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羊城粤剧节压轴大戏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竣工庆典晚会暨剧目卷首发式在广州举行
2024年11月30日晚,作为第九届羊城粤剧节的压轴之作,《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竣工庆典晚会暨《剧目卷》首发仪式在广州红线女子剧院举行。 《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系列的完成,标志着粤剧成为全国348个剧种中第一个系统、完整地呈现该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
《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系列分为五大册,即《制作卷》、《唱腔卷》、《音乐卷》、《舞蹈卷》和《剧目卷》。追溯粤剧表演艺术的源流,探索、梳理、运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图、文、音、像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反映粤剧的整体面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表演艺术,记录了百年来最具特色的粤剧表演形式。那么,《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的出版对于学术研究有什么意义呢?南都记者对《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副主编、著名戏曲史研究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康宝成进行了专访。
《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系列的完成,标志着粤剧成为全国348个剧种中第一个系统、完整地呈现该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
南都:作为《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的副主编,您能分享一下您的感受吗?
康宝成:我是文学出身,对表演不太了解。因此,我深入参与了《舞台卷》和《剧目卷》两卷的整个编撰工作。不过,我也能从他们身上深深体会到粤剧历史的辉煌。比如《舞卷》中,粤剧商业剧场的建立晚于上海,但第一个关于剧场建设的官方文件却是在广州颁布的——清朝光绪年间,两广总督颁布国家第一个关于剧院建设的文件。 《宪法》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更不用说与文学关系最密切的《剧目卷》了,所以我不仅参与程度最高,而且还频频有新发现。
南都:您认为《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剧目卷》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康宝成:在粤剧艺术领域,粤剧表演艺术的精髓集中在大量的剧目中。目前,已录制的粤剧剧目已超过一万部。作为《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的收官之作,《剧目卷》精选了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曲、表演场景、精选剧目进行介绍。可以说是整个系列中最重要的一卷。
排场和场面作为节目表演环节,是粤剧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场景是由固定的角色、锣鼓、音乐、形体姿势、舞台布置等组成,用来表现特定情节或情景的表演片段。 这些场景通过表现特定场景下的特定肢体动作和特定情绪,结合相对固定的歌词,形成相对固定的套路。不同的场景可以随意组合,组成一个完整情节的故事。过去,大老关常常通过提纲结合、自由创意,创作出数以万计的粤剧舞台剧本。 《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剧目卷》提供了190多个场景,其中一些场景既有剧本又有表演录像,这是其他剧种所没有的。
南都:在编译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难忘的事情?
康宝成:作为一名戏剧史研究者,排场和场面的来源是我最关心的。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元剑杂剧三十式》中找到了它的源头。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忘的。例如,过去,人们认为武将“七八”的出现公式来自于明朝传说《千金记》。但通过考证史料,我们发现《三十种元剑杂剧》中的“霸王下”是一个表演节目,即排场。这次我们将这一研究成果纳入《剧目卷》“盛况与情境”的评述中。
南都:您认为《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剧目卷》的出版对于学术研究有什么意义?
康宝成:《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剧目卷》的书名虽然强调粤剧艺术百科全书,但它对于研究整个戏剧史具有普遍意义。无论是“排场”,还是《六国相》这样的“样剧”,在戏剧史上都具有普遍意义。比如刚才提到的“七八”节目,在很多戏剧类型中都有使用,其中以北京和昆明使用最多。这次通过追根溯源粤剧场面,找到了《七八》的源头,真是意外的收获。又如“刁家关”表演的由来。我们没有使用现有的结果,即将“条家关”与傩联系起来。因为通过考证,我们认为“跳官”的起源是宋代的官褒仪式。 “调家关”不仅出现在粤剧中,也出现在北京、昆明以及许多地方戏曲中。因此,研究“条家馆”的起源在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从《剧目选》的欣赏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类型剧目之间的相互移植。以上这些,我认为对于研究中国戏剧史是不可或缺的。
采访采写:南都记者 周培文
图为数据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