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火大学课堂:赣剧传承人陈俐的艺术鉴赏课引爆全国
要说 2024 年最火的大学班莫过于甘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丽的艺术鉴赏班。她的班级不仅搬到了南昌大学最大的教室,而且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都参与了每节课。许多学生在网上发布了陈丽上课的视频,收到了数万或数十万个赞,吸引了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的报道。
近日,陈丽走进江南都市报的直播间,坦言,颜剧班的“火爆”让她看到,戏曲应该传承,创作舞台艺术精品很重要,“也要普及传统艺术,培养年轻观众。
文/图 段平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丽在台上。
陈丽(右)是江南都市报直播间的嘉宾。
陈丽的甘剧课。
传承人 陈 Li
它为赣剧的传播创造了许多第一
作为戏曲艺术家唐显祖的故乡,江西素有“戏曲之乡”之称;在江西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戏曲文化成为一笔强风。赣剧作为江西省的传统戏剧,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益阳话起源于南剧,在宋、元南剧之后传播到江西省益阳,结合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诞生于元末明初。后来,益阳话在明朝嘉靖年间流入安徽省青阳县一带,并与当地语言、戏曲相结合,形成了青羊话。赣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悠久的戏剧,唱腔以高腔(益阳腔、青羊腔)为主,辅以弹性腔。可以说,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益阳话和青羊腔,见证了中国戏曲的发展,甚至与昆曲相比,昆曲是“百部戏祖”之作。
陈力作为赣剧的代表传承人,拥有数十年的舞台表演经验。她 22 岁就获得了中国戏剧的梅花奖,是当年最年轻的梅花奖获得者;她的演出足迹遍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德国、法国、美国、墨西哥等10多个国家,也是将颜剧带到欧洲的第一人;她是央视春晚赣剧首人,并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剧晚会和元宵晚会,展示和弘扬赣剧文化。
陈丽不仅是赣剧舞台上的国家一级演员,还是南昌大学的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
2021 年,她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100 名杰出的中剧专兼职教师”之一。在课堂上,她向同学们讲述颜剧的历史,为他们化妆,手把手教授戏曲表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沸腾,现场温馨的气氛传到网上,迅速点燃了颜剧的热潮,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了解了颜剧。
年轻人只懂歌剧
理解和喜欢它
大学生为什么会突然爱上陈丽的赣剧课,又有什么魅力呢?陈力透露,2015年,他主持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大型原剧《红珠》在江西省综合大学取得突破。“作为赣剧的传承人,我一直想通过制作好作品来振兴赣剧,虽然我考上了大学,但这么多年我一直把自己当演员,专注于艺术创作,这些年来我4次获得南昌大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今年3月,陈力改变了以往艺术鉴赏课枯燥的教学方式,穿上戏服,现场向学生们演示了戏曲道具,“向学生们展示如何抛水袖、如何打枪、如何转动扇子,他们都非常感兴趣。陈丽还尝试改革戏曲的教学,“在课堂上表演戏曲人物时,要用现代音乐,让学生容易接受。此外,陈丽还将每班挑选 6 名学生体验戏曲服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兴趣。
上
颜剧课第一天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同学们当场拍了很多小视频发到网上,反响热烈,吸引了更多的同学蜂拥而至。因此,学校将陈丽的班级改成了最大的教室,能容纳350人,但还是“供不应求”,每班挤满了600多名学生,走廊走道上挤满了人,甚至不缺来自津津、江浙等地的大学生。
陈丽一下子成了“网红”,很多同学都成了她的粉丝,尤其是一些不得不上课的铁杆粉丝,这给了陈丽很大的压力。陈丽会用心准备每节课,才能不断给学生新鲜感。“为什么我的同学喜欢我?因为我站在课堂上,我可以向他们解释,我也可以给他们示范,当我讲戏曲故事时,我也会用很多口语的方式讲他们。这种方法可能是当今年轻人喜欢的结合。”
上课几周后,有同学跟陈丽交流,说周末买票去剧院看赣剧表演,很开心地了解了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学生们对戏曲的热情让陈力意识到普及传统艺术的必要性。“以前年轻人之所以不喜欢戏曲和赣剧,就是因为他们看不懂,只有懂了,才懂得欣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