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朔副教授名人大讲堂开启三国文化季首讲:六座古都的田野考察与历史漫游
11月28日,耿硕副教授做客名人讲堂,开启“三国文化季”首场讲座。陈玉晓 摄
11月28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耿硕做客名人讲堂,启动《三国志》首场讲座成都理工大学“文化季”——“田野发现三国——六大古都的历史“流浪”。
汉末三国是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这三个王国地位强大,拥有不止一个首都。这种变化带来了广泛的文化流动。耿硕以京城为起点,以“引天子令诸侯”的历史事件开始了他的漫游。他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洛阳、许昌、叶城、武昌、南京、成都六大古都的实地考察经历,并带领观众探索城市遗址。其间,在出土文物中,寻找三国时代的光影,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
从洛阳到许昌
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你的旅程
首都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中心,是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舞台。新文化往往首先在首都地区出现,然后扩展到周边地区。在耿硕看来,游览古都是走进历史场景最重要的方式。通过考察特定地理空间中的人物和事件,可能会找到更多答案。
整个旅程是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事件开始的。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汉献海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记尚书事。庚申迁都许昌,从此将汉献帝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权力中心也从洛阳移至许昌。
曹操为何能先发制人?为何迁都徐国?小时候看书的时候,耿硕曾对此产生过疑问。徐这个名气不大的县为何成为东汉末年的都城?带着疑问,他还前往当地进行实地调研。当故事和人物被放置在地理空间中时,许多事情开始变得清晰。
徐县隶属豫州刺史署颍川县。兴平二年(195年)冬,曹操平定兖州,出任兖州牧。他的势力扩展到今天河南东部的开封、淮阳。建安元年(196年)二月,曹操击败活动于汝南县的黄巾军,攻克徐县。他的势力进入豫州,并扩展到颍水上游。与洛阳盆地仅隔嵩山之隔,是距离帝都最近的领地。军阀之一。曹操占领徐县后,考虑迎接皇帝。 《三国志》卷十四,《成国董刘姜刘传》云:“今我有粮,将军有兵。”当时人们普遍的印象是,曹军有粮。当时洛阳被董卓烧毁后,宫殿城池一片废墟,汉献帝及其大臣的生存也陷入危机。董昭提出方案后,皇帝驾临,徐县合法更名为“徐都”,从县城一跃三级升为都城。从公元196年到曹丕称帝的220年的25年间,许都成为东汉末年的都城。这四分之一个世纪就是我们常说的“建安时代”。
这么多人来,徐需要什么条件来支撑一个都城的运作?带着这样的疑问,耿硕在2019年来到了许昌。汉魏许都古城位于今许昌市以东十多公里的张盘镇。古城周围有村庄和农田。许昌地处伏牛山脉以东、黄淮平原以西的平原地区。是受淮河中游左岸最大支流颍河及其他河流冲刷而成的平原地区。良好的土地条件为曹操耕种奠定了基础,解决了粮食问题。奚志才、郭嘉、荀攸、钟繇、陈群、荀越、杜熙、辛丕、赵炎等一大批颍川名人进入曹操幕府,这也让他们进入了曹操幕府。曹操幕府建安元年(196年)至九年(204年)。年),许都成为曹操势力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基地。
叶城和铜雀台
是曹魏的“王业之基”
从东汉建安九年(204年)到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邺城成为曹操集团和曹魏政权的政治中心。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400米至2620米,南北宽1700米。城内的废墟现在基本被埋在流沙之中。
“东风不约周郎,铜雀泉锁二乔”。你还记得唐代诗人杜牧在《赤壁怀古》中提到的“铜鸟”二字吗?邺城西城墙北部建有金虎楼、铜雀楼、冰晶楼。它们以城墙为基础,从南向北排列,见证了城市第一条中轴线的诞生。
就在两周前,耿硕带着学生来到邺城考察。他拍了一张金虎塔俯瞰铜雀塔遗址的照片。如今,只剩下铜雀台一座土堆,最北端的冰晶台已荡然无存。
“铜雀塔之所以建在邺城西北,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当时是一个动乱的年代,邺城所在的地方并没有天然的制高点,三座塔初建的目的就是为了如果有紧急情况,曹操也可以在上面举行宴会,加深与朝臣的关系。”耿硕笑道:“今天很多人会因为杜牧的诗而认识它,并把它与二乔联系起来,但事实上,铜雀台是邺城重要的文化舞台和军事要塞。”
曹丕继汉之后,魏国都城回到洛阳。这一时期,洛阳城基本继承了东汉洛阳的旧貌,但又有了一些发展和变化。多个(两个)宫殿系统成为单宫殿系统。耿硕认为,三国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宫殿的布局也是一种创新。
孙权为何选择武昌?
有水、有土地、有矿产
孙武开国的空间轨迹从江东六郡开始,逐渐发展到长江中游和华南广大地区。耿硕说,他的统治中心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建安初,孙策平定江东后,中心置于吴郡(今江苏苏州),孙氏故里为吴郡富阳;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从吴郡迁都都城(今江苏镇江),也就是这一年发生了赤壁之战,三国格局就此形成。初步成立。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听从张弘的建议,迁都于南京地区的秣陵。次年,筑石城,改名秣陵。对于建业来说。
此后,为了争夺荆州,孙权将统治中心移至长江沿岸上游,并先后在禄口、公安局等地设立办事处。这时,孙权名义上投靠了曹丕。公元221年,他接管了政府办公室。从公安迁至鄂城,改鄂城为武昌(今湖北鄂州),取“以武力繁荣”之意,立即建武昌城,更接近建业、吴军所在,可以兼顾泾阳二州。次年(222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武昌成为孙吴早期都城。
为什么行政机构要设在武昌?耿硕分析,武昌市地处江汉平原和幕府低山丘陵区的交界处。北临长江,附近水域面积较大。此外,武昌周边还有大量土地和矿产资源。耿硕说:“武昌之所以能够从县城转变为都城,是因为孙权当年也看重这些资源。”
黄武八年(229年)4月13日,孙权在武昌称帝,正式建立吴国。同年九月,还都建业,从此再未迁居。建业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成为孙吴的都城,直到280年被西晋所灭。
曹魏赢得历史
蜀汉赢得记忆
讲座的最后一部分来到了成都。耿硕坦言:“如果看洛阳城、叶城、许昌,因为后期已经不再是现代城市,所以遗址都被保留下来了。至于成都这个天府之国,这个地方太适合了。” “我们居住的地方,使得早期的遗迹完全堆积在城市之下,使得进行城市考古变得非常困难。”尽管如此,他认为从成都的许多古建筑和古迹中寻找历史仍然很有意义。 , 例如武侯祠。
耿硕举了一个例子。他到许昌时发现,许昌最大、参观人数最多的三国古迹是两座纪念关羽的古建筑群。他提到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关羽从许昌出发,杀了六将。但耿硕后来仔细翻阅文献,并没有发现关羽访问许昌的记载,他觉得很有趣。
在耿硕看来,他是一位历史研究者。他所研究的历史有一部分可能是相对真实的历史,但同时他面临的是推演的历史。 “我不认为这两者是矛盾的。”在分享的最后,关于各地所看到的关帝庙,耿硕也做了总结。他说:“曹魏赢得了历史,蜀汉赢得了记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周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