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高少萍剪纸艺术传承展:新福建建设十周年,99幅作品展现非遗魅力

二次元 2024-11-26 26

新华社福州11月25日电 题:“金剪刀”高少平:向世界展示中国剪纸魅力

新华社记者徐学义

“咔嚓”一把剪刀剪出五角星,“咔嚓”两把剪刀剪出双喜,三把剪刀、四把剪刀剪出中国结和水仙花……高少平的剪纸技艺令人惊叹。 。

“新福建建设十周年——高少平剪纸艺术传承展”21日至29日在福州举办,展出“金剪刀”高少平及其学生创作的99件作品。

金剪刀书_金剪刀剪彩寓意_

11月21日,在“新福建建设十周年——高少平剪纸艺术传承展”上,剪纸艺术家高少平与其青花瓷系列剪纸作品合影。新华社记者 徐学义 摄

中国剪纸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在以剪纸为特色的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高少平长期从事剪纸艺术。超过40年。漳浦剪纸早期作为刺绣图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剪纸十大金剪”称号获得者,高少平迄今已出访30多个国家,向外国友人展示了中国剪纸的独特魅力。

几年前,高少平成立了一个表演队,将剪纸艺术与民间舞蹈结合起来。她边剪纸边表演了3分钟。剪纸时纸屑纷纷落下,再加上舞蹈动作,让不少观众惊呼太神奇了。

一些留学生当场想拜高少平为师。 “师父,弟子跪拜。”带着洋腔的普通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金剪刀剪彩寓意_金剪刀书_

11月21日,剪纸艺术家高少平(右四)在“新福建建设十周年——高少平剪纸艺术传承展”上与大家互动。新华社记者 徐学义 摄

早在12岁时,高少平的剪纸作品《熊猫》《窃窃私语》就曾在国外展出。 1999年,她首次带着作品出国,赴欧洲参加非物质文化交流。

剪纸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互动场景时常充满欢声笑语。 “有时外国人不小心把双喜剪成一个‘嗨’字,他们也不介意。有时他们剪出可爱的花朵,开心地贴在脸颊上,非常可爱。”高少平笑着说道。

出国,高少平开阔了眼界。她参观了巴黎卢浮宫等博物馆和艺术画廊,思考展品的构图、线条、色彩和安装技术。

“这套青花瓷剪纸作品,我借鉴了国外的装裱技术,使作品更加通透、立体。”高少平说道。

奶奶帮忙打毽子、自学包汤圆、为妹妹出嫁前“做脸”……本次展览中,高少平的“爷爷奶奶”系列剪纸作品让不少参观者会心一笑。这30余幅作品是高少平历时五年创作而成。

“我是由祖父母抚养长大的。”高少平通过作品表达了她与祖父母从出生到结婚的每一个细节。

金剪刀剪彩寓意__金剪刀书

11月21日,在“新福建建设十周年——高少平剪纸艺术传承展”上,剪纸艺术家高少平介绍了他的“爷爷奶奶”系列剪纸作品。新华社记者 徐学义 摄

该系列作品中的“奶奶”高少平也从黄苏、林涛等老一辈漳浦剪纸艺术家的形象中汲取灵感。小时候,高少平和奶奶黄素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看她剪纸,听她讲民间传说;她的另一位老师林涛被誉为“中国民间剪纸界的毕加索”。高少平说,正是这两位老师引导她走上了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代代相传。高少平创办“高少平剪纸艺术馆”,致力于培养新兴剪纸人才,希望吸引更多人投身剪纸艺术。

高少平看到,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现在正在尝试制作剪纸衍生品,比如灯罩、抱枕、背包、雨伞等,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我们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将剪纸艺术推广到世界各地。”她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当代书法为何难以直入魏晋?笔法失传与审美变迁解析
« 上一篇 2024-11-26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林黛玉与薛宝钗谁更美?经典角色深度解析
下一篇 » 2024-11-26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