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站涉黄被点名批评,APP 下架整顿,二次元粉丝担忧其要凉
近期,有二次元粉丝担心B站会因为“色情”内容而“死掉”。
7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批评B站内容低俗,称其中随处可见衣着暴露的妹子,部分作品含有暧昧的语言和动作,甚至有乱伦内容。
央视一出,B站遭严厉打击,B站官方回应称高度重视监管举报,已启动内容审查,将配合相关部门对内容进行整改。
随后,B站APP被多家应用商店下架,根据B站公告,整改时间从7月26日至8月25日。
日本色情动画的历史
作为二次元世界的重要聚集地,B站色情内容的出现,让人们很容易将动漫和色情联系起来,很多人开玩笑说,在B站也能看“hentai”?
动漫文化传入中国后,“日番”一词变得非常“有内涵”,特指以色情为主的动漫内容。其实这个称呼并不准确,这类动画面向成年人,并不在电视上播出,而是通过DVD、蓝光碟等视频光盘发行的动画应该被称为“Adult OVA”(成人原创视觉动画)。
▲动漫视频中文翻译版。图片来自:博主@starrynightbluesea
OVA 兴起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1980 年代至 1990 年代),其发行形式本身就为观众设定了门槛,VCR 在当时还属于“奢侈品”,OVA 价格不菲,因此 OVA 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成年人。
通过发行方式达到“年龄分级”后,色情、暴力、犯罪等主题便可以出现在OVA中。
其实“性”这个主题从近代日本漫画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与如今被人鄙视为廉价劳动力的色情动画从业者不同,敢于触碰禁忌题材的人都是大师。
动画大师对禁忌题材的挑战是创作者的一种反叛,而对“性解放”的追求也是对传统社会伦理观念的一种反抗。
▲手冢治虫的叛逆。图片来自:知乎日报
漫画之神手冢治虫1948年发表的漫画《上个世纪-失落的世界》被誉为开创性的作品,因为这是漫画中第一次露出女性上身,以今天的观点来看,这根本就不算“禁忌”,但在当时,这是只有漫画大师才能拥有的勇气。
1970年,手冢治虫在《少年Champion》上连载《燃烧的玛利亚》,漫画中有关于性爱和性器官的细致描写,连载的杂志被有关机构归类为有害书籍,作者本人认为漫画应该给孩子们进行性教育,但这个理念在当时过于超前,不被主流社会认可。
▲《燃烧的野矢八的玛利亚》中的性教育。图片来自:Bangqu
与手冢治虫挑战“性”主题的同时,长井豪于1968年开始在《周刊少年Jump》连载《无耻学园》(《ハレンチ学园》),泛色情主题引发巨大争议,《周刊少年Jump》遭到媒体、社会组织的批评,销量大增,成为杂志发展史上关键的一步。
▲《无耻学院》单行本。图片来自:知乎专栏
经过主人公们的反叛斗争,加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动漫创作变得十分自由。
据相关研究,2000年以来,不少成人动画中加入了与剧情无关的大量暴力、色情元素,利用色情内容吸引眼球的动画数量日益增多。
▲ 游戏改编的18+ OVA。图片来自:新浪博客
这当然是受到日本发达的色情产业的影响,成人动画出版商希望利用“色情”元素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相对于发达的网络媒体,OVA形式显得有些“老土”,目前以色情为卖点的ACG(动画、漫画、游戏)行业仍占有一定市场,但色情动画在OVA中仍不是主流,无法作为媒介,成人OVA被等同于“日番”和色情动画。
色情是日本动漫的重要题材,也代表着对时代的抗争,但色情从未成为任何娱乐或艺术领域的主流。
▲ 成人模型。图片来自:che8.club
购买人形裸体枕头和成人模型的人越来越多,但仍然缺乏数据来支持动漫已充斥着色情内容的说法。
除了色情还有什么?
除了完全以色情为目的的《日翻》外,其他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还有同样“色情暴力”但精神内核更为复杂的青春漫画、成人漫画。
顾名思义,青春漫画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18到25岁,包括很多“超龄”读者),创作内容一般都是描写年轻人现实社会生活,悬疑,甚至煽动自杀、犯罪。两者主要在题材和风格上有区别,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 不同漫画的区别。图片来自:知乎
该类型漫画整体呈现的“压抑”风格,和其诞生、崛起的背景有关,战争在日本社会留下的痕迹很深,日本二战战败后,社会氛围沉重,年轻人普遍精神迷茫。
1976年,日本小说家村上龙出版了作品《无限接近透明蓝》,描写了迷失于现实的年轻人酗酒、吸毒、滥交的颓废生活,该书被认为是日本文学进入亚文化的开端。
日本动漫文化氛围也类似,成人动漫为黑暗题材提供了容身之地,艺术欣赏也确实需要黑暗,性禁忌、讽刺现实、压抑社会等内容让人反思。
▲《寄生兽》电影。图片来自:YouTube
1990 年代的成人漫画《寄生兽》因电影改编,近年再度爆红,虽然电影中也有野兽吃人的情节,但其实《寄生兽》在“暗黑”动漫中还是比较轻松的。
今年Netflix推出网络动画《恶魔人Crybaby》,改编自永井豪1972年创作的《恶魔人》,动画电影保留了原作中大量裸露、血腥的内容,但作品核心是以世界末日背景下人类的集体毁灭为主题,借此讽刺丑陋与残酷。
▲《恶魔人》。图片来自:集赫
说到黑暗、血腥、恐怖的成人动漫电影,今敏是一位绕不开的导演。
1997年,今敏推出处女作《未麻的部屋》,该片在日本被定为R-15级(未满15岁禁止观看),但并未禁止裸露和暴力,关键是片中对人物心理恐惧和幻觉的刻画,引起了巨大轰动。
▲《未麻的部屋》经典镜头。图片来源:
今敏一生拍摄的四部电影,虽然色调各异,但都收获了无数好评,成为被后世不断模仿和致敬的经典。
▲《完美之部屋》中的女主角。
▲《黑天鹅》中几乎相同的镜头。
《黑天鹅》致敬了《未麻的部屋》,《盗梦空间》致敬了《红辣椒》(又名《盗梦空间神探》),其他很多电影也都有“今敏式”的剧情和画面构图。
▲《盗梦空间》中“引用”红辣椒的场景。图片来源:CG WenxueCity
大片一直以“致敬”的名义进行抄袭,这让今敏导演本人也很郁闷,但这也代表着成人动画已经达到的高度。
在原创性和深度上,其后的“大片”始终没能超越今敏的动画电影,除了今敏是罕见的天才之外,也得益于成人动画的格式,让创作者可以掌控每一帧画面的细节,人物在虚拟现实之间自由游走。
拯救孩子,拯救成年人
安全与自由似乎存在着天然的冲突,动漫产业非常成熟的日本,在监管上也走了不少弯路。
本来,日本政府对于为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动画产业的态度一直是“不干预治理”,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初因“宫崎勤事件”而发生改变。
宫崎勤是一名连环杀手,1988年至1989年间绑架杀害了多名女孩,被捕后他一直声称行凶者是动漫人物“鼠人”,警方在他的房间发现了大量录像带,有媒体报道称他刻意突出自己喜欢的动漫、色情电影、恐怖片,过分夸大他“宅男”(对某些事物,尤其是动漫和漫画热衷的人的称呼)的身份。
▲宫崎勤的房间是典型的“宅男”风格。图片来自:bilibili
此事发生后,宅男形象开始负面化,相关部门开始加强动漫的管理,一度给动漫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动画分级制度变得极为严格和“敏感”,只要有裸露、暴力等内容,就会被划为15+或18+,发行渠道也会受到限制。
▲ 宅男形象已转为负面。图片来自:搜狐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产业逐渐成熟,动画对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大,相关政策也随之进行调整和放宽。
自由的创作氛围或是安全的内容输出,是动漫产业难以管理的难题,也是日本儿童保护法中备受争议的议题。
日本一直以来都有《儿童色情法》防止儿童遭受性侵害,但主要保护对象是三次元(即实体)未成年人,二次元动漫“儿童”依然不适用,动漫、手办、游戏等目前并不在《儿童色情法》的管制范围内。
▲ 日本的分级制度。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由于法律无法干涉二次元内容,分级制度依然是日本管理动漫、保护未成年观众最重要的政策。
G/General:适合各年龄层观看。
PG12/保护级别:建议12岁以下(小学生以下)需有成人陪同观看。
R15+/限制级:未满15岁(初中生以下)者不得观看。
R18+/成人:不适合18岁以下人士观看。
分级制度既是为了“拯救孩子”,也是为了“拯救成年人”。
未成年人不会接触到不适当的内容,动画的创作自由得到保护,让成年人也能观看“心意相通”的作品。
分级制度下的出版自由也受到桎梏,“分级标准”以及大众对儿童问题的关注,让动画制作者们充满了“求生欲望”,在处理敏感内容时小心谨慎,避免被谨慎的管理机构划为限制成人级别,失去大量观众群体。
▲《工作细胞!》里的血小板超可爱,不过它们不是人类小孩。图片来自:iFuun
在创作过程中,制作者会尽量避免将动漫角色设定为青少年或儿童形象。在“万物皆可可爱”的动漫文化中,将成人角色设定为“超级幼稚”的形象并不违和。
影片上映时,为了符合分级规定,动画内容还会被加上“圣光”处理。也就是把负片镜头处理一下,用马赛克遮盖住裸露、暴力场面,制作出“圣光”画面。
▲ 修正后的“圣光”。图片来自:每日头条
除了明确分级制度外,和国内娱乐管理部门一样,东京都青少年公共安全对策本部官网也会定期公布不健康图书(不健康书籍)名单,提醒书店或监护人不要让未成年人购买、阅读此类图书。
过去,日本动漫引入中国也曾造成过严重的社会影响。比如多年前《死亡笔记》引入中国,先是广为流传,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之后才被禁播。此次B站对儿童不宜内容的处理,则体现出相关部门有意对动漫生态进行干预。由于暂时没有分级制度保护,动漫的引进、上架或将以“手册”的方式进行监管。
从亚文化角度来看,二次元的话语环境相对轻松,但也隐约透着一种不太适合少儿的氛围。
ACG界里的一些常见词汇,比如“萝莉控”、“妹控”(表达对某种事物强烈的喜爱之情),听上去可能很可爱,使用者也未必怀有恶意,但如果深挖其含义,就会发现其中透着“犯罪”的味道。
▲ 萝莉控会引发犯罪吗?。图片出自:日本动漫《四少女物语》
作家蒋方舟因在一篇文章中使用“xx控制”一词而受到批评。“控制”和“习惯”意思一样吗?“控制”有性方面的内涵吗?这样的词语是否应该在全年龄群体中使用?这些问题需要被重视和讨论。
单纯依靠个别平台的内容监管难以实现二次元环境的安全,在呼吁引入分级制度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可以“拯救孩子们”,二次元社区成员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适度安全的话语环境。
文章评论
对于二次元社区的内容监管和分级制度,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规范,同时作为用户也应该自觉遵守规范言行维护良好的话语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和引导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二次元社区的内容监管和分级制度,既要保护未成年观众免受不适宜内容的影响也需要维护创作自由,同时呼吁大家规范言行以营造安全的话语环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