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日本动画中女校女生生活的别样呈现,奇葩创作者的搞笑日常

二次元 2025-05-02 22

排版/桔颉

这种强烈的共情效应,是“日常系”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也是其日益壮大的原因吧。

说起日本动画作品里的女校,以及高中女生和女孩子们的生活,一些读者或许会首先想到水手服,还会想到玫瑰花丛,也会想到下午茶,甚至会想到洋娃娃。

图片

《明日酱的水手服》插图

的确,在许多日本动画里,当年轻女孩角色成群出现时,总是有缓慢飘落的樱花萦绕着她们,有翩然的百褶裙,还有悠扬温婉的背景音乐……

图片

然而,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在众多动画漫画创作者当中,总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人,他们不走常规的道路——

他们笔下的女孩,表情或是夸张,或是脑洞清奇,她们对争夺男人没有兴趣,对完成梦想没有兴趣,对保卫世界也没有兴趣,只是在日复一日平凡的生活中,凭借自己卓越的搞笑天赋,博他人露出笑容,博观众露出笑容 。

图片

2002年有一部动画叫《阿兹漫画大王》,它是一部讲述校园日常琐事的喜剧,在豆瓣上的评分是8.7

这些女孩,来自一类作品群,这类作品群被称作“空气系”或者“日常系”,以下将其统一称为“日常系” 。

图片

京都动画《日常》名场面:焼きそばだよ!

日常系动画或漫画,就像这个名号所显示的,是一种意在展现角色们日常生活的创作类别。日常系的源头能够追溯到描绘动物们日常生活的四格漫画《暖暖日记》(《ぼのぼの》)。

图片

《暖暖日记》以一只暖暖的海獭为主角,描写了它与众多好友的无厘头搞笑日常。

这是一部日本四格漫画作品,由五十岚三喜夫创作,最初于1986年刊登,还曾经两度被改编为动画。

“日常系”作为一种现象级创作进入大众视野,这要归功于一些作品,比如《阿兹漫画大王》,还有《轻音少女》,以及《幸运星》 。

图片

京都动画2009年作品《轻音少女》,豆瓣评分9.0

近年来,变种“日常系”作品也时不时在大众视野里出现,像加入末世要素的《少女终末旅行》,还有加入观光旅游要素的《摇曳露营》等 。

实际上,今年七月播出了京阿尼回归之作《小林家的龙女仆》,这部作品算是一种创作,它加入了魔法世界要素,属于变种日常系 。

图片

图片

Animate2021日常系动画推荐榜单

日本动画评论家小森健太郎把以京阿尼名作《日常》为代表的“日常系”动画、漫画的特征进行了归结,具体如下:

主要角色是四到五名未成年女性,她们是高中生、初中生,甚至是小学生 。

・角色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或需要达成的目的;

主要角色的表现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暗示,不过这些角色基本上和恋爱没有关系 。

・作品会刻画主要角色的家族关系,但并不是以家族关系为主题

・不存在过度的不幸与悲剧

总之,“日常系”指的就是那些描绘少女们平凡日常生活的作品。

——小森,2013

小森总结,“日常向”作品摒弃了传统故事叙事必备的“起承转合”,甚至漠视时间概念以及桥段之间的内在逻辑,仅把镜头对准年轻女性们日常生活里的诸多细节,借由描绘女性们轻松、散漫乃至无厘头的日常生活,引发观众共情,为观众带来能暂时摆脱现实生活烦恼的治愈与欢笑。

实际上,以一群女学生作为主角的动画或漫画作品并不局限于“日常系”。比如说,《美少女战士》中有许多女学生出现,《魔法禁书目录》中同样有许多女学生登场。然而,很明显,这两部作品都不属于“日常系”。

这里就要说到日常系的另一个特点。

通常,传统少女向动画或漫画的主角团在拯救世界的同时,也不会忘记谈一场恋爱。而“日常系”则完全排除了异性恋视角,或者说,它排除了与异性,大部分时候是男性的“关系性”。

在不少“日常系”作品里,男性即便出现,也绝对不会和女性主角们有任何能称作“恋爱”的感情线,另外一部分作品则索性把男性排除在画面外,从而形成了一个仅有女性存在的奇特世界。

图片

《摇曳露营》只有女性的主角团

虽说“日常系”作品一般缺少能挑大梁的男性角色,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缺少感情描写。因为男性集体隐形,女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浓墨重彩,或者说,变得“橘里橘气”起来。

作者们把各种“伪百合”擦边球玩得很溜,比起早就被画滥的男欢女爱,女孩子们那种在友情、爱情甚至情欲之间来回摇摆的暧昧关系,显然更容易赢得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观众的喜爱,引发观众们对角色和故事本身的兴趣。

那么,“日常系”作品是怎样在排除异性恋爱桥段的基础上构筑起一个情感充沛的奇妙世界的呢,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日常系”作品中那种暧昧又不做作的女女关系呢?

这种关系究竟是对女性之间友情的尊重,还是对女性之间亲情的尊重,亦或是对女性之间爱情的尊重,又或者是一个变种的“父权制阴谋”呢?

这些,便是本篇文章想要关注的问题。

“日常系”: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小小奇迹

虽说上文着重指出了“日常系”作品里女性之间的伪百合关系,不过要留意,这种关系并非“日常系”最为关键的主题。

那么,“日常系”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呢?

以京阿尼的“日常系”代表作《日常》第一集为例,作品没有做任何世界观引入,也没有进行角色介绍,一上来直接就是一段两主角关于“干劲儿”的对话。

接着镜头发生转变,另外两名主角出现,分别是“博士”和背着发条的机器人名乃,名乃出门去追赶叼走烤鱼的猫,她与路过的男学生相撞,而这一撞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市的核爆……

图片

等等,你问博士为何看上去只有五岁,机器人背上为何要背一个发条,男女相撞为何会引起核爆,答案没人知道,或许作者也不清楚,或者说,在“日常”的世界中,答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桥段看上去脑洞清奇,没有逻辑,它们与《日常》这个标题形成了强烈反差,还与故事发生的环境形成了强烈反差,故事发生的环境是一个日本随处可见的小城,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早晨 。这种反差完美地诠释了日常系作品的美学核心,也就是用冷幽默、无厘头和反讽的手段,解构那些看似合理的“惯例”,对我们所存在的“日常生活”进行重新聚焦,进行反思,进行活性化。

在这不到一分钟的短暂剧情里,制作者完成了对日式动画或漫画中诸多固有设定的冷幽默,这些设定看似平常,实则毫无合理性 。

比如,为什么故事必定开始于春季的新学期?

为什么萝莉角色拥有和年龄不符的身份和能力?

为什么男女相遇,就一定会引发世界的巨大变化,甚至导致世界毁灭呢?(没错,这里说的就是世界系)?

《日常》以无逻辑的开头,推翻了日式动漫的所有惯用套路,同时暗示观众,放下固有成见,这个故事虽叫《日常》,但没有你们熟悉的“日常”!

图片

一点也不“日常”的《日常》

另外,和作者精心安排了起承转合的故事不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的体验,很多时候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是一群无序的片段化体验,比如张三上午走在路上摔了一跤,这可能会是他成为“法外狂徒”的导火索,然而和他下午买饮料中了“再来一瓶”的体验之间,不存在任何起承转合。日常生活存在这种无序感,这种无序感反映在日常系动漫中,就成了这一类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重要特点是片段化和去时间化。

一集日常系动画,通常是由数个桥段构成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桥段之间不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这就致使日常系动漫成为了一种观看门槛比较高的作品类型,举例来说,当很多观众初次观看《日常》的前几集时,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受。不过,一旦观众和主角们的脑回路对上了线,就会彻底陷入沉迷状态,并且会被作品中一些有特色的表现进行洗脑 。

这也是日常系作品常常能产出一些二次元经典梗的缘故,比如《日常》最有名的“最上川”梗,还有《男子高中生的日常》中的“便利店薯片半价”梗等等 。

图片

图片

近年来有一些“变种”日常向作品,它们延续了日常系动漫着重刻画日常生活这一核心特征,还加强了作品的世界观设定、娱乐性和故事性,让作品的整体完整度更高,也对入门观众更友好,除了《日常》这样的经典日常系动画外,像《小林家的龙女仆》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

但不管是哪一部作品,其核心立意都是始终不变的,这些作品的目的并非是去传达高深莫测的道理,对履行正义、拯救世界、找寻真爱、实现人生价值这些日式动漫常见的命题也毫无兴致,它们所关注的仅仅是“日常”这两个字 。所谓“日常”,是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天,这些日子波澜不惊,在看似平淡、无趣、毫无逻辑的日常生活里,还会巧遇难忘经历 。

抱歉,这里没有鲜花和洋娃娃

说完日常系作品的基本美学,再来看看角色设定。

如引言中总结的那般,大多数日常系作品将一群未成年年轻女性当作主角,那么日常系是怎样刻画这些女性的呢?

首先,乍一看,日常系作品往往会依照日系宅文化对女性角色的类型化设定。以《日常》为例,《日常》的主角四人组分别是日本动漫里常见的天然角色,即东云名乃,双马尾妹妹角色,即长野原美绪,黑长直高冷角色,即水上麻衣,以及笨蛋搞笑角色,即相生祐子 。

图片

但日常系作品的精髓在于对日常进行“反转”,角色们有着看似套路的外表,其之下通常隐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这东西可以说是“惊喜”,也可以说是“惊吓”。请你提供一下具体需要改写的句子内容呀,这样我才能按照要求进行改写。

图片

近年来,日常系作品群逐渐发展壮大,一些作品不再强求角色外表与内在的反差,而是突破惯常的角色设定边界线,大胆搞笑,用漫画式的夸张表现刻画鲜活角色,这些角色反传统 。

《千绪的上学路》主角千绪是重度电脑游戏沉迷者,玩刺客类游戏上瘾,不由自主学刺客飞檐走壁,因网游挑衅忘记第二天有课彻夜鏖战,用游戏噱头吓退现实不良少年……千绪诸多游戏成瘾症状像在笔者身上装监控器,适当夸张恰好戳中笔者中二之心。

图片

把自己幻想成刺客的千绪

在《恋爱研究所》里,黑长直学生会长看似完美端庄,实则是个对恋爱充满不切实际幻想的逗逼,在《女子高中生的虚度日常》中,身处女校的主角们更加放飞自我。主角外号叫“笨蛋”,在与朋友聊天时,幻想了一堆玛丽苏桥段,这些桥段中男性角色一定会说出“真是个有趣的女人”,而另一名主角“阿宅”,对着两名男老师打开“B&L eye”想入非非……

图片

图片

图片

死宅在发动“B&L eye”之后看到的景象

在这些以搞笑作为卖点的日常系作品当中,女孩子的字典里好像根本就不存在“端庄”这个词汇,并且更不会把日本社会针对女性的各种规矩放在心上。

大部分情况下,女孩们对社会规范有破坏性的行为,目的是给作品增加笑点。然而在日系动漫里,刻板印象到处都是,没有萌点就当不了主角。在这样的环境下,这种表现难道不是一种冲击传统的尝试吗?

“伪百合”与“女性视角叙事”的缺失

近年来有一些日常系作品,它们与以校园生活为背景搞笑的《日常》这类作品不同,更加注重女性角色之间的关系性,甚至把这种关系性表现成一种若有似无的情欲。

在这些作品里,有一个主角在设定上是“女性”,但其女性特质被刻意削弱了。并且,这些女性主角一般要么拥有一些以男性作为主要受众的爱好,要么承担一部分在日本社会中大多由男性承担的社会角色。

请你提供一下具体需要改写的句子内容呀,这样我才能按照要求进行改写。

图片

偶像(左)与偶像宅(右),橘里橘气的《神推》

也就是说,这些角色除了外在形象,在实际情况中与男性,即屏幕前的男性观众存在诸多相似点,如此一来自然更易使男性观众产生共情。

不仅如此,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做法多少有些狡猾。在更换性别之后,一些原本放在男性角色身上绝对不会被允许的行为,瞬间变得不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了。比如《神推》中女主对小偶像的一些行为,放在男性身上,多半会被当成性骚扰和变态。而与女孩子牵手、抱抱、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一同入浴、一同睡觉这些事,若是由一名男性角色来执行,更是难上加难……

日常系创作舍弃了男性角色,然而实际上,拥有男性特质的主角成了男性观众在作品世界观里的代理。

在《小林家的龙女仆》里,能看到不少女孩子们相互有身体接触的描写 ,因为大家都是女性 ,所以这些画面看起来好像没那么“扎眼” ,然而 ,这些画面无疑是在满足屏幕外男观众的性幻想 ,是一种在迎合男性观众“窥视癖”的同时 ,又让观众没太多罪恶感的取巧策略 。

图片

图片

在《小林家的龙女仆》第二季里,同性之间的身体接触增多了,福利桥段也愈发过分了 。

可见,即便一部作品里出现的主要角色全是女性,我们也很难把它认定为是一部“女性创作”。实际上,在现有的日式动漫表现框架内,摆脱父权制叙事规范、真正从女性视角出发的作品少之又少。其中原因想必各位读者都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本文就不多说了。

但换个角度看,笔者观看许多日常系作品时,会渐渐忽视“男性凝视”的可能性,因为作品剧情异想天开,搞笑桥段令人捧腹,足以让笔者与作品中的角色共情。这种共情与角色性别无关,只因在某个时刻,角色确实表达出了笔者想表达却无法表达的心情 。

在《小林家的龙女仆》里,主角小林顺利地承担起了引发观众共情的重要责任 。

图片

小林是一名生活在现代大城市的年轻人,她面对新鲜事物时从容不迫,对“异己者”宽容理解。同时,她的言谈举止饱含孤独、脆弱与窘迫,这些是原子化社会中独立个体所经受的 。小林传达出复杂情绪,那种渴望亲密关系,却又害怕被这种关系伤害,想要传递感情,却因不擅长而无所适从,成功引起了笔者的共鸣,她从孑然一人借酒浇愁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变化,也让笔者会心一笑,笔者仿佛从这个角色身上见到了自己,从而获得机会反躬自省,重新思考亲密关系中个人自由与情感付出的关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因此,抛开反对男性凝视的政治正确,来看这些“日常系”作品,这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毕竟,男人与女人之间存在不同,这不同真有传说中那么大吗?难道对美好的向往不是人类共通的感情吗?难道对爱的渴望不是人类共通的感情吗?难道对生活中发生的小奇迹的感动不是人类共通的感情吗?难道对毫无逻辑的命运的恐惧与无奈不是人类共通的感情吗?

也许,正是这种强烈的共情效应,使得“日常系”作品经久不衰,且日益壮大,是这样的原因吧?

五部值得一看的“日常系”动画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魅力十足,不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却像空中楼阁一样难以触碰。然而,就如同《日常》里的那句名言所说,我们度过的平常日子,说不定实际上是无数奇迹的连续 。普通人的生活同样有其精彩之处,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力逐渐变得迟钝,日复一日的996消磨了我们的热情,互联网让越来越多光怪陆离的“奇观”触手可及,我们因此失去了发现、理解、感受日常生活的能力。

“日常系”宛如一碗醒酒汤,它能让我们返璞归真,使我们重新把目光收回到身边,让我们再次像无忧无虑的孩童一样,会心一笑 。

最后,笔者挑选了五部“日常系”动画与大家分享,这些动画看了不会吃亏,而且百看不厌,希望大家在忙碌一天后,躺在床上,打开电脑时,能收获一份纯粹的感动或者快乐。

——

图片

《日常》

正统派日常系动画神作,无厘头搞笑的神,京阿尼就是最强的!

《恋爱研究所》

一开始把它当成《圣母在上》来看,看了半集后发现,它和《圣母在上》的唯一相似之处,就是它们的主角都是黑长直,是表情包制造机。

《千绪的上学路》

角色设定极为新奇,是游戏成瘾者一定要观看的,观看之时请将杯子和食物放下。

《小林家的龙女仆》

它是变种日常系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那种,披着日常系外皮的,废萌后宫番。

《人类衰退之后》

实际上它算不上是完全彻底的日常系,不过它完美地继承了日常系那种高级黑以及冷幽默的精髓,粉毛角色都是内心腹黑的 。

图片

图片

- END | 动画学术趴 -

网络营销策略定义,网络营销策略含义
« 上一篇 2025-05-02
SEO推广网站教程:如何提升资讯网站排名的秘密武器?
下一篇 » 2025-05-02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