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金庸心血之作,悲剧主题与阿朱之死的深刻解读
《龙》是金庸花费最多心力打磨的一部作品。其实,从这个略显晦涩的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金庸是想写一部真诚的作品。
而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注定了它是一个悲剧。毕竟开篇的标题就提到了这么一句话:“天龙八部中的八种神道神灵,各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神通,虽然是人间界之外的生灵,但是他们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神通。”小说中没有神道精神,但这个佛教术语却用来象征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因此,这部作品的主题是“索取却得不到”。书中的人常常会错过他们想要的东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书中男女主角的结局也是悲惨的。
(肖枫和阿朱剧照)
其中最令人失望的就是阿朱的死。为什么金庸要让阿朱做这种蠢事呢?甚至可以说,她想死。
1. 阿周那死了
之所以说“阿朱故意想死”,是因为她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当然,读者从上帝的角度看故事会更清楚,但“阿朱之死”完全没有必要。
这场悲剧是从康敏的诽谤开始的。她谎称段正淳是三十年前制造雁门关惨案的“大哥”,所以萧峰来找段正淳,想要取他的性命。
但问题是,段正淳出场时才五十多岁。三十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怎么可能拥有同龄英雄的能力?他没有张无忌那样的奇遇。即使人到中年,他也只是二流武者。他能有什么威望?
更可笑的是段正淳的身份。萧峰作为契丹人,成为了丐帮的首领。尽管他为丐帮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当他的身份被揭露后,他仍然逃不过众人的批评,而段正淳是大理人,也是大理皇室成员。宋朝英雄怎能听他的命令?
只怕当他提出率领中原豪杰围剿契丹武士的时候,中原豪杰就会把他当成挑拨离间的人,杀了他。
(阿朱和萧峰剧照)
所以,这件事根本经不起推敲,但书中的人似乎都被欺骗了。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那么阿朱也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了,她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反而傻乎乎地代替段正淳去赴约,被萧峰活活打死了。
她的死,无论怎么看,都有些刻意。金庸想把这个人物写死,制造悲剧,所以他让阿朱死在萧峰手里。
2、邪紫夺朱色
当然,如果阿朱没有死,阿紫就不可能和萧峰在一起。
其实,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金庸给阿朱、阿紫姐妹起的名字其实是有深意的。它们不仅仅是“玉紫”两种颜色。其实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典故,那就是“邪紫夺朱红”。
《论语·阳火》:“憎紫者,夺朱者;憎正胜者,扰雅乐;恶舌者,颠覆国家者。”
也就是说,阿朱和阿紫的命运是注定的。阿朱最终会被阿紫所取代。金庸在这里无疑引用了这个典故。
但显然,从结果来看,还是无法解释阿朱的动机。
(段正淳剧照)
她只要动动脑子就知道,她的父亲段正淳不可能是领导。如果她劝说萧大哥的话,萧风也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直接就可以跟段正淳说话了。你说,真相不是已经大白了吗?
但她却选择了走极端,仿佛她想要的并不是将真相还给萧峰,完成萧峰的复仇梦想,而是死在萧峰手中。
那么她的动机是什么?
答案或许很简单,正是因为她觉得自己配不上萧枫。
3.有缘相连的阿比
其实,阿朱刚和萧枫在一起的时候,对于萧枫这个武林中的赫赫有名的人物,对她这个“慕容复的丫鬟”如此照顾,感到很受宠若惊。
(阿比剧照)
比如这段对话:“阿朱说:‘萧叔叔……’萧峰说:‘以后别再叫我叔叔、二爷了,叫我哥哥吧!’阿朱脸色一红,低声道:“我怎么配?”萧峰道:“你愿意喊吗?”阿朱笑道:“我绝对确定,但我不敢。”萧峰笑道:“就试试吧。说道:‘大……哥!’”
阿朱在萧峰面前总是自卑,可为什么她会自卑呢?
显然,萧峰此时的处境更加尴尬,因为他不再是万人敬仰的大英雄,而是一个人人喊打的契丹大盗。阿朱跟着他,吃亏的却是阿朱。
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别人的看法。在阿朱看来,或许并非如此。
只因为阿朱可能早就是慕容复的人了。
原著新改版的最后一章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那就是慕容复疯狂之后,阿碧一直没有离开慕容复。
他说:“慕容复说:‘人人爱你一生,如今我复兴燕国,成就大业,人人都会得到奖赏。’”坟墓旁站着两个女人,她们是王语嫣和阿碧。王语嫣阿碧衣着华丽,脸颊上涂着淡绿色的胭脂,一身鲜艳的衣服,神情哀伤而憔悴。她从篮子里拿出糖果和蛋糕,分给孩子们,她说:“你们真好,明天再来玩,还有更多的糖果和蛋糕吃!”泪落入青竹。”
(阿碧与慕容复剧照)
她落在花篮里的眼泪并没有说谎。她不高兴。事实上,作为一个女仆,主子已经疯了。她有什么理由要侍奉主子?
只有一种解释。她早就是慕容复的人了,只能跟着慕容复。同样的,阿朱和阿碧都是慕容复府里的丫鬟。发生在阿碧身上的一切,自然也发生在阿碧身上。朱氏的身体在她的身上,只怕她早就把自己交给了慕容复。
所以当后来萧枫向她求婚时,她虽然高兴,但也觉得自己配不上萧枫。见萧枫一心要为父亲报仇,她索性冒充他的父亲,让他死在自己所爱之人的手中。
如果萧峰知道事情的原委,恐怕会伤心欲绝,但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他也无能为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