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以死相逼得天下第一法书破羌帖,还从蔡京处获谢安八月五日帖
米芾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而且还是北宋时期首屈一指的收藏家。他甚至为了佛法书法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石林言语》记载:“在郑州,米芾在船上试见蔡太保佑,佑拿出藏在其中的右军‘王略铁’示之。米芾大吃一惊,要求用他的画去改,尤一觉得很难,傅说:“如果你不跟我走,你就会死在这条河里。”
为了得到王羲之的《王略铁》,米芾逼死他,终于“得逞”。这部作品又名《破墙贴》。米芾认为它是“天下第一大法书”:“一日不写,则觉平淡,以为古人一时不写……字义明晰”。 《幽公》是世间最好的佛法书籍。”
谢安《8月5日帖》
景国元年(1101年),米芾从蔡京那里得到了东晋谢安的《八月五帖》,因此将他的书房命名为“保金斋”、“破墙帖”、“八月五帖”。 。 《礼帖》与王仙芝的《十二月帖》并称“斋斋三宝”。
王羲之《破羌帖》
米芾在《书史》中说:“于白初采金帖,只得谢安一帖。开元建中故宫之物,曾入王涯家。右军两帖。”紫荆一帖,有褚遂良题印,还有宰相王铎家印;还有顾恺之穿夔画。名天女、观音,故其所居之地名为‘宝金斋’。”
王仙芝《十二月邮报》
崇宁三年(1104年),米芾将其家书刻于石碑上。这是《宝金斋法记》的出处,可惜毁于战乱。 1254年至1269年,南宋曹志格又用了15年的时间,收集旧石,重新雕刻,并加上曹氏家族收藏的各种金、米芾书法,完成了我们所见的《宝金斋法书》。今天见。内容有谢安二王的题跋,以及米芾、米友仁、米矩的题跋,史称“宋归堂法帖”。
在这一系列帖子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王羲之、谢安的书法,还可以欣赏到米芾失传的《知明诗》、《洞源画题》等八幅作品。与市售的“宝金斋”明清拓片相比,“宝金斋宋拓”内容完整,拓片做工精美,连线痕迹、石花痕迹均清晰可见。
这种佛书曾经流传于日本。 1995年由宇野幸村捐赠给故宫博物院,被评为“国宝”。
当代书法家唐澜评价:“包金斋书法全集的发现,还是很有价值的,不是明代拼凑的重印本。”学者靠它看晋唐人的样子,当时是这样,但六百多年后的今天,真是一场盛宴。亲眼看到如此近乎完整的宋代雕刻。”
从这幅《宋拓宝金斋法帖》中,我们可以学到魏晋时期真实纯正的笔法,比含有很多假书法的《淳化阁帖》更加可靠。它不仅是米芾毕生心血的结晶,也得到了历代著名专家的评价。其规模虽不及《春花》、《三溪堂》规模大,但更受到学术界的推崇。
现在,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将这款《松陀宝金斋法帖》制作成1:1超高清12色复制版,并独家推出同款手工经折包。看到这部作品就像看到原作一样,非常方便您临摹和欣赏。 。如果您有兴趣,请点击下面的链接来看看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