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作家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女性经验史诗与20世纪英国社会风貌
《金色笔记》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传奇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这幅全景群像杰作描绘了 20 世纪 50 年代英国的社会场景。
多丽丝·莱辛逝世11周年之际,“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女性经历史诗”——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分享会在上海举行。作家、评论家赵松、新版《金色笔记本》译者、青年学者王之涵,以及文化记者林子仁、该书编辑王悦莅临朵云书院话剧店,讲述这位非凡女性的写作与人生,以及她的代表作《金色笔记》留给后人的思考和启发。
“诺贝尔奖作家的女性经历史诗”——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分享会(主办方提供照片)。
《金色笔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正值冷战最激烈的时期。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部女性视角的时代观察笔记。原著小说于1962年首次出版,曾被评论家和媒体誉为“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杰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启蒙书”,但莱辛本人并不接受。 。书中,安娜作为一个“自由的女人”,面对前半生的挫折,她说:“我们拒绝按规矩生活,生活不按规矩回应我们也是正常的。”规则”。她用四种颜色书写了自己濒临崩溃的人生:黑色回忆往事,红色关乎政治,黄色审视爱情,蓝色记录现实。
活动现场,赵松表示,他其实很早就读过多丽丝·莱辛的书。在赵松看来,莱辛与英国女作家爱丽丝·默多克、AS·拜厄特、安吉拉·卡特不同。 “我觉得她的时代痕迹还是很明显的。 。换句话说,她这一代人生活在两次灾难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然后是冷战,而这本书就是这样写的。 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时代的关键点。 ”赵松认为,读《金笔记本》时,不能追求快速读书。“我说它不是一座很高的山,但它的路却很曲折。究其原因,与其形式有关。 《黄金笔记》中包含的四本笔记本包含独立的章节和作者。安娜对素材的思考和叙述,以及女主人公安娜所写的小说中的人物等等,都在小说之内。一不留神,你就很容易迷失方向,感觉:线索怎么又断了? ?它去哪儿了?因为它有很多层次,而且这种嵌套结构是作者故意的。此外,《金色笔记本》有时会有很长的章节,没有行或段落。莱辛想要传达一种气息、一种氛围,或者说作者就是在用这种密集的文字来体现人物的内心状态。当你熟悉了这个角色和她的潜台词后,你就会有一种沉浸感,跟随他们去体验这个过程。 ”
《金色笔记》,[英]多丽丝·莱辛着,王之涵译,译林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
赵松表示,20世纪50年代生活在英国的男女价值观与今天不同。 “在那个变革时期,人类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比今天更加活跃。所以,当我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觉得很新鲜,会突破我对英国小说的一些看法。生逢其时,我认为她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她在某种意义上是那个时代的代言人。她的文学明显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那个时代对我们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它的影响力很大,很多东西的根源都埋在那里。 ”
作为翻译者,王之涵第一次读到莱辛的作品,而且是英文版的《金色笔记》。他相信,“莱辛让你迷失方向,但她不会像詹姆斯·乔伊斯那样让你猜测:这里的厕所隐喻是什么?她也不会像普鲁斯特那样让你感觉非常丝滑和舒适,来自玛德琳蛋糕的一系列想到的事情是:如果乔伊斯是一个黑洞,一个质量巨大的物体,把人吸进去;普鲁斯特就像威尼斯的水网,但只要你能找到一条河,你就可以坐在贡多拉船里。顺着水流前进;但莱辛那长达两三页的长段落,就像一团乱麻,读起来的第一感觉就是混乱,它不透气,就像一个人状态不好的时候,你想不通。你脑子里在想什么,但周围有一些微弱的线索。”
在读《金色笔记》之前,林子仁读过莱辛的批评文集《把大地画成监狱》。 “当时莱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位左翼知识分子,立场非常明确,而且非常大方,分享她对当时社会运动的看法。她是所有事件的见证者。” 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参与政治的女性很少,女性作家就更少了。”回到《金色笔记本》,林子仁坦言,这本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意义重大。对我来说,比较难理解,“……它的结构和很多正统小说有很大不同……主角是一位名叫安娜·伍尔夫的女作家和她最好的朋友莫莉。故事从她们与男人的关系展开女作家安娜显然是以我自己为基础的,《自由的女人》分为五个章节,中间插入了安娜不同颜色的笔记本,记录。安娜不一样最终,安娜不再写四本独立的笔记本,而是只写一本金色的笔记本,这象征着她结束了自己支离破碎的精神状态,成为了一个。”
对此,王悦表示,如果只是想看故事,就看《黄色笔记》吧,因为它“更像是传统的爱情小说”。书中,四色笔记依次出现,“就像不同主题的对比色,让读者感觉思绪被打断。害怕混乱的读者不妨直接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开始。”黄色笔记……一口气读黄色笔记也许不值得提倡,但这确实是偷懒的好方法。”
在林子仁看来,莱辛在《金色笔记》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女性身份的多样性。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女性与家庭联系在一起。比如她是妻子,或者是母亲,家庭内的身份才是女性的核心身份。但通过这本书,莱辛向我们展示了在女人除了家庭地位之外,还可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她觉得这个世界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值得观察和思考的地方。在这本书中,莱辛被压制了。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的作用,我认为这对我们今天仍然非常重要。”
王之涵提到,20世纪50年代是冷战最激烈的时期。 “我们现在看到的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都只是历史教科书上的几行字。但当时形势的变化,让莱辛这样的左翼知识分子比如,在书中,安娜会想象原子弹爆炸的场景,因为当时苏联和东欧国家能够用核武器直接攻击伦敦。在核战争中被摧毁,当时的知识分子真正担心的是“这也导致了世界将在核战争中毁灭。把自己置于一个边缘化的位置。
对此,赵松表示,“莱辛这种纠结的写作风格,如果你仔细读一下,你会发现它挺有趣的。它有什么有趣的?你会发现它不是一种很前卫的写作方式,但实际上但这种传统的写作方式是有很多层次的,它不断地嵌套和纠缠,我认为这种复杂性和纠葛表达了内心的压力感,实际上传达了时代的氛围。”在赵松看来。得了吧,冷战体系所造成的压力远比二战和一战大,“因为热战就是打仗,压力就得到了释放。”冷战之前,欧洲很多知识分子都对“冷战”抱有幻想。此后,这种幻想化为泡影,在这部小说中,莱辛把各方面的困境写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女性知识分子的矛盾困境。
记者/何安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