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闭幕式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圆满落幕
11月11日晚,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闭幕式交响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
闭幕式上,广西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组委会主任魏俊平致闭幕词并宣布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圆满结束2024年,魏俊平对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本届音乐周的音乐艺术家、社会各界人士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是广西艺术学院打造的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盛会。文化活动为推动中国—东盟音乐文化多元化融合和新音乐创作研究、促进区域文明交流共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闭幕式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由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张国勇指挥,贵阳交响乐团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演出。
第一个演出的作品是《纪念普密蓬国王》。它是由泰国作曲家 Narongluchi Woramatri 为管弦乐队和合唱团创作的。表达了泰国普通民众对拉玛九世国王的钦佩和感激之情。 《爱》,由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演唱,华山教授指挥。接下来的演出是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郭源教授为弦乐器创作的《之间与之间》。这部作品在本届音乐周闭幕式上进行了全球首演,不断提升声音的色彩和色调。对比,借助不同的演奏方法、力度和音色的变化,赋予音乐清晰的质感和丰富的色彩。第三首作品《回望湘江》由戴伟教授作曲,农定邦作词。这是为纪念红军湘江长征90周年而写的。该曲回顾了红军长征史诗中那场波澜壮阔的生死之战,由男高音吴伟演唱。忆往昔,时刻励志,纪念革命英雄,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这首颂歌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上半场最后一首作品《光之诗》是单簧管与管弦乐队的协奏曲,由泰国作曲家皮亚瓦·瑞拉普拉塞特(Piyava Ruilapraset)创作,单簧管演奏家克里斯塔·海·帕克·萨迈(Krista Hai·Pak Samai)创作,作品共四个乐章,探讨了各种音乐素材的特点。单簧管与管弦乐队:《闪烁》、《光雨》、《光咒》和《火之歌》。
音乐会下半场的第一场演出是上海音乐学院陈木生教授创作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纪念》》,由大提琴演奏家谢添演奏。作曲家将个人的回顾和对过去生活的反思结合成作品的五个乐章,分别是纪念曲、爱之歌、紧张的慢板、谐谑曲和终曲。我想用这个作品来纪念中国人民的解放。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事业的开拓者。韩国作曲家李康基为交响曲创作的作品《冬天的悲伤(第一乐章)》由两个对比的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名为“冬天的悲伤”,传达愤怒的情绪。第二乐章《走向光明》表达悲伤和哀悼。这是该作品的全球首演。越南作曲家阮德陈为交响乐创作的《纪念碑(第三乐章)》。以鲜花和阳光为形象,传递感恩和对未来的希望,表达爱、希望、生命的深刻意义,正如人们需要生活中积极的光源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一样。最后一部作品是作曲家钟俊城创作的《第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在六天内共举办音乐会、高峰论坛、学术讲座、论文评选等19场。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位音乐专家齐聚一堂,通过精彩的表演、丰富的讨论等形式进行音乐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不仅促进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互动,也增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谊。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地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产生更加深远积极影响。 (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石瑞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