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中国电影人应如何打磨优秀内容,让普通大众接受二次元文化?

二次元 2024-10-18 37

介绍

或许,中国电影人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迎合所谓的二次元观众,而是如何打磨优秀的电影内容,让其能够被更多普通大众接受。

二次元用语_次元语文_次元新语

“二维”的本义是二维空间,即平面。由于早期的动画(Animate)、漫画(Comic)、游戏(统称ACG)等作品都是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因此此类作品所创造的虚拟世界被称为“二维世界”。后来它被称为“二维”。 “三维”是与现实世界相反的世界。

以日本为中心,二次元文化在亚洲乃至全球文化圈不断传播。很多文化产品都在某种程度上染上了“二次元”色彩,电影作为大众娱乐产品也不例外。

“书呆子和可爱”的亚文化

要了解“二次元”,首先要了解日本是“二次元王国”。有人认为,当前日本动漫产业的繁荣与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密不可分。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衰退,让整个日本社会弥漫着悲观情绪。成年人怀念过去的“黄金时代”,年轻人则对未来感到迷茫。以中学生为主角的漫画成为当时日本人的“精神避难所”。

初中和高中时期是日本人常调侃的“Junior 2”(初中二年级)时期。在这个阶段,人们可以单纯地追求美好和自由,批判一切黑暗和邪恶,蔑视成人社会的规则,不需要考虑求职、就业等实际问题。 。漫画中虚构的主角代表读者实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迎合了当时各个年龄段的市场需求。

借助传播成本较低的漫画媒体,本作所承载的二次元非主流文化在文化背景单一的日本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和传播。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并逐渐升级为日本的主流文化。其文化载体也从最初的二次元扩展到如今的二次元——加入了音乐、小说等衍生品。

此类作品往往体现“书呆子、可爱”的特点,塑造ACG亚文化的主要气质。

这类作品往往反映“御宅族”人的生活状态。所谓“宅男”,就是对某一类事物极度热衷的人,比如军事宅男、铁道宅男、动漫宅男等。

作品中往往有很多“可爱”的元素,通常都是可爱的女孩或者小动物。主角们经历的故事可以是日常生活,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会经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冒险。主角们在战斗中成长,赢得友情和爱情,最终战胜邪恶,拯救世界。

随着题材越来越多元化和开放,很多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喜欢看到两个男性角色之间超越友情的暧昧情感,或者直接阅读描写男性之间爱情的作品。

典型的二次元电影

在日本,二次元文化被视为主流文化。他们甚至自豪地将二维元素融入到东京奥运会宣传视频中并向全世界展示。

二次元文化对日本电影业影响巨大。以2015年日本本土电影票房为例,票房收入超过(含)10亿日元的电影榜单中,动画电影占比高达三分之二。其中,《妖怪手表:诞生的秘密奈亚!》 《名侦探柯南:火之向日葵》、《哆啦A梦:大雄的宇宙英雄》等6部动画电影更是分别以78亿日元和58.5亿日元的票房夺得第一和第二名。也进入了榜单前10名。

事实上,在日本电影票房史上,前十名的电影中有一半都是动画电影,第一名是宫崎骏创作、2001年上映的《千与千寻》。

这种“漫画为王”的现象甚至被日本电影网社长冈田佑介称为“第七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过,动画电影并不等同于“二次元电影”,也并非所有动画电影都承载着二次元文化。

以日本国宝级动画大师宫崎骏为例。他的作品在形式上完全符合二次元的“二次元”要求,但所要表达的精神实质却并非二次元文化。他的动画经常以年轻女性为主角,歌颂她们的力量和独立,充满女权主义色彩。他本人非常反对二次元文化中依附于男性的“可爱”女性形象。

宫崎骏的故事探讨成人世界的主题。你可以在《幽灵公主》中看到人类扩张太空对森林和动物造成的破坏;你可以在《风之谷》的末世中看到人类对其他生物的傲慢和无知;你可以看到《哈尔的移动城堡》《起义》《风在吹》可以看作是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工业文明的反思……这些作品植根于日本传统,却表达了普世价值​​适用于每个人。

那么,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典型的二次元电影呢?

很多资深二次元迷都会从《EVA》系列中搬出去。 《EVA》又名《新世界福音战士》,1995年首次作为电视动画播出,一经播出就成为现象级“杰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部影片也被引进到中国。相信很多80后的人都在电视上看过这部动画。

随后,该作品推出了新的剧场版电影系列。最新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2012)在日本取得了53亿日元的票房,在当年的本土电影中排名第四。

《EVA》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二次元作品。在人物设定上,男主是一个14岁的男孩,身体虚弱,患有自闭症;女主角有两个,一个活泼高傲,一个冷漠沉默寡言;还有一个与男主关系暧昧的美少年角色。

故事中,从未得到父亲认可的男主角突然担负起与未知生物“使徒”战斗的使命。战斗方式是驾驶名为“EVA”的巨型人形机器人。一旦失败,世界就会毁灭。整个设定完全符合“又萌又烂的宅男”的特点。

当然,《EVA》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二次元文化,还在于其革命性地运用意识流手法,将神秘主义、心理学、宗教等元素融入复杂的故事之中,体现了从侧面看当时的日本文化。当前社会年轻人缺乏信仰、迷茫的现状。

突破“次元壁”

目前,二次元文化与电影的结合在日本呈现出另一种趋势,即将漫画、动画或轻小说改编成真人电影。二次元文化正在试图突破“次元墙”,从平面图像转向三维风景,从虚拟人物转向真实演员,从“二次元”影响转向“三维”。如果改编成功,不仅能赢得原作ACG作品的粉丝,还能赢得其他非ACG大众的喜爱。

近年来日本最成功的漫画改编真人电影无疑是《浪客剑心》。这部表现明治维新时期浪人剑士的作品,在十多年前就很受欢迎。真人版基本还原了漫画主角的气质和打斗场面,还有佐藤健、苍井优、福山雅治等明星出演。自2012年上映以来,三部《浪客剑心》电影系列累计票房达到125亿日元,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电影。

最近走红的日本明星山崎贤人被称为“漫画小王子”,主演的漫画电影多达10部。

人气漫画《银魂》正式开拍真人电影,再次打破次元壁。这部作品一向以抱怨、激情、无拘无束着称。网友一度惊呼没办法改编。但电影版却充满正能量。不仅有原作者支持,还汇聚了小栗旬、菅田正树、长泽雅美等人气演员。这些无疑反映了近年来日本漫画改编真人电影的火爆趋势。

中国二次元粉丝

日本二次元作品进入中国后,二次元文化逐渐被国内年轻人接受和喜爱。在国内优质文化娱乐产品匮乏的时代,这种略显叛逆、题材多样的日本ACG作品极大地满足了一些年轻人的精神需求。

在国内,ACG作品的读者大部分是伴随着日本动漫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也有一批伴随着动漫普及而成长起来的“00后”。互联网。如果说进入社会的前者拥有深厚的二次元基因和经济基础,那么后者则能够接触到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和形态。

这些年轻人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想法,也有独特的言语和行为。他们相信二次元世界绝对是美丽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有些人甚至将其视为一种信仰。

他们相信“只要有爱,就没有问题”,甚至厌恶一切商业行为;但如果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最喜欢的人),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购买各种周边(ACG产品)和同人作品(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

他们平时可能性格内向、害羞,但在漫画展上却打扮成自己喜欢的角色,摆出各种姿势,与人合影。他们喜欢看日本动漫、弹幕视频,吐槽各种“2333”、二次元表情。

相对而言,这一群体的进入门槛较高。例如,想要成为某弹幕网站会员的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回答100个注册问题,例如“某个动漫人物的流行语是什么?”这给许多非二维人带来了一种排他性的感觉。

或许,中国电影人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迎合所谓的二次元观众,而是如何打磨优秀的电影内容,让其能够被更多普通大众接受。

很难成为主流

2015年以来,大量资本流入所谓的二次元行业。互联网三大巨头BAT纷纷投资影视行业,投资AB网站,收购优酷土豆,摩拳擦掌,进军电影行业;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开始成立自己的影视公司,准备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介入电影行业;而各大传统电影企业和动漫公司也开始纵向横向收购积累IP;与此同时,社交应用等各种细分二次元产品的出现让人眼花缭乱。

正当投资者感叹“2015年是二次元爆发元年”时,他们真的了解二次元、了解二次元文化吗?事实上,在大多数投资者眼中,二次元或泛二次元是流行文化、青年文化、日本文化的混合体。所有市场的年轻消费者都可以被贴上二维的标签。在电影市场上,二维电影就等同于动画电影。

事实上,二次元文化在中国并不是主流文化,也很难上升为主流文化。目前市面上的动画电影大致可分为“合家欢乐”和“宅男萌”两大类。后者虽然更接近核心二次元用户,但毕竟这些用户数量比较少。

2016年暑假,仅7月就上映了7部国产动画电影,但没有一部是二次元电影。其中,唯有《大鱼海棠》脱颖而出。其精美的画面和优美的配乐完全符合优秀动画电影的水平。但由于其剧情和台词,受到了观众的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票房,止步于5.6亿。袁,未能超越《大圣》创下的票房奇迹。其他国产动画电影表现平平。

目前国内有哪些典型的二次元电影上映?答案是肯定的。 《十万个冷笑话》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而且是比较成功的。

《十万个冷笑话》改编自漫画平台又妖奇的国产原创漫画。在被改编成电影之前,它被改编成在线动画系列。

从内容和文化上来说,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充分体现了“抱怨”这一典型ACG文化元素。电影中男主的力量来源在于他对人物和周围事物的抱怨。比如,当大魔王与扁桃体融合时,男主抱怨道:“是不是发炎了?”这就产生了“抱怨能量”。

《十万个冷笑话》最终取得了1.2亿元的票房,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排行榜长期被少年作品占据的尴尬局面。

然而,像《十寒》这样的二次元作品,未来会成为国内电影市场或者动画市场的主力吗?答案恐怕并不乐观。

与日本单一的文化背景不同,我国人口复杂,文化多元。二次元文化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最终的电影题材肯定会是多样化的,这可能和美国的市场情况类似。据艾瑞咨询预测,2016年中国2D用户规模将达到2.7亿,其中核心2D用户7000万。这个数字可能需要质疑。

而且,我国的文化产业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像日本那样完整的二维产业链。在日本,纸质漫画市场已连续15年下滑,不少二次元作品依靠后续产品开发实现盈利。日本采用的制作委员会模式是由制作公司、漫画出版商、广告公司、电视台、玩具制作公司等机构组成。他们一方面参与动画连续剧或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另一方面分担财务风险。不同的产业链结构使得作品能够实现不同层次的后续发展。

或许,中国电影人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迎合所谓的二次元观众,而是如何打磨优秀的电影内容,让其能够被更多普通大众接受。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我是小Y,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给你的朋友吧~长按下面的二维码,你每天都可以看到我~

对娱乐的新观察

尖锐的观点

敏锐的洞察力

时尚态度

娱乐新视角

抖音 SEO 怎么做?十一系列教程带你轻松上手
« 上一篇 2024-10-18
洞见消费新生代族群,阿里妈妈 m insight 指出五大消费真相
下一篇 » 2024-10-18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