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动画/漫画/ACG/泛二次元领域,尽在摸鱼走马
动画/漫画/二次元/泛二次元是一个令人着迷又广阔的领域,这里有着丰富而复杂的现象,有创意的,有产业的,有历史的,有文化的。
这个领域是如此的多面和如此迅速的发展,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我们永远是无知的和渴望的。
如果您像我们一样,一直在思考、关注并好奇这个领域,那么您来对地方了。
大家好,我是莫宇走马。
我们主要在做两件事,一个是线上书店,一个是课程和活动。作为动画学术党的亲密兄弟品牌,墨游走马想做的是以更多方式为读者和用户提供关于动画的知识和文化。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始更新我们的课程和活动:音频课程、视频课程、现场讲座、放映活动都是我们想要带给你的。
点击下面的图片
↓直接进入课程和活动首页↓
这次,我们将介绍迄今为止推出的几门音频课程!每门课程都充满了有价值的信息!
本次推荐的课程涵盖了动画美学、动画史、宅文化、独立动画、同人文化研究等,内容极其丰富,快来看看吧!
01
拆卸动画
这是我们的第一堂线上课程,主讲老师曹野用一系列小话题,与大家分享动画形象的不同侧面。当我们深入动画细节去分析一部作品的时候,我们会明显感觉到,我们不是完成一个创作、建构的过程,而是在进行一个分析、拆解、解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产生很多有趣的想法,这些想法不仅可以创新我们对动画的理解,还可以运用到你们未来的创作中。
主讲人:刘树良(野草)
动画学术党创始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教师,动画艺术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画美学、动画批评、视听语言、实验动画、互动叙事。
整个课程以动画为中心,也涉及电影、游戏;此外还会讨论VR等更具互动性的叙事问题。很多内容都是曹野教授的原创研究,在其他地方很难听到。此外,曹野教授还会对其他学者的研究和见解进行分析和评论,课程中会逐一介绍。
这门课程非常适合想要从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动画的朋友,也适合动画研究者。
目录
01 引言:像拆玩具一样拆解动画(可试听)
02 3D 电影不仅仅是把东西扔到观众面前
03 重新思考动画本质的实验短片
04 如果一部动画有两种艺术风格
05 游戏的边界在哪里?
06 VR太过真实会带来什么后果?
07 VR 如何让观看成为一种互动体验
08 如何将定格动画素材融入故事中
09 什么是蒙太奇?
10.今敏与分层叙事的魅力
11.恐怖谷理论
↓扫描二维码进入课程页面↓
02
重读动画史
为什么要学习动画史?
研究动画史的意义是什么?
动画史对于我学习和观看动画能起到什么帮助作用?
相信我们的《重读动画史》课程会给你答案。
这是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准备的一门课程,用极重磅来形容也不为过!
本视频课程共12讲,主要涵盖19世纪末至1960年代的动画历史,每讲约15分钟。由独立动画学者马小瓜讲授,每讲内容都经过精心策划,配有经过仔细核实的完整字幕、精心挑选的案例插图,并额外制作了带有字幕和部分图片的视频版本。内容实用,听得开心不累!
主讲人:马小瓜
独立动画学者、动画史学家、翻译家、媒体人
为什么要学习动画史?
动画虽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动画史这门学科——或者说动画史的编撰——登上学术研究的舞台却只有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在这之前,动画史领域的写作几乎都是以档案整理、时间顺序罗列的方式进行,这种情况至今也没有太大的改变。某部动画片是什么时候出品的?哪家公司制作的?导演是谁?票房多少?当然,这种描述性的时间顺序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但历史并不是简单的时间顺序罗列,历史需要解释。那部动画片为什么是那样的?为什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种解释可能会涉及美学因素,但绝不限于美学,可能与创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也可能与当时制作的技术条件有关。即使是历史的解释,也会涉及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创作不可能完全脱离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或他所工作的行业环境。动画史的研究就是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但当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时,这个答案并不唯一。
对于创作者来说,阅读动画史可以帮助你为创作打下更扎实的基础,拓宽视野;而对于更广泛的粉丝来说,正如贡布里希所说,阅读历史的过程,就是“制造一把打开我们感官神秘锁的万能钥匙”。
目录
01 重读动画史 - 导言(免费试用)
02 动画的起源是“诡计”
03 动画产业源于杂耍剧
04 早期动画明星和咆哮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05 大萧条:迪士尼的传统与创新(上)
06 追逐与勇气:美国象征兔八哥
07战争与动画:动画的宣传与教育功能
08 劳工运动与联合进步联盟革命(上)
09 劳工运动与UPA革命(下)
10 电视动画和独立动画时代的开始(上)
11 电视动画和独立动画时代的开始(下)
12 结论:动画历史的终结
↓扫描二维码进入课程页面↓
03
御宅文化批评史导论
为什么“御宅文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这个短视频、微博等碎片化内容日益占据大众娱乐时间的时代,我们深切感受到能够因为热爱一部动画作品而认真地去评论、研究它是多么珍贵,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践行的使命之一。
相较于其他国家,以动画、漫画、轻小说为主要内容的日本御宅文化批评的确符合我编写这门课程的初衷——正如《红茶海苔》的概括,“源于日本文学批评的传统”,同时“非常注重个人经验的表达与剖析”。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门课程其实是一个形成社群的“邀请”。另一方面,学习文学批评其实是一个感知历史和社会变迁的机会。我们相信,你在这门课程中接触到的二次元作品,都与社会潮流息息相关。横跨日本二次元文化发展的三十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吉卜力工作室(《龙猫》、《萤火虫之墓》),到2000年代如今被人们熟知的新海诚(《你的名字》)、那须蘑菇(《Fate》系列)等创作者,他们的创作和生存都有着非常清晰的历史脉络。通过这些典型,让我们从众多知名批评家和学者的视角出发,和红茶一起深入了解他们背后的逻辑。
主讲人:海藻红茶
DC2,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日本立命馆大学博士生,国际日本研究中心联合研究员。
师从日本著名批评家大塚英司、哲学家千叶雅也,专攻日本战前电影及动画理论、日本文学批评史、御宅文化批评。
在作画迷大行其道的今天,当分析动画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当个人体验让位于行业分析,你是否曾感到无法表达自己的观影感受的困惑?在日本的御宅文化中,以个人体验的表达与分析为重点的批评从未缺席。这种批评源自日本文学批评的传统,与御宅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动物化后现代”、“故事消费”、“人物消费”、“世界体系”、“空气体系”、“媒介混合”……这些耳熟能详的批评术语,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日本的御宅文化是如何与文学理论、哲学思想走到一起的?轻小说为何能成为文学史的一部作品?为何研究哲学的学界明星们会放弃光明的学术道路,转而投身御宅文化批评?
讲解御宅文化在日本如何成为批判视角的来龙去脉,分析文学批评史与御宅文化的渊源——相信这样的课程能为你真正了解日本动画和御宅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
课程介绍(可试听)
试点公开课:游戏写实超级入门(两小时直播视频,可完整试听)
第一讲:80年代批评:消费社会与新学院主义
第一讲:超越现代性,融入后现代消费社会
第二讲: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现实
第三讲:消费社会与新学院的流行
第四讲:宅男与新人类的分化
第五讲:批评与后现代主义
第二讲:20世纪90年代的批评:临终思想的处方
第一讲:后现代左手循环
第二讲:无止境的资本主义与奥姆真理教
第三课:陪游女郎是奥姆真理教的处方
第四课:宅男是奥姆真理教的处方
第五讲 超越内心的自我:动物化宅男的出现
第三讲:21世纪的批评:私人小说与角色小说的碰撞
第1讲:轻小说文学运动的兴起(2023年3月1日更新)
第2课 轻小说与现代文学的关联(2023年4月1日更新)
第三讲:游戏真实感的意义(2023年5月1日更新)
第四讲:轻小说作为纯粹的文学抵抗(2023年6月1日更新)
讲座 5:21 世纪批评中的世界体系(2023 年 7 月 1 日更新)
↓扫描二维码进入课程页面↓
04
让我们谈谈独立动画
独立动画是动画圈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领域,可能很多人对这个领域并不是太了解。
对于很多喜欢看动画的人来说,并不是不喜欢独立动画,而是接触独立动画比较困难。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国有一批独立动画师在国际上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本课程为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主讲人:陈连华
独立动画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师
陈连华老师是最早将中国独立动画电影推向世界的动画导演之一,其早期作品《西湖醋鱼》曾入围2008年安纳西国际动画节,陈老师后期的很多作品都在国际动画节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这次课程中,陈老师会给我们全方位的介绍独立动画:国内的环境、国外动画师的生存状态、如何参加动画节、如何申请艺术驻留等等,勾勒出独立动画这个虽小却迷人的领域的轮廓。
目录
01 简介(可收听)
02 国际独立动画《黑帮》
03 中国独立动画的语境
04 中国独立动画人的创作故事
05 来自国外的独立动画师
06国际动画节地图
07 作品入选国际动画节的来龙去脉
08 国际动画节获奖作品有哪些?
09 外国动画艺术家驻留项目
↓扫描二维码进入课程页面↓
05
英语世界的粉丝文化研究
如果你对粉丝圈的组织方式感到好奇
如果你一直对“生产食物”的传统感兴趣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娇娇不能成为虚拟偶像
如果你想听听真正的专家对粉丝的看法
如果你想知道国外粉丝聚集的地方
…
总之,如果你对粉丝文化感兴趣,就不要错过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不会直接给你所有的答案,但绝对会让你重新思考这些问题。
更何况如果你本身就是某个作品的同人圈内人,那你更应该听听这个同人圈本身的文化研究来源,了解一下这个同人圈的先辈。
如果你是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教师或研究生,那么本课程简直就是该领域的高级文献综述。
发言人:郑希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粉丝文化研究员
郑希庆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也是国内长期从事粉丝文化研究的资深学者,也是著名粉丝文化研究书籍《文字盗猎者》中文版译者。
这个课程也是郑希庆老师专门为魔域走马及动画学术会准备录制的。
大家可以看到,课程标题里有“英语世界”,但大家可以放心,世界各地的同人文化有很多共同点,在这里不会感到困惑。而且,在英语世界里,还有很多更早被反复讨论的案例,比如《星际迷航》等等。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同人作品分析,也是一个经常被讨论且新颖的话题。
目录
引言:粉丝也是生产力(可收听)
01科幻小说、星际迷航和前互联网粉丝文化
02詹金斯和文本窃取者
03 国际耽美粉丝文化研究
04学者如何解释玛丽苏
05 粉丝文化向互联网的迁移:从LiveJournal到AO3
06从参与型文化到融合型文化
07 第二代粉丝文化研究:不再激情,更趋理性
08“亲密关系”与“乌托邦”
09 两部粉丝合集与新世纪粉丝文化的多重变迁
10全球粉丝文化?英语粉丝文化研究的局限性
↓扫描二维码进入课程页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