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台湾梅派京剧艺术家魏海敏南京演出 探讨戏曲传承与创新

二次元 2024-12-01 20

新华社南京11月29日电 题:台湾梅派京剧传承人魏海民:艺术传承海峡两岸,融古今

台湾梅派京剧艺术家魏海敏南京演出 探讨戏曲传承与创新

新华社记者姜文谦

初冬的南京,天气越来越冷。在江苏紫金大剧院,北京、昆明文艺演出密集、热闹、热烈。台湾梅派京剧艺术家魏海民应邀在此演出《红鬃马》和《贵妃醉酒》。排练前,她向新华社记者讲述了自己对歌剧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这里的气候和台北很相似。”魏海民笑着说道,喝了一口黄芪西洋参热茶。

魏海民是京剧大师梅葆玖的弟子,也是台湾著名京剧梅派的传人。她的歌剧生涯古今交融,一部分是继承大陆梅派传统艺术,一部分是在台湾创作新的歌剧。她说,她受益于“两岸文化融合的福祉”。

台湾戏剧院校崛起的京剧新星

魏海民1958年出生于台湾,祖籍河北。 1969年进入海光戏剧学校接受京剧表演训练。第一批学生排在“海”一代,所以她的名字就从“卫敏”改成了“卫海民”。

童年时期的魏海民曾天真地以为,进戏剧学校就可以避开考试之苦,过上“歌舞升平的舒适生活”。然而戏剧学校不仅练习学习排得满满的,而且还有严格的生活纪律。由于缺乏家人陪伴,魏海民非常委屈,经常哭泣。戏剧学校老师用“不要像豆腐一样”鼓励她要有坚强的意志。

魏海民因才华横溢而迅速声名鹊起。严格的戏剧学校训练培养了她的坚韧和专注,也让她的声乐形式得到全面深入的发展。

在戏剧学校,每次上台都是一次考验。演出前,忙着聊天的魏海民并没有哑剧,急于上台的她忘记了歌词。事后,她深刻反省自己:“在舞台上不能再这样了。”从此,她对舞台的敬畏和尊重贯穿了她的艺术人生。

毕业后,魏海民受邀参演影视剧,但她并不喜欢,选择重返歌剧舞台。然而,由于传统戏曲的衰落,她一度对未来感到彷徨,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和兴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直到1982年,她内心的迷茫和无助才终于消散。

海峡两岸京剧传承与融​​合

1982年,京剧大师梅葆玖、童之苓率领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在香港联合演出,演出了《生死之恨》、《穆桂英夺权》等经典剧目。命令”。魏海民赴香港观看演出,沉浸在唱、念、做、打的自然美景中——“震撼到了,一座极其广阔的艺术殿堂在我面前打开了。”

魏海民立志以传承京剧艺术为事业,并一生坚持和探索。与大陆观众偏爱传统剧目不同,台湾观众更欢迎新作品。回到台湾后,她和同行的表演者、创作者不断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台湾文艺市场上推出了《欲望之城》等新剧。

高强度的创作和表演很快耗尽了储备和积累,让魏海民越来越渴望补充艺术养分。她发誓:一定要成为她的老师,向梅葆玖学习。

1987年,海峡两岸打破封闭,恢复民间交往。经过粉丝和全国各地梨园人的牵线搭桥,梅葆玖考察后决定收宝岛魏海民为她的启蒙弟子。他很高兴能将自己这几十年所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台湾,因为这关系到梅派京剧如何继续发展到第三代。

1991年,拜师仪式在北京正式举行。 “我可以看老师表演,和老师一起玩,近距离看到老师的呼吸和音调,还有歌手的眼神和节奏……”魏海民开始学戏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忙碌的时期。在梅葆玖的演艺生涯中。

这段学习戏曲的经历,更加巩固了魏海民的功底。 1996年,魏海民凭借梅派经典剧目《宇宙疆域》、《贵妃醉酒》荣获梅花奖。

来北京学习传统戏曲,到台湾演出新戏,魏海民比喻为“在北京省钱,在台湾花”。 “有了创作新剧的经验,我在研究梅派老剧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从创作者的角度,理解了梅兰芳大师为什么要创作这个剧目,为什么要设计这些剧目。表情和手势。”魏海民说,“演员必须两方面都扎实,通过不断模仿和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表演方法,这样才能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面向年轻观众的艺术创新

每当创作新剧的邀请来到魏海民面前,她往往欣然接受,诠释出许多有别于传统梅派艺术“非仙女非皇后”的女性形象。在她看来,这一挑战是“时代红利”。

随着女性社会角色更加多元化,观众渴望看到女性在舞台上表达更丰富的主题。从《欲望之城》中痴迷于权力与欲望的敖淑贞夫人,到《金锁记》中被金钱扭曲、只有毒舌的曹七巧……生动的人物和激烈冲突的故事征服了世界。吸引了海峡两岸众多年轻观众。

“我常常想,在这样一个时代,曹七翘是如何赢得一切,又如何毁灭一切?”魏海民说道。她习惯先从“性本善”来理解人物,然后分析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分析人物。正是因为她了解人性如何陷入“恶”,所以当她重新诠释传统梅派艺术中的女性人物坚守善与美时,她的表达更加真实和富有层次。

“很多经典作品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传承者不能只满足于现状,而必须创新。”魏海民说,“只有学习、创新,才能在歌剧道路上不断前行。”

《贵妃醉酒》谢幕后,观众们纷纷排队索要签名。 “观众听得懂歌剧。”魏海民感叹,现在的年轻观众对歌剧的看法有很多复杂的地方。

2024年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也是梅葆玖诞辰90周年。传承梅派艺术的魏海民不仅在岛上招收徒弟、传授艺术,还在海外多所大学和私立机构推广京剧文化。他不仅经常和内地演员合作,还参与了两个歌剧保护项目,或许是为了梅兰芳。用大师的《七彩屋》、《花木兰从军》等录音素材来伴奏舞台表演,或录制《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汾河湾》等舞台表演供教学和歌剧欣赏。

与大陆演员有“一家人”感觉的魏海民表示:“希望未来两岸年轻演员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台湾年轻人看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内地和各地发展的不同类型的戏剧,更多地参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很容易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尾)

2024年羊城粤剧节压轴大戏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竣工庆典晚会暨剧目卷首发式
« 上一篇 2024-12-01
2024年度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入选案例发布会成功举办
下一篇 » 2024-12-01

文章评论

魏海民作为台湾梅派京剧的传承人,通过创新演绎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展现了海峡两岸的艺术融合,她致力于推广和发展京剧情节和文化交流的努力值得赞赏!

魏海民作为台湾梅派京剧的传承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将两岸艺术相融合,她不仅传承了传统歌剧的艺术精髓还积极创作新剧吸引年轻观众参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易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推动海峡两地的文化交流合作值得期待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