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中国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三明市大田板灯龙项目成功通过评审

二次元 2024-12-06 26

当地时间12月4日上午,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例会传来好消息。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民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习俗”正式通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审查,三明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田板蓝龙”被选为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明国家级非遗_三明市关于花灯的文化_

2022年下半年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认真准备“大田斑澜龙”项目申报材料,策划开展传承活动,并做好知情申报。在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各级严格把关和推荐,顺利通过审核!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审查委员会的24个成员国审查了63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其中,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8项,申请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做法名录3项。保护。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4个,其中福建省有10个。

今后,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要指示,珍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级品牌,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大田板蓝龙”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项目从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保护各遗产村相关实物、开展活动数字化记录等方面入手,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品牌效应,推动项目向代代相传!

《大田斑澜龙》简介

大田板蓝灯龙起源于三明市大田县玉田村范氏家族。范氏家谱记载,唐末,为避战乱,玉田村范氏始祖范源潮从中原迁居于田。由于想家,他时常回想起家乡赛龙舟的热闹场面,于是他命族人写下长条板凳连成龙,在端午节大树的祖堂堂名为“高平”。县”,由各家子孙随身携带,称为“板凳龙”。每年元宵节中午,祠堂正门开放,抬龙祭祖,下午六点举行游龙活动,小时候,我用这个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我的祖国在中原。这种纪念方式被附近村民效仿,并约定每年元宵节进行游龙活动,形成了延续至今的习俗。

三明市关于花灯的文化__三明国家级非遗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板凳龙的造型也被美化了。如今,板凳龙分为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龙头高3米,形象威武,骨架由竹篾制成。 ,装在油纸上,贴有彩纸剪下的胡须和龙鳞;龙身仍由凳节组成,每节长2米,凳两端各挖圆孔连接。龙尾较长,尾鳍、龙鳞完整。每个长凳上固定三个灯座。灯座四面绘有龙鳞、花草,或写有祈愿文。灯座上放置一盏灯笼。灯笼的顶部装饰着彩色的飘带。当龙游动时,“龙烛”就被点燃,形成“龙烛”。 “龙灯”又称“禁灯龙”。元宵节元宵节早已是大田全民参与的民俗活动。届时,各乡镇各家各户都会展示龙身,组成一条长龙,由村里的长辈带领,从自家的家中开始。各自的祖屋,行进到集合地点。从各个村庄聚集的龙,常见的是数百节,有时达到千多节,总长度超过3000米,蔚为壮观。喜气洋洋的人们用鞭炮、烟花迎“龙”,俗称“迎龙”,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如果要留一条龙来迎接家族的吉祥,必须提前在大厅里摆上香案,列出供品。龙上门拜堂后,主人必须请“龙头酒”,并给抬龙的人敬茶、香烟、红包。 。大田迎龙节以红星、桃园、武陵等乡镇最为有名。有的从正月初九开始。上华村甚至还在正月二十这天迎龙。可想而知班登隆在当地有多受欢迎。清康熙乙丑年(1685年),大田知县叶振甲在《元宵赋诗》中写道:“元宵节,有橘宴,路边灯火通明,春意盎然,五谷丰登。”又有诗曰:“赤云簇簇,星辰滚滚。人来如海,龙游火中。”这些都是大田板灯龙盛大民俗活动的真实写照。

_三明市关于花灯的文化_三明国家级非遗

2008年6月,舞龙(大田板栏龙)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名录。 2024年12月4日,借助“春节”,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并被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明国家级非遗_三明市关于花灯的文化_

孙悟空与六大魔王结拜为七大圣,各称大圣名号的故事
« 上一篇 2024-12-06
清代牙雕白菜:河南博物院珍藏文物,历经百年仍鲜嫩如初
下一篇 » 2024-12-07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