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M西岸梦中心:上海徐汇滨江百年水泥厂华丽转身,打造都市生活新地标
M号门 西海岸梦想中心。 “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资料图
过去几个月,上海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新地标无疑是Gate M西岸梦中心。徐汇河畔,百年水泥厂摇身一变成为工业传统与时尚潮流相结合的城市生活空间。
在西岸梦想中心南区,水泥厂保留了最大工业建筑体量的煤炭湿渣库,成为被称为“梦想工厂”的大型滨水文化市场空间。在保留原有工业结构外观的基础上,拆除了底部的非结构性操作平台和顶部的附属仓库,对内部进行了改造,用作攀岩等极限运动的场地。
值得一提的是,西岸梦想中心项目由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总控,南区总体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均由MVRDV建筑设计团队完成荷兰规划办公室。其中有来自台湾的建筑师。
在尊重建筑历史空间的前提下,我们完成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实现了城市更新。这在上海和台北都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基于相同的文化背景,两地的理念也可以融合、取长补短。上海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邹迅表示:“与台湾建筑师交流时,你会发现建筑设计是大家共同的纽带。”
事实上,两地在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的学术交流由来已久。来自中国大陆的梁思成先生、刘敦桢先生、陈从周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台湾建筑学者韩保德先生的建筑理论和著作,如《明清建筑二论》、《东西方建筑十讲》等,引起了两岸建筑文化的共鸣; 2023年夏铸玖先生还受邀到同济大学任教,发表了题为《温度保护:反思现代性》的讲座,并与上海的建筑师、建筑学者和学生进行了交流讨论。
邹迅告诉记者,在保护和修复上海一些历史建筑的同时,他也有机会与台北的同行进行交流和互动。 “我们都是同步的,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我们有很多共同点。”邹迅指出,这两座城市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背景下建立的,都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必要响应保护现有城市空间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主张。虽然工作开始的时间不同,但两地的流程和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
12月17日,“2024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在台北举行。两市将围绕“智慧治理,可持续未来”主题,通过交流探讨,分享友好交通、河流管理、人文城市等方面的经验和问题。互动交流。在人文城市的讨论中,城市更新和建筑设计也将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从上海的福泉山遗址、黄浦老城,到台北的大稻埕、剥皮寮,这些地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的城市建设产物。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翻译,两座城市的代表性建筑都将其诠释得淋漓尽致。
1999年竣工的金茂大厦,通过提取传统建筑的规模和比例,运用现代的建造方法和材料,完成了对古代密檐砖塔的现代改造。台北101大楼建于2004年,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元素。它重复了8层的倒梯形,形成高层建筑的水平分区。整体建筑形象让人想起“竹”的概念。 。
除了城市建设,邹迅认为,上海和台北虽然规模不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大城市乡村建设战略也是两地共同的命题。台湾乡村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富裕乡村”的目标,而上海在80年代中期确定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政策,并在近年来提出了“海派江南”的概念,已在15个乡镇试点。在农村实践中,两地也有很多共同点。
一是乡村建设十分注重村民的参与,建设成果离不开村民的生活需求。二是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文化和材料,避免照搬城市建设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而是体现在地性和城乡差异。三是尊重场地,尊重环境中已有的建筑、构筑物、植被、水系、地形高差等要素,延续乡村环境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邹迅认为,台北与上海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共同点值得相互学习和共同思考,也是两地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的基础未来的地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