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家马晓辉携手上海民族乐团,奏响传奇斑斓琴韵音乐会
二胡演奏家马晓辉曾在世界各地举办过多场音乐会,但从未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举办过一场完整的音乐会。这个愿望在与上海民族乐团的合作下得以实现。 11月16日,马晓辉传奇二胡“七彩韵律”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拉开帷幕,以国际化的艺术视野传递二胡的时尚气质和缤纷色彩。
120分钟的音乐会对艺术家的体力、精神和音乐表现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就像读博士一样,这是对我演艺事业的一次考验,我必须交出演员的舞台答卷。”马小慧说道。
马晓辉二胡传奇“美丽节奏”音乐会
《月夜》优雅、浪漫、美丽。这是刘天华一百年前完成的作品。 “他是一位很有创新精神的文人音乐家,他从小就启发我学习二胡、作曲。”刘天华那个时代,古琴、萧、琵琶都是士大夫的乐器,而民间流行的二胡,被认为刘天华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但他却抱怨二胡,创作了10首经典作品,也让二胡得到了音乐界的认可。
《天山牧羊女》由杨丽青作曲,马晓慧首演。作品以新疆塔吉克族旋律为音乐素材,充满西方风格。马晓慧用琴声展现了牧羊女工作时的美好场景,以及她对生活、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音乐充满了蓝天、阳光、白云,热情、温暖、迷人。”
《卧虎藏龙》是谭盾为武侠巨著创作的电影音乐。它曾获得奥斯卡原创音乐奖,获得巨大成功。其中,原创二胡部分由马晓辉演奏,表达了浪漫主义精神和中国人文情怀。 《卧虎藏龙》也为外国人搭建了一座靠近、了解二胡的桥梁。马晓辉向外国友人介绍二胡时,常常从《卧虎藏龙》开始。
《音乐新浪潮》狂想曲是马晓辉为本次音乐会专门创作并首演的。歌曲借鉴了欧美及中亚民俗的经典旋律,以音乐融合的形式呈现,体现了音乐超越语言的精神力量。 “音乐无国界,包容海纳百川。”
马晓辉二胡传奇“美丽节奏”音乐会
《琴韵》是马晓辉的处女作。这首曲子是专门为他的导师王怡收藏的中国小胡而创作的。 “20世纪40年代,我的老师花了5块钱买了一把中胡,琴声深入人心,老师视之如宝。”去世前,老师将其传给了马晓辉,至今这架钢琴仍然活跃在舞台上。
《弦的炼》是马晓辉的第二部原创作品,英文又名《两根弦的故事》。 2001年在威尼斯,已经登上世界舞台的马晓辉回忆起自己过往的二胡人生经历,“一路走来,我有过挣扎,有过压抑,有过忧郁,甚至想过放弃。后来,我不断重生”并拥抱了我的初衷。”
《梦想成真》也是马晓辉原创创作。是一首集朗诵和演唱于一体的“二胡诗曲”。它的英文名字叫《ShangHai Dream》,也是一部充满感恩的作品。自13岁来到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以来,上海一直是她寻找、追求、实现梦想的地方。
多年来,马晓辉不断尝试二胡音乐的跨界融合,不断拓宽二胡艺术的表达边界。这场音乐会是马晓辉艺术生涯一个重要阶段的总结,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二胡协奏曲的魅力。马晓辉希望填补人们对二胡的印象,形成对二胡的完整认识。 “两根弦的世界里,有四个不同的季节和多彩的色彩。二胡在表达人性和情感方面不亚于西方小提琴。比小提琴更重要。”
马晓辉向观众致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