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书局武康大楼店逆转剧情:温柔力量与城市记忆的延续
这个阶段,我眼中最强大的女性力量在于温柔,在于和解,在于祛魅。
2023年底至2024年初,由于租约到期,存在七年多的大印书店武康楼店宣布将于1月6日关门。 刘军先生,一位知名媒体人、大印创始人,让我写一篇文章,打算在谢幕当晚发表。
谢幕前几天,我又去了几次“大印”,买了一些书籍和杂物,每时每刻都闪现着依依不舍的心情。
我发了一个视频账号,写了一段小文字:“破镜不改光,上海最冷的冬夜,依然为观者温茶,为夜行者点灯,没有一丝潦草的痕迹。”这座城市的记忆是武康楼的纹身,我们有时会聚,有时又会散,但记忆却是永恒的。”
就在我的文章即将发表的当晚,大印书店武康楼店的剧情竟然出现了转折:它还会继续存在,它的灯也会继续亮着。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在微信朋友圈感慨:时代的车轮虽然滚滚滚滚,但好运终究属于理想主义者。
上海今年遭遇多场强台风袭击。特别是中秋节前一天,台风“贝比吉亚”经过上海。登陆上海的最大风力为14级,是登陆上海历史上最强的台风。台风把所有的能量都发泄到了上海。
“魔城结界”终于被打破了。
2024年上海的夏天太漫长了。持续的高温让人麻木。美丽质朴的秋天已经迟到了。大雪季节上海尚未进入冬季,法国梧桐的叶子大部分仍是绿色的。一步就能感受到宇宙三转,真是穿越了。现在,冥王星已经离开摩羯座,我们正式进入水瓶座时代。
这几年,朋友们的处境也比前几年更加坎坷。 2023年初夏一起聚餐的老朋友中,他创办的一家知名培训机构因资金链断裂而遭到口头批评和书面批评,还有一位辞去了原来的职务,正在等待重新分配。一共五个人,两个是这样的,另外两个也面临组织改革,还有一个是维持。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很难描述。
你不需要等到50岁才能知道自己50岁时的命运。在体制中,45岁基本上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命运了,越早知道自己的命运,就越早安逸自洽,逐渐专注于开辟属于自己的“东坡”。毕竟,比事业更重要的是生活。
所谓人生四大悲剧:能力配不上梦想,收入配不上享受,外表配不上矫情,知识配不上年龄。
当你对人生有终极反思的时候,其实躺着和修行、荣辱都没有什么区别,都可以心平气和。任何关系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寂天菩萨说:念念之间,有佛。
理论上,我的退休年龄是57岁零1个月。那还是很遥远的未来。前几天,长江商学院有人骗我花了几十万买了黄金。我说我只想研究东方哲学。
2024年,上海尤其是暑假过后,文化活动依然很多。
一周,我在 7 天内参加了 4 场文化活动。朋友说上海文化活动太多,文化人不够多。我属于一个“周会”群体,主要由上海活跃的名人和时尚知识分子组成。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几个团员穿梭于官方讲座、直播和城市漫步项目之间。
这或许也是热爱上海的原因。上海文化氛围浓郁。上海旅游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公民文化节、统战文化周、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各类新书、电影、展览首映……
与热闹的文化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平淡的夜生活。昨晚,我从静安乘坐网约车来到长宁哥伦比亚生活区的家,途径上海梧桐区。然而21点30分,路上已经很安静了,行人很少,一切都很安静。
司机称,他在上海开网约车一年多了,发现人少了很多。司机们还担心无人驾驶出租车会抢走他们的工作。他表示接下来要去北京开网约车业务。在上海赚不到钱,在苏州也赚不到钱。杭州还好,他想去北京碰碰运气。
今年,很多餐饮模式也在发生演变。许多熟悉的餐馆都关门了。除了正规餐饮,火锅、串烧、小龙虾似乎已经不流行了。反而出现了日式咖啡、夜酒、早午餐等多种轻餐饮业态。
当车子经过漆黑的宝庆路拐角处的百富勤广场时,我突然想起楼上久违的音乐表演承载着我年轻时很多关于夜店的回忆。西郊、虹桥地区也有钢琴酒吧,但在上海都消失了。当年的音乐似乎还历历在目,但一晃20年过去了。
每年年底,我都会随时回顾、展望。有时我也想穿越时空。当我们谈论时光旅行和时光机器时,我们真正想谈论的是人生的遗憾。
Citywalk是2024年的热门词。
Citywalk潮流起源于上海。上海四季分明,街道迷人,建筑风格多样,适宜步行。此外,近年来大众传媒方式的变化以及手机的高频使用,让荃新天地有了沉浸式呈现的可能。我还被邀请拍摄几个街区散步的长现场直播,时长从 30 分钟到 90 分钟不等。
与此同时,Citywalk也开始承载意义并叠加各种功能,如Citywalk+文化、+美食、+电影、+统一战线……
咖啡也成为今年上海人的主要休闲方式之一。
咖啡文化与上海有着深厚而清晰的联系。咖啡是上海这座城市血液中的氧气。到2023年,上海将拥有咖啡馆9553家,成为世界上咖啡馆最多的城市。 2024年上海的很多活动都将围绕咖啡经济展开。
2024年11月,我受邀为上海咖啡产业的发展写一些建议。相信未来几年,上海将会在咖啡文化、咖啡经济方面做出更加细致、深入的文章。毕竟,上海是中国对咖啡认知度和依赖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咖啡经济增长最好的土壤的城市。
统战这几年很忙。
2024年盛夏上海统战文化周期间,上海将举办49项统战各领域重点主题活动,旨在“团结未来”。一些知名大学和政校已开始招收统战方向硕士研究生。随着国内统战工作越来越重要,国际统战工作也被带到了时代的前沿。
我曾经告诉朋友,我发现上海的近代史就是一部统一战线的历史。
乘坐地铁时,在进站报到前会听到介绍: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我有记录。今年暑假的半个月内,我受邀观看了舞剧《永恒的广播》。工作日14:00,所有座位都座无虚席。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音乐会》,大家都挂了小国旗,气氛热烈;周末七点左右我们观看了平潭《千里江山》,掌声雷动,座无虚席。
前几天我在大印书店买了一本叫《红色革命在近代上海的蔓延》的书。写得很好。 1928年国民党定都南京后,进步文化进一步向南方倾斜。上海成为南下知识分子、进步知识分子、海归知识分子的重要聚集地。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城市文化与红色启蒙之间的内在张力不可低估。革命与现代的交织,为红色启蒙提供了充分的回旋余地。
我想《千里江山》也许只有在上海才能得到充分的诠释和理解。
城市漫步、咖啡、统战也是我2024年工作生活模式的三个关键词。
从整体环境来看,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2024年依然会非常困难。这种中年倦怠的氛围可能会持续下去。锦衣怒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我们至少可以期待中年风采。
我和我的大多数朋友对我们国家的繁荣都有集体记忆,也有一些古怪而顽固的价值判断。然而,到了中年,我们已经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节奏和风格。我们知道自己的命运,不害怕,每天都有新的开始。我不会在记忆的长河中刻舟求剑。
我也会在2024年开始玩手游和网络游戏,不是因为我喜欢它,而是因为我的部分工作涉及游戏发行和审核。 《黑神话:悟空》把山西文旅带出了圈子,我开始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第二个维度。也许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这几个月,我开始用手机记录流水账,也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意义。一个人如何度过一天,基本上就是如何度过一生。做一个有决心的人,不迷恋美丽,不被流年欺骗。人类是自给自足的,一切都应该恰到好处。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4年我看了很多与AI相关的艺术活动,比如“漫歌行——AI叙事音乐会”,评弹和颜哲西的时代歌曲,评弹表演艺术家高博文和机械臂,跨越时空甚至物种的量子纠缠,灵魂永远都在那里。
这是任何领域的大多数人都必须学习的一课,承认一个永远比你优秀的存在,并学会与这个存在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近日,刘家昌因病去世,琼瑶去世,《情书》中的“藤井树”中山美穗去世。这些都像预言一样,象征着一个浪漫时代的结束。
我曾经觉得他们会永垂不朽,尤其是琼瑶。
但骨灰深处依然有温暖。我开始重温小时候读过的琼瑶小说,重新认识它们的价值和不足。
我还是喜欢喝咖啡,走在武康大楼前。人有时候太孤独了,必须找到一些共情的载体。
例如,村上春树的小说中,男人深夜独自开车去海滩。现实生活中难以真实表达的孤独,只有夜晚的醉海才能理解。
有时候让人不开心的人和事其实并不存在。他或许只是一堵无辜的白墙,而你却如此热情,将你最渴望的情节全部投射到他身上。
喜欢武康楼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除了网红打卡、移动社交媒体通讯等功能之外,对于当地的中年人来说,可能就是那堵白墙。
前几天我在上海图书馆东分馆做了一次演讲。讲座很平常,但不同寻常的是,一位我只见过一次、七年未见的85后男读者意外送上了鲜花,署名“‘1元朋友’kk”。更难得的是,KK神龙根本没看到结局,连面都没见到就往停车场走去。有点像东野圭吾的小说。
当我说“我们都在这里,我们何不见面呢?”时,kk说了一句经典而有力的句子:
“现在是 2024 年,虚拟关系很流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