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论坛见证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开馆,打造杭州文化新地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 年 12 月 5 日
版本07)
11月25日,第二届“良渚论坛”期间,“中国古代绘画系列”征集正式开放。这意味着又一国家文化地标落地杭州市余杭区。
近年来,从中国国版博物馆杭州分馆到“历代国画系列”藏品,从良渚博物馆到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具有文化属性的文化地标或载体不断聚集在余杭区。 。
从良渚古城遗址向南看,余杭区“古今千年发展轴”南端,杭州音乐厅、余杭大剧院、艺术文化街等项目规划建设、余杭文化会展中心等已提上日程。
每个文化地标构成了杭州重要新中心的文化坐标轴,衡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
延续历史文脉,打造新文化地标
在中华文明史上,良渚遗址有着独特的地位——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见证,是世界文明的灵魂瑰宝。
良渚遗址80多年的考古史充分证实,距今5300年至4300年间,长江下游及环太湖流域曾存在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基础的早期区域国家。 。良渚古城,位于浙江杭州余杭,是良渚文化的权力和信仰中心。
良渚遗址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闪耀的文明坐标,展示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以此为基础,中国国版博物馆杭州分馆和“中国古代历代绘画系列”藏品两大国家文化地标相继落地杭州余杭。
中国国家版图书馆是国家版资源数据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下设中央总图书馆(文翰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翰阁)。秦阁)。
杭州分公司位于良渚古城遗址旁,采用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其核心功能是保存、展示、研究和交流。是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展览馆等场馆。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也是中央总部异地灾备库、江南特色版本库、华东地区版本资源聚集中心。
中国历代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抢救和保护古代绘画精品,“中国古代绘画系列”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诞生了。经过近20年的努力,《历代中国画藏品》共收录了纸、丝绸(含丝绸、锦缎)、麻等材质的历代中国画藏品12405件(套)。国内外文化博物馆机构263个,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一些绘画珍品世代相传。
位于余杭梦栖镇创新中心的“历代国画系列”收藏馆,是“历代国画系列”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之一。由浙江大学与余杭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总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8600多平方米。
开馆首个展览是“盛世修经典——‘历代国画大系列’宋画展”。当你走进博物馆,你会被精美的宋代绘画彩样所惊叹。
本次展览展出了宋代(含五代、辽代、金代)和敦煌莫高窟、黑水城出土的同时期绘画高清校样档案1685件。全面展示了宋代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散布于世界各地。第一次各地宋代绘画大聚会。
《中国历代绘画珍藏》藏品的开馆,是更好肩负新时代新文化使命的最新探索。该藏品与良渚文化考古遗存和中国国版杭州分部自古流传的经典文献有机结合。 ,优势互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提升文化能力 描绘文明新图景
从良渚古城遗址向南延伸至禾木水乡湿地,是余杭“两廊一轴”发展空间新格局中的“古今千年发展轴”。
这条发展轴的北端充满古今韵味,拥有国家图书馆杭州分馆、“中国古代绘画系列”藏品馆、良渚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南端勾勒出现代化画卷,将建设有杭州音乐厅、余杭大剧院等新文化地标。
余杭区“古今千年发展轴”堪称余杭的“文化脊梁”:从良渚古城遗址到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跨越五千年文明都显示在这里。余杭区打造“古今千年发展轴”,着力提升区域文化水平,肩负新时代新文化使命。
中国国版博物馆杭州分馆和“中国历代绘画系列”藏品是国家重大文化地标。 2022年杭州分店开业后,立即成为热门文化旅游目的地。如今,收藏馆已向公众开放,也将成为市民和游客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馆已成为体验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场所,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自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
经过6个多月的全球征集和多轮竞赛,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杭州音乐厅、余杭大剧院)于近日敲定设计方案。根据规划,杭州音乐厅拟建设一座约1700座的主厅和一座约600座的中音乐厅。
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的设计灵感来自丝绸,设计色彩取自《宋画碧清》,造型如山。不久的将来,绘画、音乐、戏剧等融古今艺术于一体的各种艺术形式,将以余杭“古今千年发展轴”为轴,进行碰撞、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描绘文明的多彩画卷。
树立文化自信,展现城市新风采
如今,落地于此的文化地标已成为余杭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新开放的“中国画系列”馆藏中,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艺术+科技”的魅力:在“光影画”数字互动区,观众“走进”每幅水墨画卷,“当” 《西山无尽图》出现,“鱼群”在墙壁和地板上自由游动,让观众感受到古画从“静”到“动”、从“历史”到“现实”的艺术生命力;互动区,观众可以畅游穿越历史时空,佩戴VR耳机“走进”文物场景,“沉浸式”观赏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精美的雕像、壁画等。
除了“国画系列”藏品,中国国版博物馆杭州分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馆等也在利用现代技术,以观众喜欢的形式展示传统文化,带动更多游客深入了解中华文化魅力,感受中华文明辉煌成就。
2022年底,余杭区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下提出“良渚文化走廊”构想,以良渚文化为中心,连接东西方的运河文化、景山文化等,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方面”造就“深厚的发展活力”。
2023年首届“良渚论坛”成功举办后,余杭区全面启动良渚文化走廊建设,推出相关扶持政策和“十大工程”。一年来,良渚文化走廊建设从“余杭行动”升级为“省市规划”。
位于良渚文化走廊东端、近期对外开放的玉湖综合体,是余杭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又一生动缩影。玉湖以“玉”命名,其美术馆、艺术装置等设计均以良渚玉石为灵感,致力于将良渚文化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玉湖开业首日游客量突破5万人次,首周累计接待游客40万人次。已成为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为将良渚文化走廊打造成为余杭地区有辨识度的文化旅游新高地,包括莫角听风、梁波英宇、瑶山望日在内的“良渚文化走廊十大图景”近日正式公布。
串珠成链,每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文化地标或载体,正成为余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中华五千年看良渚”的文化金名片将越发璀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