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要素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

本文目录导航:
用户体验要素—一个过期的切实
对!你或许看过上方这本书。
然而,它曾经过期了!不是吗? 2002年,被称为“AJAX之父”的Jesse James Garrett发行了《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 user-centered design for the web and beyond)一书。
本书用繁复的言语系统化地诠释了设计、技术和商业融合是关键的开展趋向。
尔后,此书连同书中提出的用户体验五要素模型大为盛行。
上方这个图或许早就印在你的脑海里了。
书评说: 此书终年出如今各种“互联网人必读书目”的前几名,很多产品经理在入行后读的第一本书就是此书。
书中的“用户体验要素模型”切实获取宽泛认可和运行。
在网络245万多的搜查结果中,还没有看到对其发生质疑的文字。
因此至少在中文互联网,简直这个切实是被全方位认可了。
当天,我将提出一点不同的看法:用户体验要素的方法确实有用,但其实用范畴不广。
关于产品经理而言,在构建产品时,咱们有更好的思索模型,不能将其被置于产品设计工具的中心位置,产品经理应当大胆摒弃之! 当天,你或许是第一次性看到,有人收回一点不一样的声响。
连经济学都不能算是一门准确的学科,更何况设计。
这或许并不关乎对错,只在于视角。
愿能对正在看的你(很或许是产品经理),带来一些思索。
为何?上方我将论述。
此书及其切实降生于2002年。
那时,还没有移动互联网一说,iPhone的出现还在五年之后,电脑存储空间以M计,网速以K记。
过后,人们说“上网”详细指的是WEB阅读器。
咱们来看看那时的互联网长什么样? BAT中的老大哥,网络是这样的: 02年的丁磊还没有养猪,也还没有可供其贩卖品味的严选,163页面长这样: “用户体验之王”的苹果,页面长这样: 可以看到,仅从审美角度来看,那时的WEB页面体验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作者有着“Ajax之父”的江湖名号,一位有着开创性位置的行业大牛,曾被PC World评为“互联网最关键的50人”。
而Ajax 是一种用于创立极速灵活网页的技术,也就是如今咱们了解的WEB前端技术,承当与用户启动可视化交互的义务。
作者跳出了自身的技术视角,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将设计、技术和商业融合起来,这真是开创性的切实奉献! 所以你看书中的例子,全是网页,那时的用户体验简直就是指网页的体验。
2002年,互联网玩家有限,用户的选用也有限。
而如今,咱们可以看到许多页面体验良好的网站,却鲜有人问津。
当然,有或许是用户选用太多的要素。
更大的或许是,互联网上提供的服务的纵深度大大优化了,用户体验并不只仅是指页面体验,还有很多其余的维度,而页面体验只占体验的很小一局部了。
如今,咱们开展出了物联网、人工默认,他们基本就没有页面来出现。
对了,过后这本书的第一版中文书名叫《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Web设计》。
留意,是“Web”而不是“产品”。
Web式微后,出版商很痴呆地改成了“产品”。
“用户体验要素”模型中的用户,狭义的被以为是:这个产品的终端经常使用者或是生产者。
咱们还可以看到书中举了很多实体产品的例子,很人造地,作者将理想中的产品与互联网产品启动了类比。
这是在用一种静态的视角在看互联网。
当天,互联网开展的深度已不是十几年前可比,即使是网站,咱们看到了电商平台等类生态型的互联网外形。
就拿电商平台京东来说,上方有供应商、有买家、有网站的运营者(网站的运营者外面又按工种又可分为不同的职位)、有物流公司、快递员、仓库治理员。
假设再扩展一点,有代运营公司、刷单公司、流量联盟、广告联盟等等。
各个角色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启动优惠,他们都用某一种联网的设施来启动结合。
而你在阅读器中关上看到网页,只是其中的一个载体。
假设,咱们将京东的一切的经过互联网结合的这些交互载体看成一个全体,你还能说这个全体是跟一个杯子一样的物品吗?一个生态型的网站就像是各个角色介入的一场大型游戏,产出物并不只是这个看得见的系统自身。
甚至产品这个词自身已不实用于如今的互联网了,它的语义曾经限度了人们的构想力,不便于交换了。
以用户为中心没有错,但假设要打造一个生态,不能仅仅有相似于终端生产者的这一狭义的“用户”角色 ,用户体验也不只仅是指这些网页带来的体验。
京东作为一个电商平台,它做起了物流,之后开展成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假设刘强东现在没有这个见识,如今就没有京东什么事儿了。
上方提到的这些角色,都是这个网站的用户。
实质上,产品经理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刻,必定片面的思索一个事情对全体的影响,这是基本要求。
即使是网页,咱们不只会设计前台,还会有后盾。
咱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产品新人他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刻会很专一于前台,有时甚至会忘了设计后盾,这就是视角的不同。
产品经理当该有上帝视角,像老大哥一样仰视生态内各个角色及其互动链条。
用用户体验要素模型的视角,只能看到全体的一个剖面。
用户体验要素模型,它是一个静态的模型,实用于这种场景:咱们曾经有一个成熟的体系,而后在此之下,须要设计一个页面。
假设咱们不须要思索数据是怎么流动的,用这个模型齐全没有疑问。
由于作者阅历的要素,他比拟器重前端的页面出现。
相比流程图、用户体验地图、时序图,形态转换图、服务蓝图,在用户体验要素模型中,咱们看不到期间的进程。
假定咱们用用户体验要素模型来剖析一款你素来没有接触过的成品(当天,咱们依然看到很多竞品剖析报告用这个思绪在写),很或许,你会丢掉一局部物品。
由于看不到前面流动的、变动的、有延续性的想法。
所以很多人青睐去剖析APP的降级历史,从中看到其生长的轨迹。
当天,阿里还只是一个网站吗?它有移动APP、有PC端的千牛客户端、有菜鸟、有支付宝、还有达摩院、还做了物流分拣机器人、还做了视频盒子、默认音箱等等。
这些都不是网页,然而他们独特为用户体验服务。
用户体验要素的模型用来剖析人工默认的体验吗?显然不行。
用户体验模型,可以作为设计师,在成功某个详细页面设计义务时,可经常使用的一个思索工具。
但不能反上来,用这个模型来倒推剖析一款产品。
我看到产品经理把用户体验模型作为一个日常上班的外围模型,甚至从这个模型来倒推出产品经理的日常上班应该怎么布置。
我以为这是很不失当的。
产品经理是一个生态服务的设计者,用户体验也不只仅指前端页面。
用一个指点网页设计的思想工具来指点自己的上班,这十分不适合。
互联网扭转了商业法令吗?或许并没有,他只是扭转了商业的场域。
当天,拼多多、花生日记火了起来,为什么?由于很廉价? 他们经过有效的方式汇集了客流,这跟开实体店要找一个好码头不是一样的情理吗?开实体店更多时刻像是守株待兔,难以被动反击。
而互联网获客手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且不受理理位置限度,假设有效,会迅速产失成果。
他们的开售额面前的实质不都是 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 吗?只管互联网公司更青睐用GMV,只是由于听起来更有逼格。
产品经理招聘需求上能看到的各类专业才干比如:名目治理、需求剖析、交互设计等,或许只能占其常识图谱的一半,更多的是通识:对环球的看法,对行业的了解,对经济法令的了解。
互联网产品,简直咱们都能在线下找到基于同一商业逻辑的服务或产品。
有人说,产品经理就像导演,没错,咱们只是在复现人类的某一个故事,无情节,有画面,这个故事起源于理想环球。
并没有一个脱离低空、与人类有关的、无根的互联网环球。
咱们构建的产品,它不是一个个静态的网页。
外面的数据,以流动的方式来彰显价值。
环球在静止,咱们更须要一个流动的模型。
在这里,我提出:用多维的、全局的思想模型来构建产品,舍弃掉一些不适合的思想模型,而用户体验要素模型就是此类。
谈到如何从用户角度来设计好的产品?用户体验要素模型作为一个静态的模型、也不是一个好的思索工具。
在详细的配置的设计上方,用户体验地图、服务蓝图,都比这个更适合。
对了,假设有期间我把脑子里正在思索的一个模型收回来与大家讨论。
《用户体验要素》要点摘记与思索(2)——五层模型
一个明晰、东倒西歪的体验,由一系列完整的决策组成。
这些决策彼此依赖,告知并影响用户体验的各个方面。
把全体的用户体验上班合成成各个组成要素,以了解体验外衣下的决策环节。
1、五个层面初识 由表及里认知一个产品,可以分为五个层面:体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畴层、策略层。
体现层(surface) :用户所看到的文字或图片(或许短视频)。
一些图片和文字可点击成功某项配置,例如购物车图标;另外一些图片文字就只是提供促销消息。
框架层(skeleton) :体现层下方是网站的框架层,用于优化设计规划,让按钮、控件、照片和文本区域所处的位置能到达最大的成果和效率,详细来说,用户须要时,能记得标识并很快找到购物车的图标。
(用户相熟现有电商网站或APP的规划,在设计新产品的框架层时,正当设计,缩小用户学习的老本。
其余APP也有这个思索,好用且用户学习老本低)结构层(structure) :结构层比框架层愈加形象,框架层是结构的详细表白方式。
例如框架层确定了在结账页面上交互元素详细的位置,结构层则是设计用户如何抵达这个页面,并且在成功义务后,用户能够去向哪里。
(框架层设计是为了使交互元素规划愈加正当,愈加好用,表如今原型上个元素的规划;结构层确定了配置流程,表如今流程图的设计)范畴层(scope) :范畴层确定一个特性或配置能否属于网站或APP。
范畴层确定的特性和配置,在结构层来确定他们的组合方式。
(范畴层是选择要不要这个配置,结构层是确定这个配置的详细成功流程)策略层(strategy) :策略层包含了运营者和用户两个方面想从网站或APP取得什么。
电商来说,运营者要卖出商品,用户要买商品。
(策略层落脚的需求剖析)2、解析五层结构模型 依照 配置型产品 和 消息型产品 分类,五个档次关注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策略层,关注 用户需求 和企业的 产品指标 。
范畴层,关于配置型产品,关键是在创立 配置规格 :对产品的“配置组合”的详细形容;关于消息型产品,范畴是以 内容需求 的方式出现:对各种内容元素的要求的详细形容。
结构层,配置型产品关注 交互设计 ,定义系统如何响运行户的恳求;消息型产品,设计 消息架构 ,即正当布置内容元素以促成用户了解消息。
框架层,配置型产品和消息型产品都要启动 消息设计 ,即促成了解的消息表白方式。
配置型产品框架层还须要 界面设计 ,也可以说是 布置 好能让用户与系统的配置发生互动的 界面元素。
消息型产品须要 导航设计。
体现层,为最终产品发明 感知体验 。
3、层间依赖相关 另外,须要关注各层之间的依赖相关,介绍驳回 尾尾连贯 的方式,让每个档次的上班在下一个档次完结前成功。
方案名目时,让任何一个层面中的上班都不能在其高层面的上班成功之前完结。
不介绍 首尾连贯 的方式。
用户体验要素:策略层/范畴层/结构层/框架层/体现层
要确保用户在你的产品上一切体验都出现在“明白地、无看法的用意”。
要思索到用户有或许采取的每一个执行的每一种或许性,并且去了解在这个环节的每一个步骤中用户的希冀值。
咱们可以把设计用户体验的上班合成成各个组成局部,以协助咱们更好地了解整个疑问。
一个产品明晰、东倒西歪的体验,理想上是由一系列完整的决策组成的,这些决策彼此依赖,告知并影响用户体验的各个方面,假设咱们去掉这些体验的外壳,就可以了解这些决策是如何做进去的了。
在体现层surface,你看到的是一系列的网页,由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元件组成。
有些可以点击,具有某个配置,有些就作为一个静态出现。
在体现层之下是网站的框架层skeleton:按钮、空间、图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框架层用于优化设计规划,以到达这些元素的最大成果和效率——经常使用户在须要的时刻,能记得标识并找到相应按钮。
与框架层相比更形象的是结构层structure,框架是结构的详细表白方式。
框架层确定了页面上交互元素的位置,而结构层则是用来设计用户如何抵达某个页面,并且在他们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中央。
框架层定义了导航条的位置,以及导航条上各要素的陈列方式,而结构层则确定哪些要素应该出如今导航条上,以及那些要素能去到哪里。
结构层确定网站各种特性和配置最适合的组织方式,而这些特性和配置就构成了网站的范畴层scope。
某个配置能否应该成为产品的配置之一,就属于范畴层要处置的疑问。
网站的范畴基本上是由网站策略层strategy所选择的。
这些策略包含了产品设计者想从网站获取什么,也包含用户想从网站获取什么。
这五个层面—策略、范畴、结构、框架和体现—提供了一个基本架构,在这个基础架构上,讨论用户体验的疑问,以及用什么工具来处置用户的体验。
在每一个层面中,咱们要处置的那些疑问有的形象,而有的则更详细。
在策略层,咱们只关心网站如何满足咱们的策略,同时也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在体现层,咱们只关心产品所出现的最详细的细节。
每一个层面都是依据它上方的那个层面来选择的。
当咱们做出的选择没有和上高层面坚持分歧的时刻,名目经常会偏离反常轨道。
这种依赖性象征着在策略层上的选择将具有某种自下而上的“连锁效应”。
每个层面中咱们可用的选用,都遭到其高层面中所确定的议题的解放。
同时,在“较高层面”当选用一个界限之外的选项,咱们也或许从新评价“较低层面”中所做出的决策。
高层选择高层,高层影响高层。
有些产品是自带某些配置的,而有些产品只是消息的聚合。
网页这种产品开展到起初,具有了这种基本的双重性质。
因此,咱们从两边把这五个层面离开。
在左边,这些要素仅用于形容配置型的平台类产品。
在左边,咱们把这些要素用于形容消息型的媒介类产品。
在配置型产品这边,咱们关键关注的是义务——一切的操作都被归入一个环节,去思索人们如何成功这个环节。
在这里,咱们把网站看成用户用于成功一个或多个义务的一个或一组工具。
相应地,在消息型产品这边,咱们的关注点是消息——网站应该提供哪些消息,这些消息对用户的意义是什么。
创立一个富消息(information-rich)的用户体验,就是提供应用户一个可以寻觅、了解,且无心义的消息组合。
如今,咱们来把凌乱的词汇放在这个模型中,经过这个方法,咱们可以看到这些片段是如何组合在一同,从而构成整个全体用户体验的。
一切产品,策略层所关注的内容都是外部用户需求(user need)和外部产品指标(product objective)。
咱们必定了解用户想从这个产品获取什么,还要知道他们想到达的这些指标,将怎么满足他们所等候的其余指标。
同时,咱们也有自己对产品的希冀指标。
或许是商业价值,也或许是其余类型指标。
从策略层进入范畴层以后,在配置型产品,范畴层就转变成创立配置规格(functional specification):即对产品的“配置组合”的详细形容。
而在消息型产品,范畴层则是以内容需求(content requirement)的方式出现:对各种内容元素的要求的详细形容。
配置型产品的结构层将从范畴转变成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即定义系统如何响运行户的恳求。
消息型产品的结构层则是消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即正当布置内容元素以促成人类了解消息。
框架层被分红了三个局部。
不论是配置型产品还是消息型产品,都要成功消息设计(information design):一种促成了解的消息表白方式。
关于配置型产品,框架层还包含了界面设计(interface design),或许说布置好能让用户与系统的配置发生互动的界面元素。
关于消息型产品,这种界面就是导航设计(navigation design):屏幕上的一些元素的组合,准许用户在消息架构中穿行。
最后,咱们还有体现层。
在这里,一切的产品的关注点都是一样:为最终产品创立感知体验(sensory experience)。
依照咱们这种把用户体验划分红各个方块和层面的形式,十分无利于咱们去思索用户在体验中有或许遇到的费事。
同时,还有两个额外的要素,内容和技术,它们将会对最终的用户体验发生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