新情敌不应该受到同样的待遇。

另一方面,人们对那些道貌岸然、外表光鲜亮丽的伪君子,比那些为恶不假的恶魔更痛恨。所以,唐沛、岳不群、花铁干远比四大恶人更让人讨厌。欧阳锋、梅超风、月老三,都显得可怜。在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第一季中,詹姆·兰尼斯特仍然被讨厌到骨子里。第二季他形象逆转,圈粉无数,成为维斯特洛第一偶像。 。按照这个逻辑,人们自然更喜欢敢爱敢恨的殷苏苏,而厌恶口是心非的宋青书。

抛开读者内心的喜好,武当党区别对待尹苏苏和宋青书真的没有其他合法依据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一个涉及“人情”与“规则”界限应该在哪里的问题。

武当群雄的共识

赦免尹苏苏,处决宋青书,并不是武当派一人决定的,而是集体共识。尤其是尹素素一案,这个共识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达成的。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

首先,张翠山说出了他的妻子杀死了龙门镖局所有人的事实,并向他的师兄请教“如何解决这件事”。已经包含了向宗门寻求庇护的意思。这被认为提出了这个重要问题。

武当派包庇杀人狂殷素素,为何还被公认为侠义道|文史宴__武当派包庇杀人狂殷素素,为何还被公认为侠义道|文史宴

尹素素很漂亮,但还是个杀人犯

足智多谋的老四张松溪通过“大道理”给出了自己的倾向性观点:“死后没有复活,弟弟妹妹们也都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杀气腾腾的兄妹了。如果你知道你的犯了错误,你可以改变它们,而且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做好事。”

大哥宋远桥一时犹豫不决,堂堂二哥余连舟却立刻答应原谅尹素素。地位最高的老大没有反对,原则性最强、声音最有力的老二也同意了,宽恕尹素素的大方向就确定了。

那么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应对外界的质疑。六弟殷梨亭心里一喜,拍了拍脑袋,想出了一个妙计:否认。

尹丽婷的自我定位很可能是大气团的一员。大哥拒绝了六哥的计划,并对六哥进行批评教育:“五哥一味否认,怎能安心?我们顶着英雄之名,怎能安心?”他本人也给出了新的应对方案:大家。江南,行十大善事,弥补你过去的罪孽。

四哥张松溪一边鼓掌,一边进一步论证了大哥计划的合理性:“龙门镖局冤杀了七十多人,我们各行十件善事,如果能救一两百无辜者的命,受害者,那么我们就只能勉强这么做了。”在张松溪看来,善行和恶行都是可以量化的。以整个江湖为范围,善行数量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恶行造成的罪恶。虽然这并不是功利主义,它确实有一些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

最终,二哥余连舟将这个解决方案定性为“无论多么合适”。一方面,现实中是可行的,因为这符合武当派最高决策者张三丰的意志,“师尊一定会允许的”。可行的方案只是老板能接受的方案。另一方面,这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于连周再次重申处决尹素素毫无道理:杀了尹素素“只是多杀一个人,对事态有何影响”?这里的隐含意义是“多做善事以赎罪”在道德上比“杀戮以偿生命”更有价值。

最高决策者张三丰怎么想?老人出境后,并没有就此事做出明确指示。但他表示:即使尹素素的性格不好,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她的影响”。 “正派弟子若有恶念,便是邪弟子;邪宗之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君子。”换句话说,它表达了恶人可以改邪归正的思想。可见他与弟子达成的共识是吻合的。

整个原谅尹苏苏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投票,也不是大家都听从权威人物的话的事情。它是通过不断推理、不断提出和论证解决方案、然后不断改进解决方案来实现的。可以说,这是一次充分尊重帮派内部各方意见、讲理达成的谈判。

再说对付宋青书的事。大家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但都在不同的场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的父亲宋元桥说,他要“亲手杀死这个野兽”。老四张松溪决定了自己的命运:“青叔若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武当派无人会容忍他。”老二于连舟,心狠手辣。朵只表示要为七弟报仇,但“对宋青书已不再有感情”,并用“两风刺耳”的举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老六尹梨亭“心性柔软,但一想到宋青书杀莫胜谷的罪行,就实在是恨之入骨”。他说道:“我侄子违逆犯罪,死了也不可惜,真是我们宗门的耻辱,希望他早点死掉。”咱们就死吧。”张三丰大师一句话就判了宋青书死刑:“这样的叛徒,比没有还不如!”所有人对宋青书的态度都是一样的。

可以说,宽恕尹苏苏与处决宋青书的选择,人情与规则的选择,并不是武当派的一意孤行,而是基于大家的充分表达、表态和广泛共识。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来了:只要通过谈判达成共识,该团伙的决定是否有意义?也就是说,除了共识之外,武当派的共识还有什么规范性吗?

顶着英雄之名,心中怎能有安全感?

长乐帮弟子为非作歹、欺男霸女有强烈共识;灵九宫的九天九部女将,也没有反对用生死符折磨三十六洞和七十二岛的高手。但这些所谓的共识,似乎与武当派的共识有很大不同。武当派群雄之间的讨论中,每个人所表达的话语,都不自觉地遵循着正当性原则。

哈贝马斯认为,共识取决于有效的沟通,但在沟通中,语言交流必须有一系列预设,说话者必须满足一些“有效性要求”:真实性、诚意和合法性。言论必须是“真言”,不能像韦小宝那样真假难辨。同时,也必须真诚地表达出来。他们不能嘴上说一套,心里却另有险恶。此外,申诉必须合法或正确,并且必须以“公认的规范为背景”。

在金庸的世界里,有一套普世的道德规范,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三观”。虽然各个帮派对这些规范的理解不同,但一些基本的东西却深入人心。比如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不残害妇女儿童的底线原则、不以强凌弱等,这些东西构成了道德观念的资源基础。世界。即使你离经叛道,想要挑战这些规范,你也不能否认这些规范的重要性。

在武当派的对话中,大家都是从这个资源库中寻找原因,并以这些道德准则作为讨论的背景。因为如果不遵守这一合法性承诺,对话就无效,就无法达成共识。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老六尹丽亭提出的“否认”建议已经不符合合法性的要求。这个附带问题立即使对话不再有效。宋元桥直接批评“有了英雄的名声,我的心里怎么会有安全感呢?”如果诸位英雄都按照殷梨亭的想法说话,是永远无法达成共识的。宋远桥的一声斥责,也算是收敛了局势。

另外,大家的推理都是基于侠义精神:张松溪第一个强调,之所以原谅尹素素,是因为弟弟妹妹“改邪归正”,改邪归正,符合侠义精神。的骑士精神。宋元桥最初的犹豫也是出于道德的考虑。最终的“各行十善”,也是试图以更大的道德成就来弥补以前的道德缺陷。可以说,整个谈判过程符合江湖道德的共识,是“合法的”。

武当派包庇杀人狂殷素素,为何还被公认为侠义道|文史宴_武当派包庇杀人狂殷素素,为何还被公认为侠义道|文史宴_

武当七侠毕竟都是侠义

宋青书和尹素素享受着不同的“待遇”。英雄们的言论和言论也是基于侠义精神和世俗伦理。

一方面,武当派在谈判尹苏苏问题时,当事人已经改过十几年,已经是一个好人了。但直到“被两风刺穿”的那一刻,宋青书还在为老虎做事,做着侠义所不允许的事情。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江湖的道德语境中,杀害长辈、残害同门的罪孽比滥杀无辜的罪孽更为严重。这不仅是一种亲近与疏远的差别秩序模式,也是维持团队内部情感认同的必然需要。

所以,武当群雄在龙门镖局的事情上,可以适度“护短”。然而,当大家都将三弟余连周的残疾与尹苏苏的行为建立起因果关系时,张翠山夫妇不得不自杀以“道歉”。宋青书谋杀叔叔的行为是世间道德所不能容忍的,必须予以铲除。

所以,武当派的“重人性”、“讲道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保护缺点”和“清理家庭”的界限是由帮派中每个人的共识划定的,而这个共识是每个人以侠义精神讨论的。

负责的重要性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讨论。武当派二代弟子的协商和共识有多大分量?张三丰的决策权不是最重要的吗?如果二代弟子的共识恰好符合老张的想法,那么有效的就不是共识,而是老张的决策。

但事实上,武当弟子能够自由、充分地讨论重大争议问题,提出成熟的建议,并有信心得到师傅的允许——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张三丰武当派成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正派而又开放、严格而又包容、有序而又通情达理。

_武当派包庇杀人狂殷素素,为何还被公认为侠义道|文史宴_武当派包庇杀人狂殷素素,为何还被公认为侠义道|文史宴

张三丰创建的政治机制很好

“原则”和“人情味”都深深植根于这种政治文化中。张三丰以侠义精神作为武当派的立身之本,使天下规范成为了第二代弟子思考和说话的价值前提。因此,在讨论重大问题时,无论多少人谈论或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其言论都不应远离道,而应以侠义精神为规范背景。这是武当派最大的“道理”。张三丰对此事的要求是严格的,不允许任何人偏离的。领袖的权威是侠义的最终保证。

但侠义之道是形而上的。它不是一本书面的指导手册,可以因地制宜地指导和解决武当派遇到的所有问题。人生不只是一眼就能看出是非的大问题。 “正确”和“错误”之间有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因此,如何运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侠义之道,就成了“人”需要把握的事情。

张三丰豁达大度的性格,在武当派营造了宽松的政治氛围。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可以就“如何把握侠义的具体运用”集思广益、献计献策。谈判过程中,凸显了温馨的“人情味”。最终,经过反复论证、协商、打磨,形成共识。指导侠义运用的“人”不再是“领导者的个人意志”,而是“所有人的共识”。

回顾同时代的峨嵋派,灭劫大师同样看重侠义精神,视原则如倚天剑。但她生性严厉,对待弟子极为严厉。一旦爱徒违反了宗门规矩,就会有不可预见的灾难发生。她杀戮的果断,让弟子们“日日战战兢兢”,也营造了峨眉派“不敢言”的政治氛围。最终,峨眉山上,除了灭劫大师的咳嗽声和倚天剑出鞘归鞘的声音之外,再无其他声音。

峨嵋派的道理看似比倚天剑更强,但由于在运用上缺乏协商和共识,最终成为了灭劫大师发泄情绪的道德外衣。她对明教英雄的仇恨,对放弃抵抗的瑞金旗英雄的疯狂羞辱,都是基于“善恶不相容”的侠义原则。

由于缺乏协商和共识,峨眉派唯一的“人情味”就是弟子们灭掉师父以保短处的如意算盘。纪晓芙曾有一段内心独白:“师父从来都是最护短的,当弟子得罪了别人,明知是错的时候,她还要用强硬的言词为他们辩护……”不到半个小时,这个“法师始终是最有防护缺点的”。 ”师父一掌打死了自己的爱徒,也杀了自己爱徒的孩子,“不要留下任何的祸根。”峨眉派所谓的“人情味”,更像是一种随意的礼物这种随意性的背后,是权力赋予杰杰大师的任性。

归根结底,在一个领袖权威至关重要的世界里,武当派和峨嵋派截然不同的政治氛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袖的个人风格。

并不是所有武当派的掌门人都像老张那样,能够兼具“道义”和“人情味”。 《剑经》时代的武当派掌门马马,确实是一个大度的君子,颇有“人情味”,但他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拉回偏离正轨的师弟。侠义轨迹。想想张召忠刺杀大哥时扬起的眉毛,就知道张三丰这一巴掌打在宋青书身上,蕴藏着多大的意义。

本文节选自《金色乌托邦:江湖重义》,已获出版社授权独家出版。本书从政治和哲学的角度审视金庸小说中的具体事件。可以说是一部以金庸小说为原料的政治哲学小品。其中有很多引人深思的论点,非常有趣,值得推荐。

2024 年中巴建交 50 周年,中国广场孔子雕像见证两国友谊
« 上一篇 2024-11-21
北京人艺大规模南下巡演圆满结束,五部大戏掀起观演热潮
下一篇 » 2024-11-21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