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学学会2024年广州年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美学发展
南都讯记者孙晓鹏通讯员王武近日,中国美学会在广州召开2024年中国美学会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现代美学理论资源”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60余名美学领域专家学者就美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交流,为中国式现代美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会议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吉芳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副书记钟成才,中国美学会会长高建平,广东省美学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柯汉林出席开幕式。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张江致辞并发表主旨演讲。
本次会议以中国现代化和中国美学三大体系构建为主题,深入挖掘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传统理论资源,延续传统美学精神,聚焦文化、艺术和美学立足中国现代化的审美现实,用理论创新和推动中国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当代建设和发展。与会学者还重点讨论了中国古典美学与艺术理论的话语解读与反思、审美现代化与当代美学理论的发展、中西艺术与美学理论的比较、审美现代性批判理论、神经美学专题研讨、数字人文、人工智能技术与美学发展问题、中西书画艺术与美学理论、美与美育的理论与实践等在分论坛上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康德的美学思想是国外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源泉。在其诞生30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牛洪保教授以康德第三批判中的目的论问题为切入点,指出目的论批判实际上是第三批判的核心。 ,而美学则属于目的论批评。
区分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异同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中山大学程向展教授从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差异出发,提出在注重深化和拓展生态美学的同时,也要深化和拓展环境美学。 “身体-心灵-环境”三维模型不仅可以整合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而且可以作为理论范式重构新的美学范式。
对古典美学范畴的阐释是美学研究的关键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建平教授基于崇高与美的联系,强调了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在西方,崇高概念经历了从风格、伦理到自然的过程;在中国,相应的概念是与阴阳宇宙论相结合的。在现代社会,“崇高”观念在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学自主与自律一直是文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广州大学陶东风教授区分了两种文学自主性。首先是制度构建的文学场域的自治性。文学和文学研究作为一种文化和知识生产工厂,获得了相对于宗教、政治、经济等独立自主的法律保障;二是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方法的自主性,体现在作家和批评家对文学和文学批评的个人看法和方法上。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美学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承办。
图片:记者提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