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手游市场:打破次元壁还是伪信仰?
前言:似乎在《战舰少女》闹翻之后,二次元手游开始“火”起来。对于大多数生活在三次元世界的人来说,我们对二次元世界还是有些陌生。到底是手游市场很懂二次元世界,还是根本不懂二次元世界?二次元手游市场真的能突破“次元壁”甚至超越二次元世界吗?
这里我们将简单探讨一下二次元受众的本质,包括二次元文化及其游戏等现象,并思考二次元世界的现状和未来。
1. 不太了解你们ACG社区:ACG社区的本质
泛宅族、伪二次元爱好者,往往把所谓的ACG当成是一种信仰。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太阳吧、反2D吧的钓鱼池里钓到的鱼,大量番寨人将自己的真爱视为女神,视为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言论触及了这些人的底线。
事实上,这些新宅男恰恰是二次元群体金字塔最底层、最普遍的存在。
那么它们是什么?
显然,2D社区其实是一个社会亚群体,是一个被一种无形的契约(2D社区尤其是日本ACG社区的共识)凝聚在一起的亚群体。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亲属群体在某一方面无法提供持久的保护机制时,个体在亲属体系之外寻求心理平衡。
相信我,现在你们都知道它是什么了,对吧?
没错,就是社区制度。
事实上,大多数由兴趣形成的社群体系都是如此,二次元群体多由青少年组成,他们在青春期必然会经历脱离甚至断绝与亲属群体的心理变化,因此必然会选择加入亲属群体,为了满足自身对社会地位、自由、社交的需求,寻求与他人的紧密联系。
你可以看到很多日本ACGN都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父母断绝关系(切断与家族群体的联系) 后宫、社团活动、成为偶像(选择在家族群体外寻求亲密联系)
那么这些人还有什么其他特点呢?
1. 组队资格不是自动的,需要很强的意志力。(例如:我因为某个原因成为了宅男,在某个时间放弃了某个游戏。)
2.群体的规范不能客观影响个体的独立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互相依赖的关系(例如:tea:船r要管理好自己圈子里的兔子啊!匿名船r玩家:木头啊!树要大啊!有枯枝啊!Kanc社区要管理好自己的大和魂啊!匿名Kanc玩家:世上没几个sb,你以为是天堂吗?)
3. 团体中每个人都必须平等。(例如:周末团体中,海军上将A:大家快看!我和我老婆要结婚了!大家:舔舔舔舔!海军上将B:大家快看!我和我老婆要结婚了!大家:舔舔舔舔!我老婆要结婚了!大家:舔舔舔舔!)
以上各组结论所依据的原则是契约原则。
同时,其子群体包括:
同时,次级群体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
这也是日本动漫文化入侵论是一个谬论的原因之一。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亲属群体与社会群体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许多社会群体很难这样划分。
同时,不同文化中的子群体构成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代表的日本手游在日本很成功,但在中国却没有市场,有些在中国有市场,但在日本反响平平。这都是这个原因。
你看我们老是抱怨腾讯、盛大的运营方式,简直不行,比如网易的《机动战士高达OL》。
不过这些商家之所以傻,正是因为他们已经摸索了多年市场,根据自己在市场中的经验做出了相应的政策,商家都是唯利是图的,只要游戏能带来流量,能赚钱,口碑什么的都无所谓。
同一文化内的不同亚群体,其构成、运作原则、群体内部人际关系等均有相似之处。
亚群的组成单位是人,因此不同文化中的同一亚群由不同的人组成。
然而,同一文化下的不同亚群的人却是相同的。
人处在一个特殊的社会语境中,物与社会创造物不同,物是由材料构成的,社会创造物是由人构成的。
群体是社会创造的,所以国内的二次元群体也是社会创造的。
分析国内二次元群体的必要条件是分析社会背景、分析社会群体。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形成群体的?
我们把这一原则称为团结原则。
社会团结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1 亲属原则——对应社会基层群体
2 契约原则————企业等次级群体的主要原则
第三阶原则指的是宗教、军事、政治团体等次要团体。
我们家圈的次级群体主要来自于契约原则,契约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重要方式,它具有功能性、实用性、可计算性和高度选择性。
由于团体内成员地位相对平等,目标又共同,因此团体内的竞争程度较高,同人小说创作和宅男圈的出现就是这种竞争性的体现。
那么可计算性是什么?
也就是把当事人对这个团体的责任义务和各种相关事宜写进合同里或者在合同里产生。这里我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日本舰娘圈子里虽然也有右翼分子,但是有些人对谁都客气,这是舰娘的职责,所以击沉舰船被提督们定义为可耻的事情。
这就是之前人们谈论的击沉爱荷华号的海军上将
然而他的举动并未得到日本海军界的认可。
你的圈子真乱
好了,本小组就讲到这里,我们再讲点别的,也就是艺术模仿理论。
2. 我不太懂你们的ACG世界:受《舰队Colle》游戏启发的思考
所谓艺术模仿论,是指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我这里说的模仿论的重点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关于模仿论的书也挺多的,这里推荐一下文论教材的解读和下面的解读:
柏拉图认为文学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但模仿的对象是感觉世界,是理念的复制品或影子。由于文学艺术模仿的对象不是理念而是从理念衍生出来的现实,所以文学艺术模仿的根本就是为了迎合人性。如果模仿的质量低劣,那么模仿的艺术品也是低劣的。他贬低现实及其模仿者、艺术家和模仿作品,但并不完全否认现实中美的存在,他认为艺术作品是人心灵因感官对象而产生的美的理念的回忆而产生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艺术的本质是模仿,他的模仿论是一种创造性的模仿论,在他看来,宇宙万物都是物质和形式的统一,模仿不是对事物外表的复制,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艺术就是创造。 他在自然过程的基础上探讨艺术,说艺术是从物质到形式的发展过程。模仿是对万物运动过程的模仿,与认识过程相同,与自然本身的过程深度融合。亚里士多德从模仿中得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关键结论:艺术不仅可以表达真理,诗歌比历史更真实。他认为认识过程与艺术模仿并行,他的或然性律和必然性律成为艺术真理的两大标准。他抛弃了柏拉图基于历法的逻辑结构,把理论划分为普遍、一般等概念,并指出这些概念不是先天的,而是存在于知觉的个体性中,存在于艺术的创造中。在“文学模仿论”的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影子模仿论”,用形式把世界划分为三种:理念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他认为理念世界是由一系列观念所构成,观念是永恒不变的,绝对同一的,是唯一实在的实体,在基本理论方面,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几乎完全接受了他的观点,与老师保持一致。
然而,柏拉图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解,是站在哲学家的角度,他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只是理念世界的复制,是“共享”理念世界的结果。推而广之,模仿不过是“一面四面旋转的镜子”,只能再现现象的表象,根本无法到达实在本体。基于这一论证,柏拉图提出了他关于文艺创作活动的论述,那就是:影子模仿论。
亚里士多德在继承了文学模仿说之后,并没有沿袭柏拉图的逻辑,而是另辟蹊径,从“文学创作活动”的角度提出,人类“模仿”和“求知”的本能都是文学艺术的本源。这种以文学艺术为主的分析论证,富有人文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内涵,最终促使他提出了著名的“文艺本质论”。
柏拉图的“影子模仿论”其实是对文学创作的曲解,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漠视,他甚至认为一切优秀的文学创作都是作者自身疯狂的激发而产生的。“疯狂”来自于人的疾病(精神病)或被鬼附身。显然,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并没有完全摆脱古代巫术观念和原始思维的影响。“从人性出发,在“模仿”和“抄袭模仿”的表面下,极力肯定人的“创造性生产和再生产”,换言之,充分肯定现实人的现实客观存在,模仿现实,并把它确立为文艺创作的根本原则。在这个根本原则上,他提出了著名的“个体”与“普遍”理论,指出了文艺创作中模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因此认为艺术完全可以超越现实,也应该高于现实。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为了维护自己作为一个哲学家的权威,并由此维护自己所创立的“伟大理想国”,而用“镜像模仿论”来贬低一切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学艺术创作者,而忽视了文学艺术创作者本身的本质,所以,柏拉图的“影子模仿论”是一种狭隘的客观唯心主义。
当大多数人都在争论《舰娘》是否比它模仿的对象更优秀的时候,人们不禁会想到如今针对《舰娘》游戏的各种困难和莫须有的指责。
游戏是一种艺术,也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神话、历史,甚至其他文学作品都是艺术模仿。但是,如果你因为某件事攻击其他游戏,
这也是对文艺的贬低和侮辱,对自由创作和公平的侮辱,战舰世界模仿的是二战真实的海军战舰,但并非鼓吹战争。
Galgame模仿的是现实中女孩与男孩之间的爱情,但并不提倡早恋。同样,口袋妖怪也并非虐待动物,而是孩子们模仿捕捉、收集、训练小动物的再现。
柏拉图和我所提出的指责,实际上都是狭隘唯心主义的错误。
艺术要么是对现实的虚假模仿,要么就是脑海中的形象,这是极端的、非理性的,人只会在低水平上模仿模仿的影子,完全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过分模仿食物的本质,过度解读或者过分贬低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模仿是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艺术创造是人类的本能;艺术能给人们带来愉悦;艺术应该被弘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