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节二次元游戏玩家与文化观察:社群生态与创造力分析
东西方运动会2023年春节期间
推出观察系列《2D游戏玩家与2D文化》
这是该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对于前两篇文章,请点击下面的标题链接。
NO.1
NO.2
自发的社区生态一直是二次元游戏的突出特点和优势。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优质2D游戏具有2D游戏的文化凝聚力,更容易形成玩家群体价值观、认同感等必要的社群条件。无论二次元游戏中是否有社交功能,玩家在游戏之外都有自我表达、分享和互动的需求。
另一方面,玩家群体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创建模因和二次创作等自发行为不仅可以维持社区内的活跃度和凝聚力,还可以为游戏本身提供反馈。
因此,注重撬动玩家社区生态,挖掘玩家多元化需求,成为二次元游戏运营的共同方向。
现阶段,随着本土二次元游戏的发展,受本土叙事与审美的兴起、玩法的拓展、玩家群体的泛化等因素的影响,二次元游戏玩家群体的生态正在逐渐形成。改变。包括突破各个层面的核心二次元文化圈,向更广泛的传统游戏、泛二次元、潮流文化等靠拢,内容创意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玩家需求和平台将会变得更加多元化。
这实际上就是二次元游戏和二次元文化走向大众的过程。
从需求出发,二次元游戏社区聚集平台更加多元化
如今,在很多泛娱乐、潮流文化社区平台上都可以看到二次元游戏玩家的身影。
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A2D游戏公司与多个社区平台的勾结——A2D游戏寻求突破圈子,主动寻找不同平台的泛用户;抖音、快手、微博等泛娱乐社区看中了二次元游戏玩家流量和内容创意,积极引入并建立玩家社区生态。
从东西游戏与多个二次元游戏玩家的交流来看,玩家聚集在不同的平台上,形成了生态。他们的自发性也很强,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需求。
与粉丝交流、寻找攻略和资讯、分享二次元创作、道具和周边交易等需求,在二次元游戏的泛化过程中被不断放大。单一社交平台很难满足所有人,往往会成为一个跨越多个平台共同需求的网络。
以二线游戏玩家看重的二次创作为例,bilibili和微博两个开放平台更有利于二次创作的分享和传播。微博、哔哩哔哩等渗透率较高的大型开放平台承担了大部分社交需求。它们可以通过关键词和话题标签形成易于发现的热点,成为玩家寻找同人圈子的窗口。
但缺点是该类平台内容比较分散,平台公众性较高。
二次创作等带有强烈个人解读的内容更容易引发争议。
因此,即便是二次创作,部分玩家也可能会选择选择像Lofter、Half Dimension这样规模相对较小、玩家兴趣更为精准的平台。
随着二次元游戏被更广泛的流行文化受众所接受,不少新玩家将二次元游戏视为了解时尚、与同龄人融合的方式之一。
这让这些活跃在小红书、密友社等新兴平台的玩家能够以更普世的视角参与二次元游戏的社交生态。
让与游戏相关的展示和讨论成为青少年社交生活的一部分。
小红书和密游社这两个平台有很大不同,但对于 2D 游戏玩家来说却有相似之处。他们既有QQ、微信等封闭平台的安全感和亲密感,又允许相对的自由。 ,丰富的交流。
其中,小红书的用户以女性为主,提供了基于生活、时尚的广泛讨论。平台的机制鼓励视频和图片的传播,从而吸引了很多热衷于二次创作的游戏玩家。部分小红书用户接触游戏后,也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平台上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内容社区生态系统。
比如小红书上关于二次元游戏的讨论多为求友、贴牌、简短攻略等,玩家对游戏的评论往往比较详细。
从前年开始使用小红书的健健表示,由于人们在浏览小红书时主要阅读推送通知,游戏社区的“密度”不是很高,不适合搜索专业内容;不过,当谈到游戏讨论时,小红书的气氛却非常和谐、简单,这是其他专注于游戏的社交平台所缺乏的。
米游社是游戏厂商自建流量池的典型案例。产品官方传播渠道、玩家交流社区、游戏辅助工具、游戏活动部署四大功能集于一身。
由于miHoYo旗下有多款游戏,社区玩家鱼龙混杂,讨论内容也比较松散。有围绕游戏本身的讨论,也有二次创作、攻略,甚至是分享日常生活的“帖子”。
同时玩《崩坏3》和《原神》的Nido认为,
“米有舍的体验有点像‘手持助手’。”
因为签到、小活动、入门教程等功能都可以在玩游戏时用手机确认。
而对于玩家社区本身来说,它更像是上述功能的附加产品,为米哈游玩家在闲暇时提供了一个气氛友好、认同感强的交流空间。
二次元游戏社区的内容创造与深化传播力
随着二次元游戏玩家在不同平台之间移动,二次元游戏玩家也在融合本土化的二次元文化与传统游戏的文化生态。
整体来看,这让二次元游戏社区生态逐渐成熟,持续展现出强大的自发内容创作和传播能力,影响力和深度不断提升。
过去几年,二次元游戏社区已成为本土同人创作和表情包活跃的发源地之一。本土二次元游戏诞生的热门表情包,如《奶酪二包子》(《明日方舟》)、《30x核桃奶昔》(《原神》)、《TTK塔楼开张》(《碧蓝航线》)等,已经超越了游戏玩家本身的圈子,在众多年轻人聚集的泛二次元乃至文化娱乐平台中传播。
这种社区生态及其背后的价值也得到了二次元游戏官方的重视,并且鼓励玩家创作新游戏的主动性远比传统游戏运营来得强大。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二次元游戏开始投入以玩家为主场、内容以玩家二次创作为主的“游戏春晚”。
《明日方舟》官方账号去年在一次由玩家举办的直播聚会中奖励了近40万元,主要是二代作品合集; 《迷失时光》于去年8月公开测试,并在年底组织了类似的新年晚会。官方与二次主创团队合作,提升节目内容质量。
同时,随着过去六年二次元游戏的快速普及,二次元游戏玩家群体的内容创作和传播方向也向传统游戏靠拢,从而吸引更多传统游戏玩家进入社区生态。
大量传统玩家带来了他们熟悉的整个生态,用重度玩家的经验和相对系统的传播模式来承载他们对二次元游戏的热情。
NGA就是这种影响力的代表。
NGA最初是作为《魔兽世界》等暴雪游戏玩家自建的社区。推出了“精英玩家的聚集地”的口号。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吸引核心玩家打造优质策略、素材等UGC,对游戏厂商、行业等产生积极影响,话题深入讨论。
在开发过程中,NGA不断容纳对其他游戏的讨论,NGA用户也将这一理念带入了二次元游戏中。除了已经熟悉NGA的传统玩家之外,NGA丰富的讨论和UGC也使其能够不断吸引新玩家,并带动他们在氛围的影响下积极贡献并维护这一秩序。
除了社区活动之外,传统游戏文化也推动了二次元游戏中更具挑战性的玩家生态的出现。
玩主机游戏多年的小佘是从《少女前线》开始接触二次元游戏的。他在玩主机游戏时就坚持“开坑一定要白金”,他把这个理念带到了《少女前线》中。
游戏中的每一个项目,他都会选择最高难度,不间断地玩十多个小时,就是为了获得前10%的排名。
“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这么累,但当我完成活动,得到奖励,并向社区展示我的成果时,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蛇玩《少女前线》排位赛
二次元玩法深度的逐步加深,进一步为这些玩家创造了条件,从而产生了玩家群体更加丰富的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速通、无伤害、装备限制等硬核玩法开始在国内外玩家群体中流行。
近年来,随着二次元游戏机制的深入,玩家也开始追求这些玩法。
为了响应传统动作玩家的呼声,《崩坏3》甚至在部分版本中提供了手柄操作的支持。
例如,可以深入钻研塔防玩法的《明日方舟》,就吸引了众多硬核玩家组成策略团,挑战“自我忍耐”、“控制”等各种极限玩法,并尝试挑战季节性活动《危机契约》的高难度关卡,这和之前MMORPG中各大公会争夺副本首杀的趋势,或者是职业玩家在魂类中探索速通路线的趋势几乎是一样的游戏。
二次元游戏界在泛化与差异化上寻找新共识
国内二次元文化正在逐渐出圈,二次元游戏用户也从核心二次元爱好者向不同背景的普通用户扩散。
二次元游戏产品的丰富,尤其是《原神》等现象级产品的出现,显着改变了二次元游戏玩家的构成。
这意味着二维游戏玩家不再能够仅用一个角度、一个标签来定义。
一个重要的症状是年龄组的扩大。在二次元游戏玩家群体中,玩家年龄段的向上和向下渗透更加明显。
很难想象一个galgame(二维文字爱情游戏)玩家会向自己八九岁的弟弟推荐自己玩的游戏。相比之下,《原神》等以冒险为主要元素的游戏则更具包容性。不难理解,在玩家社区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诸如“为我8岁的弟弟玩原神”、“带孩子来游戏”等词语。诸如“我的老板只有13岁”和“我19岁,我的老板比我大9岁”等讨论。
年龄差距的拉大意味着接触二次元的时间和程度不同,导致玩家群体对二次元的理解和审美出现分化。
因此,年龄段的扩大其实是2D游戏玩家审美和价值观出现分歧的重要原因。后者也是近两年2D游戏界的普遍情况。
二次元游戏玩家群体正在经历一个从分化到形成新共识的过程。
近两年,游戏配音偏好的变化引发了玩家群体的广泛讨论。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早期的二次元游戏主要植根于日本的二次元美学。赛璐珞画风和日本声优也成为不少本土二次元游戏的标配。玩家群体中几乎没有关于配音的争论。日语配音一方面满足了受日本动漫剧、广播剧等影响的声优粉丝的需求,大牌声优自带流量;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利用配音演员因过去所配音的角色和作品而形成的标签,快速在游戏中站稳脚跟。角色。
然而,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只是通过本土二次元游戏才开始接触二次元文化,日语配音其实已经影响了他们的沉浸感。
此前,《明日方舟》是否需要中文配音曾引发多个平台玩家社区的讨论。这是这个问题第一次被中国玩家广泛讨论。
大多数支持中级版本的玩家反映了诸如“我听不懂,我感觉角色不是在跟我说话”,“我想知道角色在说什么,我必须看字幕”等问题,这很麻烦”。即使上升到文化归属感的层面,持有“无论好坏,本土游戏一定要有本地配音”的玩家也不在少数。
不过,并不是所有老玩家都站在新玩家的对立面。早期,不少本土二次元游戏“走捷径”,依靠日本声优吸引核心用户,导致老玩家审美疲劳,越来越注重游戏是否系统塑造角色;本土二次元游戏的不断发展也在重塑老游戏。玩家审美标准。
比如《崩坏3》从一开始就采用了中文配音,并没有让老玩家觉得“二次元集中度”不足;而《明日方舟》在“中配音”这个话题之后,也是根据角色所属阵营对应的现实生活区域来介绍的。方言、小语种的配音让玩家感受到“二次元整体生活和服务精神”。
撰写者 |夏青衣、周浩宇、邓乐行
支持|东西方游戏集团
东西方游戏播客将于年底回归!
关于“二次元游戏”,
文章评论