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背后的偷心游戏:原价 50 元转手卖 1000 元,溢价近 40 倍
原价50元一个娃娃玩具
能卖1000元吗?
一个月内,
“盲盒炒作最高溢价近40倍”
《迪士尼公主盲盒》
成为微博热议话题,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玩具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它为何对年轻人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其实盲盒背后
这是一款“偷心”的游戏。
一旦你拥有了第一款这种装在不透明盒子里的精美玩偶,你就会想要第二款、第三款,随后是全套、隐藏版、限量纪念版、设计师联名版等等。盲盒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泡泡玛特的潘圣诞隐藏版,原本售价59元,现在在闲鱼卖到了2350元的高价,涨幅高达39倍。
原本作为休闲玩具的“盲盒”却催生出“炒盲盒”市场。业内人士认为,盲盒价格虚高或许是故意为之的市场行为,而抬高的商品价格又会反过来带动这种盲盒在其他渠道的销售。
盲盒催生二手交易市场
“盲盒”又称“惊喜玩具”,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随机摆放着一系列的玩偶形象。商家会将一定比例的隐藏模型放在一系列的盲盒中,但数量稀少,玩家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自己抽到了哪一款。
据天猫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潮流盲盒产品销售额近2.7亿元,同比增长240%,一年来,闲鱼上成交Molly娃娃超23万只,均价270元。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盲盒品牌是POPMART泡泡玛特,据品牌官网介绍,POPMART在中国大陆地区已拥有超过400家零售门店,近100家线下直营店,近300家机器人门店,覆盖全国近40个城市。
南方日报记者发现,泡泡玛特在广州的门店分别位于天环广场和K11购物中心,这两处均为大型高端商场,人流量大,消费水平高。记者走访天环广场泡泡玛特门店,看到不少消费者一进门就在盲盒柜台前驻足,用手掂量不同盲盒的重量,或是轻轻摇晃感受里面的声音,试图尽可能地得到自己喜欢的盲盒娃娃。
记者了解到,泡泡玛特囊括了一大批热门IP,既有人气爆棚的Molly、Pucky,也有迪士尼、Hello Kitty、阿狸等经典卡通人物。盲盒基本以主题系列的形式推出,一个系列有12个款式,同一IP又衍生出不同的系列,如人气爆棚的Molly娃娃就包括十个系列,包括欢乐列车派对系列、婚礼花童系列、校园系列等。除了卡通IP,还有宫廷系列、西游记系列、结合中国元素的十二生肖系列等。
有消费者告诉记者,相比扭蛋玩具,他们更喜欢盲盒。除了盲盒里的玩具做工更好之外,另一个原因是盲盒里的产品展示比扭蛋玩具更全面,他们在购买盲盒之前就能对这个系列的娃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这是扭蛋机做不到的。
除了线下门店,泡泡玛特还拥有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交易的“泡泡盒机”,盲盒产品与线下相同,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系列,摇一摇手机即可抽取盲盒。价格方面,不同盲盒价格在29元-69元之间波动。以Molly的星座系列为例,盲盒单价为59元,也就是说,集齐星座系列Molly共12个款式,需要花费708元。但抽到隐藏款的概率很低。具有概率游戏特征的盲盒催生了以兑换、转让为主的闲鱼盲盒交易市场。比如“迪士尼公主系列”盲盒中隐藏的艾丽儿美人鱼款,原本售价59元,在闲鱼上卖500元。
盲盒成为新社交工具
看似只是个小玩具的盲盒,最高溢价竟高达40倍。根据闲鱼数据,涨价最快的盲盒当属泡泡玛特的潘多拉圣诞隐藏版,原价59元,如今在闲鱼卖到2350元的高价,涨幅达39倍。另一款泡泡玛特莫莉胡桃夹子王子隐藏版也出现了高涨价,原价59元,如今在闲鱼均价为1350元,涨幅达22倍。
业内人士指出,价格翻十倍的“盲盒炒作”现象,很可能是故意炒作,实际上真正买的人很少,平台上公开展示的商品价格,反过来会带动这款盲盒在其他渠道的销量,同时也起到了盲盒的广告作用,会有更多的人关注盲盒的市场动向。
盲盒是一门碰运气的生意,性质上和之前流行的“许愿盒”类似,但盲盒更像是一种叫做“偷心”的游戏——利用人的心理效应来销售商品。“开盲盒的过程好像是在考验自己的人品。”朱女士告诉记者,相比给自己买一个喜欢的娃娃,中奖一个喜欢的娃娃会带来更多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觉得自己人品爆棚。对于压力山大的年轻人来说,这难免是生活中获得“小幸福”的另一种方式。“盲盒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社交方式,我会在网上和志同道合的网友讨论产品设计元素,平时关注的一些博主也会做开盲盒直播,和朋友逛街的时候也会一起买一个盲盒。”关注盲盒一年多的大学生李女士说。
其实,盲盒的消费模式和十几年前风靡一时的小浣熊泡面的收藏模式类似。为了集齐水浒卡,很多人直接把一盒小浣熊泡面搬回家。如今,小卡已化身为做工精细、造型多变、包装精美的玩偶,俘获了另一代年轻人的芳心。同样,还有随着日本ACG文化(动画、漫画、宅男游戏的统称)发展起来的扭蛋商家,设计出与ACG文化相关的周边,摆放扭蛋。这些扭蛋机只展示出有多少款式,根本看不到“葫芦里卖的药”,这种“随机游戏”能给消费者带来惊喜,迅速打开消费市场。但盲盒显然比水浒卡、扭蛋更“出圈”,前者已经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如今盲盒正逐渐商业化、IP化。”名创优品品牌总监王光勇告诉记者,名创优品推出的Kakao Friends系列盲盒,定价15元,一周就卖出了10万盒,盲盒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交工具。据闲鱼公布的数据,除了收藏,通过盲盒进行交换、交流也成为盲盒玩家的一大需求。过去一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成功交易,闲鱼盲盒月发行量增长320%。“名创优品推出的隐藏式盲盒占比并不低,因为我们不想把盲盒变成噱头,其实盲盒是更大众化的休闲方式。”对于盲盒的发展,王光勇认为,这是大众化的趋势。 不仅要找到消费者喜爱、熟悉的IP,还要兼顾推出产品的速度。
记者观察
盲盒不能盲
继加密货币炒作、鞋子炒作之后,盲盒炒作似乎也成为消费领域的又一股隐形潮流。一个仅9厘米高的盒子,怎么能卖到上千元?完全可以列入混淆消费者行为的名单中。
一个事物的流行,肯定跟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关。盲盒的流行,得益于年轻人消费更注重自身利益,以及二次元文化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分析盲盒的流行路径,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不就是以前收集水浒牌的记忆吗?再往前,就是春节期间全国人民参与的“集五福”活动。
但盲盒商业化程度更高,与知名IP合作打造系列产品,通过推出隐藏款增加用户黏性,通过商业化运作,盲盒成为一种新型社交工具。盲盒的火爆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年轻人为了兴趣消费,消费“没用的东西”成为一种商业风口;二是可以看到IP化的趋势,盲盒可以说是IP化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
然而“盲盒炒作”的出现,让原本是“小幸福”的盲盒变成了牟利的工具。涨价到40倍,明显脱离现实。再加上频频登上热搜,这些“出圈”的盲盒,有多少是人为制造的泡沫?
盲盒不能盲买,卖盲盒的商家要有商业道德,要有保护IP版权的意识,要有不破坏市场生态的意识,而不是盲目跟风盲盒。买盲盒的消费者可以为了兴趣爱好而花钱,但不能盲目花钱,让盲盒保持减压、娱乐的基本功能。
来源 南方日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