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映月里街区举办民族音乐盛会,50多场演出展现多元文化魅力
中原郑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 年 12 月 4 日
版本07)
乐队在映月里附近演出。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近日,在江苏无锡惠山映月里街区,一场音乐活动吸引了游客。在这里,前一秒还沉浸在烟雨江南的江苏民歌《无锡风光》中,后一刻又被欧洲田园悠扬的阿尔卑斯号角所吸引。随着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暨二泉映月·无锡民族音乐展的举办,各国乐队、音乐家“百家争鸣”在多个室内外轮流呈现50多场不同形式的演出舞台和分场馆。音乐表演。
民族的声音源自二泉
无锡自古就有“民间音乐之都”的美誉。早在东晋时期,无锡人顾恺之就创作了展示古琴制作的名画《琴琴图》。清朝嘉庆年间,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曲集《飞轮黑通》就在这里出版。近代以来,无锡诞生了华彦钧(阿丙)、周绍梅、刘天华等众多对中国民间音乐产生深远影响的音乐家。公认的十首二胡歌曲中,有八首与无锡有着不解之缘,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二泉映月》。
“第二泉”就是惠山泉。相传因“茶圣”陆羽称其为“天下第二”而得名。此后,阿丙用弓演奏二胡曲调,使这座城市与民间音乐建立了更深的联系。受本次活动委托,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刚创作了协奏曲《二泉随想曲》。在二胡、琵琶、笛三种中国民族乐器音色的交织流动中,三重奏的演奏风格与民族管弦乐、西方交响乐融为一体,形成丰富多样的曲调,时而雄伟壮丽,时而悠扬悠扬。旋律悠扬,结合了中国民族乐器的特点,全方位地呈现给观众。
在叶小刚看来,中国民族音乐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与中华民族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是一致的。从刀耕火种的农耕到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国民族音乐吸收了时代和世界所需的元素来发展自己。 《二泉随想》是他创作中国民族音乐的创新尝试。
传承与创新是中国民族音乐在本次活动中展现出的显着特点。在二泉景区,不仅有琵琶、箜篌、笛子合奏的《春江月夜》、古琴演奏的《山流水》等经典民间音乐作品,还有全新的跨界演奏。 -结合二胡、琵琶、电子合成器的边境作品《月影》。 《不眠的月光》讲述了马可·波罗回到中国探索游记中未提及的中国音乐的故事。在二胡和琵琶营造的东方月夜下,这首曲子融入了意大利著名歌剧《今夜无人入睡》,将人们带入“海平面明月升起,天地共此一刻”的共鸣。
世界的声音汇聚无锡
当有语言障碍的伊朗乐队遇到来自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的管弦乐队时,焦油和口琴演奏的音符架起了对话的桥梁。这样有趣的场景经常在活动中上演。由于邀请乐队数量多、涉及国家和地区广泛、舞台类型多样、时间跨度长,本次活动为不同国家的乐队和音乐家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在无锡民族乐团排练时,哈萨克斯坦阿尔凯姆乐队一眼就看到了古筝,因为古筝与他们的传统民族乐器“捷特根”非常相似。乐队主唱之一阿纳尔表示,无锡民族乐团将西方管弦乐与中国民间乐器的融合让她耳目一新。她此前曾与多位欧洲音乐家合作过,但从未与中国民间音乐家合作过。她非常期待未来有机会与他们合作。与中国大型民族乐团合作。
“我们现在会很好奇外国音乐是什么样的,他们也很好奇中国各民族的音乐是什么样的。中国56个民族的音乐性是非常多样化的。”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的那拉提乐队说道。这次他们带来了新的哈萨克音乐,很高兴看到不同国籍、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喜欢。
好奇是来到现场的观众和音乐家的共同感受。无论是传统还是创新,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和乐器与外国的音乐和乐器走到一起,对彼此来说都是一种新的体验。当3米长的云杉圆号演奏出爵士乐时,瑞士阿尔卑斯四重奏的音乐家们也感受到了中国观众的好奇。音乐家帕斯卡用流利的中文说,他是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他们每次出国演出都会邀请当地的音乐家参加。此次,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吴浩成为客座教授。他们的搭档吉他手。
搭建桥梁促进沟通
琵琶大师赵聪、歌手龚琳娜、蒙古族歌手乌伦娜、曾多次世界音乐节压轴演出的杭盖乐队等顶级音乐家和乐队齐聚无锡,可谓人才荟萃。他们在为期9天的活动中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
和一切文化交流一样,中国民族音乐在“走出去”的同时,也需要“请来”世界民族音乐。
“我们邀请了十多个国家的乐队来这里交流和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是在融合中发展起来的,现在我们要不断地向其他民族音乐学习,吸收有用的养分。”这次。本次活动艺术总监易黎明表示,此次邀请乐团时考虑了很多,比如印尼加麦兰艺术团、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首个获得格莱美奖的阿拉什乐团等。他们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音乐文化非常发达,与中国民族音乐有很多共通之处。
活动现场,易黎明还与来自意大利、英国、俄罗斯、瑞士等国的五个国际艺术节代表交换了《战略资源合作备忘录》,并计划未来开展更多合作交流活动,搭建世界民族音乐沟通的桥梁。正如意大利演艺节协会主席、欧洲演艺节协会副主席弗朗西斯科所说:“艺术和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这种语言帮助我们相互理解、欣赏和学习。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这种语言也总是能将与我们不同的人们聚集在一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