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文化与Dota2战队应援系统:揭秘骗钱更新与二次元身份认同
木木丨文
如果你问一个人是否是二维人,他回答什么是二维元素,那么他肯定不是二维人;如果他回答我是二次元,那么他不一定是二次元;如果他回答我不是二次元,那么他就不是二次元。绝对是二维的。
——虽然这是个老笑话了,但最近我还是深有感触。
这一切都始于 Dota 2 中的一次偷钱更新。
前段时间,Valve推出了团队支持系统。球迷可以花钱购买一些限时的比赛道具来支持自己喜欢的球队。这将持续到因疫情推迟的TI国际邀请赛开赛。
支持道具全部由球队自己提供,而且还能拿到销售额的50%——说白了,G胖联俱乐部是骗球迷钱的。
AG战队是北美赛区一支名不见经传的A级战队。他们的声音是“お前はもう死んでいる”。
(轮盘类似于一条快捷消息,有自己的声音
很多轮盘赌有一种非常嘲讽的效果,因为双方都能看到)
这句话出自《北斗神拳》主角健二郎的一句经典台词,意思是“你已经死了(但你还不知道)”。
(通常此时对方会说“纳尼”来表达感叹。
顺便说一下,健二郎的真名是健四郎,来自上海崇明。 )
此前,BB姬还写过NGA的帖子《荒凉仙贝的后宫生活》,引发了DOTA圈内用“仙贝”等二维表情包表达阴阳的风潮。
有一次,萧瑟在天梯上排名为x8。在玩Dota时,他说了一句塑料日语短语“お前はもう死んでいる(你已经死了)”。后来,它就成了一个梗。一时间,大家经常拿LGD开玩笑。这是日本队...
让我们继续讨论轮盘赌。
谁能想到就这么搞笑的轮盘声音就火了,还不知道给了AG战队多少钱。
以DOTA玩家的规模,哪怕只有几万人消费,扣除134元单价的50%分成后,至少也能赚到几十万。当然,球队愿意做出改进是好事,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赞助。
然而,如果你现在看Dota 2比赛,你会发现一开始的10个职业选手中有9个都在说“你死定了”,完全变成了二维浓度探测器。
(好家伙,二次元就在我身边?)
IG的中单Emo(20岁,2000年代出生)最近夺得Major冠军,万众瞩目。他大概是厌倦了这些二次元玩家的面孔(错),扬言要“杀光你们所有二次元人”。
お前はもう死んでいる* N次
(Emo) 杀掉你们所有的二次元人
(老11)那你不是吗?
(Emo) 我最讨厌二次元
(JT) 他看《三个王国》,老人家。
幸运的是,随着DPC接近尾声,第二届Major的具体消息也适时公布了。由 WePlay 主办!据宣布,第二届Major将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名为AniMajor。
AniMajor由“Anime”和“Major”两个词组成。 Anime的意思是“卡通”。
你可能会理解,这是一场以二次元为主题的大型Dota2赛事。结合最近的社区氛围,Dota圈确实刮起了二次元的春风。
于是经典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2D人均玩Dota的集中度这么高?”
这个经典问题已经在论坛讨论了好几年了。普遍的共识是,Dota 2玩家群体中二次元元素的集中度异常高。
由于Steam头像可以定制,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人对10个人玩游戏、9个人穿着二维头像的现象感到好奇。
你可能还记得年年突破10万级别的沙特王子,以及步行到可以上网的房间需要半个多小时的“凡尔赛宫大师”阿卜杜拉·伊本·萨勒曼。
他也是一位忠实的2D爱好者。此前他曾投资过Netflix的DOTA2动画《龙血》。他真正用爱发电,他的头像二次元浓度很高。
如果我们硬要解释“为什么人均玩DOTA有二维?”可能有两种简单的方法:
一是喜欢二次元的人自然就爱上DOTA,二是直接把DOTA归入二次元。
前者类似于《DD斩首/白甲》。他们平时喜欢用二次元作为消遣,也喜欢玩DOTA。
(台湾妹子采访白佳)
如果你在百度Dota2吧里搜索过“二次元”、“日漫”等关键词,并浏览过相关帖子,你会发现二次元文化在DOTA社区发生了非常有趣的变化:
2014年,我好奇:“二次元头像有很多,厉害的都是动漫头像。”
2015年,我同意“二维头像有很多,我也是个书呆子,所以我也用二维头像”。
2016年,我曾厌恶“二维头像这么多,看到死书呆子真恶心!”
2018年,我说“二次元头像这么多,这些人是抱着什么心态用我老婆的头像?”
2019年,他自嘲,“二维头像这么多,当书呆子真恶心!哦,原来我也是,所以没关系。”
这几年的时间线基本符合国内视频平台的快速成长期。日本漫画作为一种商品,正逐渐被更年轻、更广泛的圈子所接受。
起初,使用2D头像的人并不多,但是当2D头像在Dota 2论坛中变得普遍时,每个人都开始喊叫和殴打。最后,事情发生了变化,大家都说“2D头像恶心”。于是,他们一一回到了二维头像的怀抱。
口是心非的情况不仅限于玩家群体,你在观看Dota 2职业比赛时也会有同样的感觉。以至于没有人感到惊讶,现在各个职业队伍的二维集中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专访日本队长xiao8:都说自己不是二次元)
后一种方法也并非牵强。事实上,早期的《DotA Allstars》就是War3的定制地图,里面有很多接近同人游戏的元素:
比如火女莉娜的原型就是《魔术师》中的女主角莉娜·因巴斯。看过原作动画的人都会对屠龙等毁灭世界的咒语有着深刻的记忆。
剑圣的终极技能“全斩”来自于《最终幻想7》中主角克劳德的招式(全斩)。台湾版DOTA2的繁体中文翻译为一致性,称为“超武神霸王斩”。
幻影枪兵是第一个采用外部导入模型的DotA英雄,其原型是《最终幻想10》中的枪兵基玛利。
(DotA和DOTA2的幻影矛兵)
在最新版本的DOTA2中,黑暗贤者的魔晶技能“普通拳”是以“一拳超人”为原型的……
你看,更新游戏的都是一群二次元宅男。 Dota 中植入了很多类似的 meme。毕竟设计师们选择了适合自己气质的方向。
这是典型的二维行为:
“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角色逐渐独立于原著故事,成为创作者的共同财产。通过粉丝活动,新的作品诞生并被他人消费。”
我相信玩DOTA、看DOTA直播的人绝大多数都是80、90后的老兵。他们基本上经历了网络文化从PC到移动的转变。
过去十年,内容消费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人们比内容更关注消费内容的形式/交流/环境。
作为源自War3编辑器的自定义地图,早期的DotA有相当多的版本。当时同类型的对抗地图有很多,但最终只剩下了DotA。
一方面,DOTA爱好者创建了自己的社区,为交流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社区交流中诞生的各种想法开始反馈到DotA本身。
在过去的游戏中,人们总是一个人玩。游戏过程中玩得开心当然很重要,但如果一直只有一个人,我相信你很快就会感到无聊,因为你没有目标,无法继续下去。
这时,要么换成其他游戏(新的兴趣点),要么引入受众或讨论社区(产生交流)。就像一个人投篮是孤独的一样,三对三开始有了战术,十个人组成了一场篮球比赛。
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这种交流可能是你在街机里操作时身后路人的注视,也可能是朋友们讨论游戏杂志的内容,甚至可能是两人的对手。 -玩家战斗。
无论是当初优酷土豆上的播客,弹幕网站的UP主,还是直播网站的主播/Vtuber……现在我们打开互联网,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可以看到。事实上,它们都在重塑沟通过程。
我刚才想说的是,人们聚集在一起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DOTA吸引喜欢2D的人很正常。然而,理想虽然美好,但现实却不允许我这么想。
一进游戏,看着写实又有点怪异的英雄设计,浓浓的西幻风格……在Dota 2和二次元建立联系的几分钟内,立刻就被V抹掉了代理艺术。
为了寻找“为什么玩Dota的人普遍喜欢2D?”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试图从玩家群体的行为模式入手,追寻真相。
(CJ现场,大家更关注游戏内容而不是美女)
? ? ?
(荒凉的仙贝!)
? ? ?
(感谢《想和陈哥击剑》版主赠送的魔法书)
? ? ?
兄弟们,我意识到,原来Dota玩家都是同性恋(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